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腕部板筋缩短(屈腱挛缩),蹄向后翻,蹄底向上,行走时蹄向前滚动的病证。常见于马骡驴等家畜。多因长途运输或劳役过度,久役伤筋,致使板筋肿痛, 日久短缩所致。此外,寸腕受伤,寸腕太软,寒湿侵袭,蹄尖过削,蹄踵增高也可引起。证见屈腱紧张,系部直立,蹄壁前倾。行走蹄尖着地,向前滚动,日久蹄尖严重磨损,蹄臼后翻(图),患肢拖地而行。轻者治宜矫正蹄形,合理削蹄;较重者装着特制的象鼻蹄铁,或蹬状蹄铁;严重者需施行割腱术。术前修整患蹄,修成和健蹄近似。然后将患畜侧卧保定,患肢着地,将三条健肢固定在一起,将病肢蹄冠部放在埋好的木桩旁边。以后用绳套套在蹄踵部,再用一木棍插入绳套另一端,木棍的前端别在木桩上,木棍的另一端别在术者脚上(或用助手拉住木棍的另一端),将患肢固定好,随后进行术部处理。术部在系凹部下三分之一正中处。用大宽针对准术部刺入0.6厘米深,针面与深部屈腱十字垂直晃动针体,使针逐渐深入,同时术者以腿用力向外推动木棍。针拨动时可听到咯吱咯吱的响声。将深部屈腱割断一部分(不可全部割断),患蹄转正时可听到“咔吧”一声响,应立即停针。以绷带包扎。术后令家畜小心站起,以防造成屈腱全部断裂。术后4~5天内宜静养,一周之后可短时间慢步牵遛,45天后方可轻度使役。同时厩舍要清洁,术部要保持卫生,防止感染。患畜初次钉掌后,掌前象鼻易磨损,当磨损达三分之一时,即换新掌,以防止患蹄复发。
滚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