又称补虚药、补益药。以补养气血、扶益阴阳、增强机体生理功能活动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虚证一般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故补养药相应的也分为补气药、补血药、滋阴药、助阳药四类。凡性平味甘,具有补肺气、益脾气功效,治疗气虚的药物为补气药,如党参、人参、孩儿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等;凡性平味甘,具有补血、养血功效,治疗血虚的药物为补血药,如熟地黄、当归、白芍、阿胶、何首乌等;凡性凉味甘,具滋肾阴、补肺阴、养胃阴、益肝阴等功效,治疗阴虚的药物为滋阴药,也叫养阴药,如麦冬、天冬、百合、沙参、枸杞子、石斛、女贞子、鳖甲、黄精、玉竹、山茱萸等;凡性温热味甘或咸,具有补肾助阳、强筋骨功效,治疗阳虚的药物为助阳药,也叫补阳药,如杜仲、续断、巴戟天、补骨脂、骨碎补、肉苁蓉、淫羊藿、益智仁、菟丝子、狗脊、锁阳、胡卢巴、蛤蚧等。由于畜体生命活动中,气、血、阴、阳是密切联系的,一般阳虚多兼气虚,而气虚也常导致阳虚;阴虚多兼血虚,而血虚也常导致阴虚。所以在应用补气药时,常与助阳药配伍;使用补血药时常与滋阴药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