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在感染组织中产生破伤风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破伤风梭菌毒素是一种特异性嗜神经毒。患病动物以中枢神经应激性增高,全身肌肉或部分肌群强直性痉挛收缩为特征。
【病原及流行病学特征】
1.病原破伤风梭菌为厌氧革兰阳性菌,能形成芽孢。本菌能产生两种毒素:一种是痉挛毒,一种是溶血毒。痉挛毒产生临床症状;溶血毒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2.传染源、感染途径破伤风梭菌及其芽孢,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通过动物创伤尤其是小而深的创伤感染,或者创口过早被血凝块、痂块、粪便及土壤等覆盖,创伤内缺氧,菌体大量繁殖产生毒素。钉伤、刺伤、脐带伤、阉割伤等易致病。有时昆虫叮咬,疫苗接种及皮下、肌内注射也可引起感染。
3.流行情况 本病多为散发。
【临床症状】潜伏期长短不一,常于感染后5~ 10 d发病。本病的临床症状、病程及严重程度有很大差异。受伤部位越靠近中枢,则发病越快,病情亦越重。发病犬3~ 10 d内死亡,康复犬约10 d后症状缓解。
患犬主要表现骨骼肌的强直性收缩,靠近受伤部位的肢体痉挛。中枢反射兴奋性增高。全身痉挛症状常从头部开始,颈部肌肉强直,第三眼睑脱出,眼球上翻,四肢强硬,步态不灵活,尾巴高举,呈角弓反张姿态,面部肌肉痉挛,口角向后吊起,牙关紧闭,耳朵竖起并拢,口流涎,有饮欲但不能正常饮食。体温正常或偏高,对光、声刺激敏感。最终多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亡。
【病理学变化】剖检一般无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可见浆膜、黏膜等处有小出血点,四肢和躯干肌肉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浸润。因窒息死亡的犬血凝固不良,呈黑紫色。肺充血及水肿。
【诊断要点】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如有创伤史、骨骼肌的强直性痉挛和应激性增高、神志清醒等,准确诊断需进行细菌分离及毒素动物试验。本病诊断应与急性肌肉风湿、狂犬病、脑炎、中毒等病相区别。
【治疗措施】治疗本病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消除病原,中和毒素,解痉、镇静和对症治疗的原则。
1.消除病原破伤风梭菌主要在有厌氧环境的感染创口,所以要查找伤口,清理创伤并扩创。常用3%过氧化氢,0.1%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清洗,最后伤口内灌注碘酊或青霉素、链霉素,同时创口周围用青霉素、链霉素分点注射,也可大剂量静脉注射。
2.中和毒素早期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静脉注射,疗效很好,但后期作用不明显,注射剂量按100~ 1 000 IU/kg体重,分点或静脉注射,连用3~ 4 d。亦可用10万~ 20万IU,分3次或1次注射。必要时亦可进行腰荐间隙蛛网膜下腔注射,也有一定疗效。
3.镇静、解痉当患犬出现兴奋不安或强直性痉挛时,可用苯巴比妥6 mg/kg体重肌内注射,或氯丙嗪1~ 5 mg/kg体重肌内注射。对肌肉痉挛严重者可静脉注射25%硫酸镁2~ 5 mL。
4.加强护理及对症疗法将患犬置于安静幽暗的环境中保暖。采食和饮水困难者,应每天进行补液、补糖,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酸中毒者可用5%碳酸氢钠静脉注射。
【预防措施】主要防止外伤发生,对深部开放性创伤,应及时清创,并大量用抗生素,同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在做大的外科手术、助产、去势时,可注射破伤风类抗毒素。
专家建议
(1) 对创伤及时进行处理。
(2) 让破伤风患犬处于安静的环境,对患犬的恢复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