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马跛行诊断的中兽医古文献名。首见于《痊骥通玄论》, 后被改编入《元亨疗马集》。主要通过观察病马的步态, 站立时头颈、腰、四肢和蹄的异常姿势, 对马跛行症进行疼痛定位诊断。这些经验至今仍有临证指导意义。
根据病肢行走着地时头颈运动作疼痛定位诊断的有: 头颈高举, 是肩胛骨上部或肩关节部位痛; 头颈上下运动, 是肩胛后部或肘部痛; 头偏向健侧, 是前臂痛; 头颈下低, 是后肢下部痛; 患肢着地时头颈高举, 随后健肢着地时头颈下垂, 是腕关节或跗关节以下痛; 患肢着地时头摆向健肢侧, 是肩区痛; 站立时头颈高举、弓腰、两前肢前伸、两后肢伸至腹下负重、不愿迈步, 是两前肢蹄头痛; 四肢集于腹下站立, 头颈下伸, 不愿行走, 是四蹄痛。
根据运步时病前肢提伸状态而作疼痛定位诊断的有: 提伸缓慢, 提举不高, 前方短步, 蹄尖擦地, 而负重时无异常, 是该肢肱骨区痛; 肘、腕关节不能弯曲、病前肢呈棒状迈步, 是腕关节部位痛; 提伸和负重时关节屈曲, 是该处急性关节痛; 病肢提伸时先向里靠,再向外划弧,蹄落地外展, 以蹄缘内侧负重, 见于蹄外侧痛。反之, 是蹄内侧痛。
根据蹄负重状态作疼痛定位诊断的有:球节屈曲、蹄尖着地, 是掌骨区痛; 病蹄落地后立即提起, 避免负重, 是趾深或趾浅屈肌腱痛; 踏地不实, 是该蹄底痛;落地时蹄踵先着地或负重时蹄踵着地、蹄尖跷起,是蹄尖痛; 三肢跳着走, 病蹄不敢着地, 是蹄底中央区痛或骨折; 不走硬地, 喜走路旁软地, 是蹄痛; 下坡斜着走,是胸膊痛。
根据后肢运步状态作疼痛定位诊断的有:病后肢不能提屈,拖着走,见于髋或膝关节痛或该部肌群痛;提屈低、蹄擦地,是髋骨或坐骨肌群痛;病后肢落地后立即抬起,健后肢急促迈步提前着地,是跗关节区痛;病后肢只能迈步到健后肢旁着地,是大胯部和坐骨区痛;行走时后肢不能屈,是后肢肌肉风湿;四肢轮流痛,是四肢肌肉风湿;后肢难移, 见于腰胯风湿或两侧睾丸炎、精索炎。
根据腰部异常姿势作疼痛定位诊断的有:行走负重时,后肢各关节过度屈曲,后躯下沉,见于髂或腰胯痛,或股神经麻痹、跟骨骨折、跟腱断裂;行走时弓腰,是腰部肌肉风湿或腰椎挫伤;不能站立或前肢立起而后肢不能站起, 见于闪伤腰胯。卧地不起,见于筋骨痛。
点痛论还提到肢蹄病的病因以及虽有姿势改变但并非腰肢蹄痛的9种内科病,指出了23种肢蹄病应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