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兔流涎病
    来源:辈宠网

疫毒经口传入,致幼兔口舌生疮, 大量流涎为特征的急性病证。又称兔传染性水疱口炎。本病常在兔场广泛流行,多发于1~3月龄小兔,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成年兔发生较少, 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 给养兔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多因采食被污染的饲料, 经口传染; 饲喂霉烂饲料或粗硬饲料,引起口腔粘膜受损, 更易感染发病。严重者证见高热不退, 唇舌生疮, 初起唇、舌、硬颚粘膜潮红, 充血,随后出现粟粒大至扁豆大的水疱、小脓胞, 不久破溃,形成小溃疡, 同时大量流涎, 使唇外、颌下、胸前和前爪被毛湿润, 兔大量失水, 精神沉郁, 食欲不佳,腹泻不止, 逐渐消瘦, 卧地不起, 病程5~10天死亡。治宜清热消肿。选用中成药六神丸 (麝香、牛黄、冰片、珍珠、蟾酥、雄黄制成丸剂, 成兔3粒, 幼兔2粒, 每日2次, 连服3~5天)喂服; 或选用解毒消炎丸(公丁香、牛黄、蟾酥、朱砂制成丸剂, 成兔3粒,幼兔2粒,每日2次, 连服3~5天)喂服; 或选用中草药验方(金银花、野菊花煎水拌料饲喂, 一日2次,连服3天)饲喂。注意隔离治疗, 防止本病传播蔓延,对病兔应饲喂优质柔软易消化的饲料, 兔笼、兔舍、场地和用具用烧碱水或热草木灰水消毒。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