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精神意识和生命活动总的体现。古称神志、神智、神明、神识、神气等, 简称神。神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神是指整个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即神气; 狭义的神是指精神状态, 意识活动, 即神志、神识。神的生成, 是由先天之精所化生, 并需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 才能维持和发挥它的功能。《黄帝内经·灵枢》:“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说明先后天的精气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的功能体现在主宰生命活动方面, 凡神气旺盛, 则精神充沛, 身体强壮, 目光有神, 色泽红润, 脏腑功能协调; 神气衰减, 则精神萎靡, 身体虚弱, 目无神彩, 色泽灰暗, 脏腑功能失调。中兽医学将脏腑与精神意识活动联系起来, 而有“五神藏”学说。《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论”:“心藏神, 肺藏魄, 肝藏魂, 脾藏意, 肾藏志。”《元亨疗马集》“胡先生清浊五脏论”:“肝能藏魂肺隐魄,心内藏神肾隐精,脾即脏中生血气, 五神总不离身形。”“五神藏”学说以“心藏神”为主体,《黄帝内经·灵枢》:“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可见神与机体紧密联系, 有生命存在即有神的存在,《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体现了“形与神聚”、“形神合一”的唯物主义观点。因此,在疾病诊断上, 通过对神气的观察可推断机体精气的盛衰, 脏腑功能的强弱, 以及疾病的演变和预后等。在脉诊上, 脉象柔和, 从容有序, 应指有力,称为有神,而有“脉贵有神”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