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四气
    来源:辈宠网

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中药基本理论之一。药性的寒、热、温、凉, 是与病性相对而言, 也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治疗效果而确定的。凡治疗热证的药物, 多属于寒性或凉性; 治疗寒证的药物, 多属温性或热性。寒为凉之极,凉为寒之渐,热为温之极, 温为热之渐。寒凉和温热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药性, 而寒与凉, 温与热, 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对于有些药物, 通常还标以大寒、大热、微寒、微温等词以示区别。如石膏大寒、赤芍药微寒, 附子大热、防风微温。此外, 还有平性药, 性质比较平和, 其中也有微寒微温者, 如桔梗平、偏凉, 佩兰平、偏温, 仍属于四性之内。《黄帝内经·素问》:“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 疗热以寒药。”都是对药物四气的作用与治疗上的归纳, 成为后世医家治病用药的基本原则。对寒热夹杂的病证, 又当寒热并用, 如左金丸中黄连、吴茱萸共用, 附子泻心汤中大黄、黄连、黄芩、附子等寒热之药的配伍。

寒性和凉性药属阴, 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凉血、解毒的作用, 性多沉降, 用于肌肤发热、贪饮、粪干尿赤、气促喘粗、口红、脉数的阳证、热证, 如石膏、知母、黄连、黄芩、柴胡、桑叶、茵陈、连翘、紫草、蒲公英, 其中凉性药物作用较为缓和; 温性和热性药属阳, 有温里、散寒、助阳、燥湿、通络、补益的作用, 性多升浮, 用于形寒肢冷、恶寒颤栗、肠鸣腹痛、泻粪如水、口淡、脉迟的阴证、寒证, 如附子、肉桂、干姜、菟丝子、党参、黄芪、砂仁、厚朴、防风、独活, 其中温性药物作用较为缓和; 平性药介于寒凉和温热之间, 调寒热、具温补, 寒证或热证都可配用, 如甘草、大枣。用药不明四气, 治病不分寒热阴阳,治疗阳性的热病用热药, 阴性的寒证用寒药,不但难于收效, 延误病情, 甚而造成死亡。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