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羔羊痢疾
    来源:辈宠网

羔羊痢疾是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其临诊特征为剧烈腹泻,小肠发生溃疡和羔羊大批死亡。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以2~3日龄羔羊发病最多。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主要为7日龄以内的羔羊发病,以2~3日龄的羔羊发病最多,7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纯种细毛羊和改良羊的适应性比本地土种羊差,其羔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母羊营养不良,产羔季节过于寒冷或炎热等,均有利于本病的发生。病羊及带菌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羔羊吮乳,或食入被本菌的芽孢污染的牧草、饲料或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脐带或创伤感染。

2.临床症状 自然病例潜伏期为1~2天,病初羔羊精神沉郁,低头拱背,不想吃奶,随后发生持续性腹泻,粪便呈黄色或带血,恶臭,甚至排粪失禁,变为血便,病羔逐渐脱水,虚弱,卧地不起,若不及时治疗,常在1~2天内死亡。有的羔羊腹胀而不腹泻,或只排少量稀粪(也可能带血),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头向后仰,体温降至正常体温以下,最后昏迷死亡。

3.病理变化 病羔脱水严重,皱胃内存在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特别是回肠)发生出血性肠炎,肠黏膜充血、发红,病程稍长可见小肠或结肠黏膜出现直径在1~2毫米的溃疡,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有的肠内容物呈血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心包积液,心内膜有出血点。肺有充血区或瘀血斑。

4.实验室检查 可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毒素中和试验。

(二)防治

1.预防 加强母羊饲养管理,供给配合饲料和优质饲草,保证羊舍舒适卫生,冬季保暖,夏季防暑,产羔前对产房进行彻底消毒(可用1%~2%的热氢氧化钠液或20%~30%的石灰水),注意接产卫生,脐带严格消毒,辅助羔羊吃奶; 每年秋季对母羊注射羔羊痢疾疫苗或羊厌氧七联干粉苗,产前2~3周再加强1次。

2.治疗 治疗原则为早期诊断、抗菌消炎和对症治疗。

【处方1】 5%氟苯尼考注射液20毫克/千克体重,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次。严重时易感羔羊全部注射。

【处方2】 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0.1毫升/千克体重,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次。严重时易感羔羊全部注射。

【处方3】 磺胺脒片0.1~0.2克/千克体重(或复方新诺明片20~25毫克/千克体重),碳酸氢钠片 0.5~1克,硅炭银片2~4片,次硝酸铋片2~4片,颠茄片2~3毫克,加水内服,每天2次,连用3~5天。

口服补液盐饮水。

【处方4】 氧氟沙星注射液2.5~5毫克/千克体重,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40毫升/千克体重,地塞米松注射液2~5毫克,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注射液)3毫克,静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天。

甲硝唑注射液10~15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