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太过和不及的合称,是主要外感性病因。《左传》记载,天有六气,淫生六疾:六气是阴阳风雨晦明,过则为灾: 阴淫寒疾, 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两书所言内容虽有不同,但都指异常气候的侵害。六淫致病的特点:①多从肌肤口鼻而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但也有直中脏腑的,如夏日引起中暑,冰水引起冷病等。②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多风病,夏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等。但四季气候变化是复杂的,且有久雨生寒、久热生燥、热极动风、风盛生燥、燥极化火等相互转化现象,因此六淫致病的季节性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夏季虽多暑病,但也可出现寒病、温病、湿病。又如冬季多寒病,同样也可发生温病。③可单独致病,也有混合为患的,如风寒外感、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燥热伤肺等。④六淫各有特性,所致疾病的症状也各有特征,如风病引起动摇善变急剧,寒证引起清冷收凝疼痛等。
还有许多单纯由于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病变,其临证表现与外来的风、寒、湿、燥、火所致的疾病大致相似,鉴于病从内生,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中兽医传统上将这一类病变包括在六淫中,但二者性质不同,症状也有一定的差别,治法的侧重点不一。例如,外风一般表现发热、恶风、脉浮等症状,有时兼见鼻流清涕、咳嗽,治宜祛风解表。内风的主要症状是抽搐痉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肢体麻木、流涎、瘫痪等,宜用清热平肝、滋阴养血等治法。
古人所称外感六淫,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宏观认识,实际上其中包括着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例如强直梭菌引起破伤风,多头蚴引起羊羔风(回旋病),某些病菌和原虫引起湿热型痢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