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湿毒
    来源:辈宠网

皮肤搔痒呈弥漫性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脱屑等多种损害的病证。其中以湿疹为多见。各种家畜都可发生。多因暑月炎天,烈日照晒, 栏舍肮脏潮湿; 汗液、污秽郁塞毛窍, 失于刷洗, 湿毒内陷; 或兼外感风邪郁结肌肤而成。昆虫叮咬时持久地抓擦,挽具摩擦皮肤也可引起。此外,品质较差的饲料,缺乏维生素,慢性消化机能扰乱, 常与湿毒发生有关。

急性湿疹可分为红斑期、丘疹期、水湿期、脓疮期、潮湿期、结痂期和鳞屑期。湿疹初起,局部皮肤微热稍肿,出现红斑,进而形成丘疹,丘疹内水湿渗出导致小水疱形成,感染化脓后则形成脓疮, 由于搔痒摩擦,造成水疱或脓疮破裂,渗出液排出皮肤表面,使局部潮湿,称潮湿期;潮湿的液体遇风吹日晒、干燥和凝固,形成微黄或棕色痂块,称结痂期;结痂后在痂块保护下形成新的健康的表面,最后痂块脱落形成很多鳞屑,称鳞屑期。鳞屑期湿疹可很快消失或转为慢性湿疹,病部皮肤变厚而粗糙,病部普遍脱毛,并可再度急性发作。慢性湿疹也称夏癣。最常见于颈、肩、胸的两侧。患畜严重搔痒,揩树擦桩,磨墙擦壁,啃咬蹄扒,皮破流黄水,味腥而粘,数日后结痂或逐渐糜烂,痂脱后皮肤增厚,明夏往往复发。马的急性湿疹多发于球节及跗关节屈曲面,慢性湿疹多发于颈、胸、肩两侧。牛的湿疹除饲料疹之外,急性湿疹多发于额、颈、尾根部,可为单纯的脱屑型,或为广泛的剧烈的搔痒的潮湿型,慢性湿疹的特征为皮肤角化症和皮肤增厚。猪的湿疹在临证上较为多见,夏秋多发,由于奇痒,故用力摩擦,脱毛或出血,皮肤变得粗糙。昆虫叮咬而发生的较多见,常伴有全身症状,食欲降低,消化不良,精神萎顿,消瘦等,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形成僵猪。

治疗选用消风散灌服,或内服五参散。局部治疗:①剪去患部周围被毛,用肥皂水或2~5%明矾液洗涤患部,或用蛇床子、苦参、地肤子、苍耳子各30克煎汤洗涤患部。②硼砂扑粉(硼砂10克、氧化锌20克、滑石粉70克)扑擦。③慢性湿疹可用密黄软膏(密陀僧9克,黄柏6克,冰片3克,植物油或凡士林20克调匀)扑擦。④青黛散(《新编中兽医学》:青黛、黄柏各60克,煅石膏、滑石各120克,共研细末)外擦。湿性湿疹以干粉撒布患部,干性湿疹以植物油调敷患部。⑤猪湿疹可用老松树树皮(烧炭)60克,黄柏15克,熟石膏120克,共研末,撒布或调油擦之。牛、马可放鹘脉血。

畜舍宜保持清洁干燥,勿卧湿地,切忌阴雨苦淋,畜体要经常洗刷。防止摩擦、搔抓和啃咬患病部位。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