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胎产病
    来源:辈宠网

导致家畜繁殖障碍疾病的总称。

发展历史 中兽医学对家畜胎产病的研究历史悠久。据《周礼》记载,中国在西周时(公元前11~前6世纪)便有“仲春通淫”的记述,指出了马匹配种的开始季节。公元6世纪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提到“凡以猪槽饲马,以石灰泥马槽,马汗系著门,此三事皆令马落驹。”指出了马流产的病因。公元9世纪《司牧安骥集》记载:“驹子奶结者,肠中壅毒,热结定气,腹胀,疼痛难忍,可用药治之。”阐述了幼驹奶结的病因、辨证及治疗。明代《元亨疗马集》就胎动不安、死胎、胎病、胎气、胎风、胎衣不下、奶泻等各种胎产病的诊治作了论述。明朝的《马书》在“母马孕病”中记载:“菜汁生油搽手内,穿肠安详与理医,驹活宜灌安胎药,驹亡水道取胞衣。”说明当时直肠检查判定胎儿死活与手术剥离胎衣的方法已经应用。清代李南晖著《活兽慈舟》记载有难产、白带和不育的治疗方法。在“治马不孕胎法”中指出:“马不孕胎者,或因气血不通,子宫虚冷,当用疗经暖脏汤。”这一论述涉及了“不孕胎”,是胎产病诊治的一大进步。现代中兽医学发展中,《中兽医治疗学》开始将胎产病单独设章,系统论述。胎产病证专题综合研究始于50年代末“驴怀骡产前不食的研究”。此后逐步广泛地开展了各种胎产病证的专题研究。电针、激光穴位照射和中西药结合治疗乳痈、不发情、不孕症、产后恶露不尽、胎衣不下都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表明穴位针刺和某些中药有明显影响卵巢功能、调节生殖激素分泌的作用,它们的调节作用有些为双向性,使功能不足者增强,功能亢进者抑制,最终趋于正常水平。治疗不孕症常用的活血化瘀、补肾壮阳药(红花、川芎、益母草、淫羊藿等),联合运用能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同时促进子宫运动并改善其微循环,符合中兽医学关于肾气充、冲任脉通方能受孕的理论(即肾一冲任脉一天癸一胞宫轴理论),与现代医学中“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原理有相似之处。修订筛选的一些方剂治疗持久黄体和卵巢静止有明显效果。胎产病诸证的病因病理、辨证治疗都在广泛开展研究。

内容 胎产病包括不孕症、妊娠期疾病(胎气、胎动与流产、驴怀骡产前不食等)、分娩期疾病(难产)、产后期疾病(产后腹痛、胎衣不下、产后发热、带下、产后恶露不尽、胎风、阴道脱出及子宫脱出等)、乳腺疾病(乳痈、缺乳等)。

诊治特色 中兽医诊治胎产病,是按照整体观念进行辨证施治,以调节整体机能,促进患畜康复。采用穴位针刺和中药治疗,不会产生抗生素、激素和化学药品在肉和乳中残留的副作用,对食用者没有危害。这种疗法具有调节患畜自身内源性生殖激素分泌的作用,而无外源性激素治疗的副作用。中西结合治疗乳痈和产后恶露不尽,效果优于西药,且治疗后乳中无药物残留的危害。在家畜同步发情方面,用针刺和中药进行的研究,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因而,研究中兽医和中西兽医结合诊治胎产病有着广阔的前景。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