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食发霉稻草引起以蹄腿肿烂, 甚至蹄匣脱落为特征的中毒病证。又名蹄腿肿烂病、烂脚病。水牛多见,黄牛次之。多发于秋季连绵阴雨, 稻草不易收藏以致霉烂的年份。有明显季节性,在11月至次年4月发生。12月至翌年1月达发病高峰。证见突然发病, 初则步态僵硬, 间歇提举患肢, 蹄冠微肿热, 系凹部皮肤有横行裂隙, 触摸有痛感。数日后, 肿胀蔓延至腕关节或跗关节, 跛行明显, 患部皮肤变凉, 有淡黄色透明液体渗出。继而被毛脱落, 肿胀皮肤破烂、出血、化脓、坏死, 疮面久不愈合, 腥臭难闻。病变多发生在蹄冠及系凹部。严重者, 蹄匣或指(趾)关节部脱落。大部分病牛, 常伴发程度不同的耳尖和尾尖坏死, 甚至脱落。精神萎顿, 拱背头低, 鼻镜干燥, 体瘦毛焦, 皮肤干燥, 卧地难起。口色淡白; 脉象细弱。体温、食欲、瘤胃蠕动及大小便一般无明显变化。黄牛患病较轻,患部病变不如水牛明显, 病程短, 约一周左右,治愈率较高。水牛则病程长, 可达月余, 甚至数月, 卧地不起, 体表形成褥疮, 终因极度衰竭而死亡。
本病的病因是毒与湿, 湿毒郁滞, 损脾阳, 伤气机。属毒湿壅滞证。治宜解毒祛湿, 活血消肿。首先停喂发霉稻草。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当归、丹参、赤芍药、木瓜、牛膝、泽泻、桂枝、党参。或用当归拈痛汤(《中兽医学》: 当归、羌活、防风、升麻、猪苓、泽泻、黄芩、知母、苦参、牛膝、苍术、党参、白术、甘草)。病的后期,气血双虚, 可辅用八珍汤等。溃烂部用2%明矾水洗涤,撒布桃花散或生肌散。病情严重者结合应用强心解毒、利尿消肿的药物治疗。铺垫软草,加喂青绿草料, 防止继续采食霉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