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腱的急性或慢性肿痛。首见《元亨疗马集》。多因长途乘骑或运输, 奔跑过急, 拉挽过力, 跳越障碍, 在泥泞的水田里耕地, 或在不平的道路上奔驰, 使屈腱长时间过度牵引所致; 屈腱的外伤也可引起。肢势及蹄形不正, 体躯过重而腱的发育不良, 易诱发本病。
急性攒筋痛: 证见站立时患肢前伸,系部峻立,屈腱弛缓, 球节屈曲不敢下沉, 蹄尖着地。运动时突然出现点脚。强迫患畜快步运动常易蹉跌。屈腱呈弥散性肿胀, 有热感。肿胀初期柔软, 渐变坚实, 腱质肥厚。浅屈腱肿痛, 多在掌后中部或下三分之一处呈向外凸出如鱼腹状肿胀; 深屈腱肿痛,多在掌后上半部。
慢性攒筋痛: 跛行较轻,患腱较正常时明显增厚,并具有坚实感, 病久则屈腱短缩, 并呈现腱性突球或滚蹄症状。
治宜活血散瘀消肿, 外敷栀乳散(栀子、乳香、大黄各等份,共为末,调敷患处)。急性者针膝脉、缠腕穴;慢性者可行烧烙术或用软烧法, 出现突球或滚蹄症状者, 宜装矫形蹄铁, 或行屈腱切断术。内服跛行镇痛散, 或用防己、五加皮、威灵仙、桂枝、丹皮、乳香、没药、土鳖虫、当归、红花、杜仲、自然铜, 开水冲调, 加黄酒120毫升(《新编中兽医学》)。肢势不正或蹄形不正者, 应削蹄矫正肢势, 防止腱短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