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猫体行针施灸治病的刺激点。猫的针灸腧穴,是根据兽医临证经验,参照家畜、人体腧穴功能以及科研中有关腧穴的治疗作用的试验研究等资料而综合制定的。1981年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等对猫的腧穴进行了整理,载入《中国兽医针灸学》。猫穴共32个,其中头部6个、躯干8个、四肢18个(图1~2)。以人用毫针和艾条为其常用针灸工具。
水沟(shuigou) 又称人中。位于鼻唇沟中点处,一穴。用毫针直刺0.1厘米。主治休克、昏迷。
素髎(suliao) 位于鼻尖,鼻中缝上端,一穴。以毫针点刺。主治呼吸衰竭、心动过缓。
耳尖(erjian) 位于耳尖部,耳廓背侧的耳后静脉上,左右耳各一穴。毫针点刺出血。主治痉挛、眼病。
睛明(jingming) 位于眼内角,上下眼睑汇合处,左右眼各一穴。毫针点刺,出血。主治眼病。
太阳(taiyang) 位于外眼角后方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毫针直刺0.3~0.5厘米,主治眼病。
牙关(yaguan) 位于口角后方,咬肌前缘上下臼齿之间,左右侧各一穴。用毫针斜向后上方刺入0.2~0.4厘米。主治局部疼痛、面肌痉挛。
伏兔(futu) 位于耳后约2厘米,寰椎翼背侧后部,左右侧各一穴。用毫针刺入0.5厘米。主治子宫疾病、聋症。
大椎(dazhui) 位于背正中线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一穴。毫针直刺0.3~0.5厘米。有降温作用。主治热性病。
肝俞(ganshu) 位于第九、十胸椎棘突间两旁,距背中线约2厘米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刺入髂肋肌沟内。以毫针斜向脊柱刺入0.3~0.5厘米。主治腰部疼痛、泌尿器官疾病及生殖机能失调。
图1 猫的肌肉及穴位
1. 牙关; 2. 水沟; 3. 素髎; 4. 睛明; 5. 太阳; 6. 耳尖; 7. 伏兔; 8. 肩井; 9. 膊尖;10. 大椎; 11. 身柱; 12. 膊栏; 13. 肝俞; 14. 脊中; 15. 脾俞; 16. 百会; 17. 环跳;18. 后海; 19. 汗沟; 20. 掠草; 21. 后三里; 22. 跟端; 23. 尾端; 24. 趾间; 25. 太溪;26. 指间; 27. 前三里; 28. 曲池; 29. 肘俞; 30. 抢风
脾俞(pishu) 位于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间的两侧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用毫针向椎体斜刺0.3~0.5厘米。主治腰荐部和髋部疼痛、便秘。
次髎(ciliao) 位于第二荐椎棘突两侧距背正中线约2厘米处, 左右侧各一穴。以毫针直刺0.5~1.0厘米。主治髋部的骨节疼痛、便秘。
身柱(shenzhu) 位于第三、四胸椎棘突间正中,一穴。用毫针向前下方斜刺0.2~0.4厘米。主治肺炎、支气管炎。
脊中(jizhong) 位于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正中, 一穴。以毫针向前下方斜刺0.2~0.4厘米。主治腹泻、消化不良。
百会(baihui) 位于背正中线, 第七腰椎棘突与第一荐椎棘突之间的凹陷中,一穴。用毫针直刺0.3~0.5厘米。主治局部疼痛、后躯麻痹。
后海(houhai) 位于尾根与肛门之间的凹陷正中,一穴。用毫针稍斜向前上方刺入0.5~1.0厘米。主治腹泻、阳痿。
尾端(weiduan) 位于尾部尖端, 一穴。以毫针直刺0.2厘米左右。主治便秘、后躯疾病及后躯麻痹。
膊尖(bojian) 位于肩胛骨的前角紧前方, 左右侧各一穴。以毫针沿骨内侧向后下方斜刺入0.5~1.0厘米。主治颈部疼痛、关节炎。
膊栏(bolan) 肩胛骨的后角紧后方,左右侧各一穴。毫针沿骨内侧向前下方刺入0.5~1.0厘米。主治肩、胸部疼痛。
肩井(jianjing) 位于第一胸椎棘突前缘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左右侧各一穴。以毫针刺入0.5厘米。主治肩痛。
抢风(qiangfeng) 位于肩关节后下方, 肱三头肌的长头、外侧头与三角肌后缘的交界处,左右侧各一穴。毫针直刺0.3~0.5厘米。主治局部疼痛、前肢麻痹、便秘。
肘俞(zhoushu) 位于肩关节后下方,肘突与肱骨外上髁间的凹陷正中, 左右肢各一穴。毫针直刺0.3~0.5厘米。主治局部疼痛。
太渊(taiyuan) 位于腕部背侧内缘,桡骨远端内侧与舟月骨内侧间的凹陷正中, 左右侧各一穴。毫针直刺0.3~0.5厘米。主治局部关节疼痛。
前三里(qiansanli) 位于桡骨外侧韧带结节下方2厘米左右,肌肉形成皱褶处, 左右肢各一穴。毫针直刺0.3~0.5厘米。主治前肢疼痛、腰荐痛。
图2 猫的骨骼及穴位
1. 太阳; 2. 耳尖; 3. 伏兔; 4. 膊尖; 5. 大椎; 6. 膊栏; 7. 肝俞; 8. 脊中; 9. 脾俞;10. 百会; 11. 环跳; 12. 掠草; 13. 后三里; 14. 跟端; 15. 尾端; 16. 趾间; 17. 太溪;18. 指间; 19. 太渊; 20. 前三里; 21. 肘俞
指间(zhijian) 位于前脚背侧的指缝中, 左右肢各三穴。毫针直刺0.2厘米左右。主治前肢麻痹、聋证。
汗沟(hangou) 位于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连线中点的凹陷处, 左右侧各一穴。用毫针直刺0.5~1.0厘米。主治腰痛、荐骨痛、膝关节痛。
环跳(huantiao) 位于臀部, 股骨头和髋部连接处所形成的皱褶间,左右侧各一穴。以毫针直刺0.5~1.0厘米。主治髋关节疼痛。
掠草(luecao) 位于膝盖骨与胫骨近端背侧之间形成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以毫针斜向后上方刺入0.3~0.5厘米。主治后肢麻痹、局部疼痛。
后三里(housanli) 位于小腿上部外侧、腓骨头背侧下方约2厘米的肌沟中,左右肢各一穴。以毫针向后斜刺0.3~0.5厘米。主治食欲不振、后肢麻痹、呕吐,并有防病保健和强壮作用。
太溪(taixi) 位于后肢内侧,内踝与跟腱末端连线中点处,左右肢各一穴。以毫针直刺0.2厘米。主治泌尿器官疾病、难产。
跟端(genduan) 位于后肢外侧,外踝与跟腱末端连线中点处,左右肢各一穴。毫针直刺0.2厘米左右。主治局部疼痛。
趾间(zhijian) 位于后脚背侧的趾缝间,左右肢各三穴。以毫针直刺0.2厘米左右。主治后肢麻痹、泌尿器官疾病,并能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