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兔球虫病
    来源:辈宠网

球虫寄生于兔胆管和肠的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寄生虫病。直接传播。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危害1~3月龄幼兔, 以贫血、消瘦和腹泻为主要症状, 幼兔发育阻滞, 甚至死亡。

病原 兔球虫属真球虫目、艾美耳科、艾美耳属(Eimeria)。全世界报道约14种,其中分布较广和致病性强的有9种: ①斯氏艾美耳球虫 〔E.stiedai (Lin-demann, 1865)〕,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1674年首次在兔的肝脏内发现, 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的原虫, 直到1845年才被认为是寄生虫。卵囊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 淡黄色, 囊壁光滑, 有微孔, 无卵囊残体,大小为37×20微米。②大型艾美耳球虫(E.ma-gna Perard,1925), 卵囊呈宽卵圆形或椭圆形, 黄色或黄棕色,有微孔,微孔处的卵囊外壁有领状突起, 有卵囊残体, 大小为35×24微米。③肠艾美耳球虫(E.intestinalis Cheissin,1948), 卵囊呈梨形或卵圆形,淡黄色或微棕色,有微孔,有卵囊残体。大小为27×18微米。④中型艾美耳球虫 (E.media Kessel,1929),卵囊呈椭圆形, 囊壁光滑, 微黄色或淡黄色, 微孔在窄端, 呈金字塔形, 有卵囊残体。大小为31.2×18.5微米。⑤黄艾美耳球虫(E.flavescens Marotel etGuilhon,1941), 卵囊呈卵圆形, 黄色, 在宽端有一明显的微孔, 无卵囊残体。大小为32×21微米。⑥梨形艾美耳球虫(E.piriformis Kotlan et Pospesch,1934),卵囊呈梨形, 黄棕色至深棕色,有明显的微孔,无卵囊残体。大小为29×18微米。⑦穿孔艾美耳球虫〔E.perforans (Leuckart,1897)〕, 卵囊呈椭圆形,无色至淡粉色,微孔不明显,有卵囊残体。大小为22.7×14.2微米。⑧盲肠艾美耳球虫(E.coecicola Cheissin,1947),卵囊呈卵圆形或长柱形, 卵囊壁光滑,微黄色,有微孔, 有卵囊残体。大小为(25~40)×(15~21)微米。⑨无残艾美耳球虫(E.irresidua Kessel et Jan-kiewicz,1931),卵囊呈宽椭圆形, 囊壁光滑, 微黄色,有稍内凹的微孔,无卵囊残体。大小为38.3×25.6微米。除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肝胆管外,其余均寄生于肠道,常混合寄生。

不同种的兔球虫寄生部位不同,发育史大同小异。随宿主粪便排出的卵囊,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孢子化卵囊,被兔吞食后,卵囊壁在胃内破裂,释出的孢子囊进入肠道,在肠蠕动与胰酶等的作用下破裂,逸出的子孢子依种别不同,各自采取不同的途径进入其寄生部位的上皮细胞,进入裂殖生殖时期。裂殖生殖的世代数因种别而不同。最后一代裂殖生殖所产生裂殖子,少部分发育成小配子体,产生大量具有两根鞭毛的小配子;大部分发育为大配子。大配子与小配子结合为合子,形成两层壁后即为卵囊,卵囊从破裂的宿主细胞中释出,随粪便排到体外。

流行病学 ①各种品种的家兔或野兔都有易感性。球虫病多发生于1~3月龄幼兔,成年兔发病轻微,多为带虫者,起散布病原的作用。②卵囊在外界环境中,相对湿度为55~75%,温度为20℃时,约经2~3天发育为孢子化卵囊。故多在温暖多雨季节流行。如兔舍内温度经常保持10℃以上,则随时可以发生。③感染途径系由于饲料或饮水等被孢子化卵囊污染,故卫生条件恶劣,拥挤,潮湿的兔舍最易促成球虫病的发生和传播。④饲养条件差和营养不良,以及幼兔更换饲料期间可增加发病率。⑤鼠类、蝇和蟑螂等均能携带散布卵囊。

症状 一般为多种混合感染,引起发病又常以某几个种的感染占优势。重感染时表现为食欲不振,后期废绝;精神沉郁,卧伏不动。严重感染斯氏艾美耳球虫时,肝脏肿大,肝区有痛感,腹围增大;贫血,黄疸;可能有腹泻;后期有神经症状,头向后仰,四肢痉挛,麻痹;多因极度衰弱而死亡。大量感染大型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和肠艾美耳球虫时,常因肠上皮细胞大量破坏等因素,造成有利于腐败菌繁殖的环境,导致肠内容物中出现有毒物质,临床症状表现为前期排干粪球,粪量极少;后期转为排水样稀便,并有神经症状,终因极度消瘦而死。

病理剖检 尸体消瘦。眼结膜、鼻粘膜及其他可视粘膜苍白黄染。肛门周围的毛沾有稀粪。如系肝球虫病,见肝脏高度肿胀,可比正常大5~10倍,表面和实质内有灰色或淡黄色粟粒至豌豆大的结节,或融合成大片,突出于肝脏表面,内含脓样液体。胆囊及总胆管呈囊肿性肿大,内含黄色脓样液体。慢性时见胆管周围和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有新胆管增生,肝的大部分纤维化。如为肠道球虫病, 可见寄生部位的肠壁高度充血,粘膜肥厚,有卡他性炎症,严重时肠粘膜高度肿胀,增厚,呈灰白色脑回状。肠内容物呈奶酪样,或为粉红色胶冻状,或为糠麸样覆盖物。在慢性病例,肠粘膜呈淡灰色,有许多小白色硬结节:有时可见化脓性病灶。

诊断 须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查找裂殖体、裂殖子、大小配子、卵囊等虫体等多方面进行判断

防治 应着眼于预防。一经发现临床症状,肝或肠已受到严重损伤,难以短期康复。另外球虫的发育史有“自身限制”的特点,一到向外排出卵囊时,就基本终止了其寄生生活。故治疗常缺乏实际意义。常用的预防药物有磺胺类药(如磺胺甲基异噁唑)、氯苯胍或莫能霉素等。在球虫病流行严重的季节,可用药物对幼兔进行预防。饲养卫生措施包括:①饲料和饮水必需保持清洁,防止兔粪污染。②兔舍应建在高燥地方,经常保持清洁和干燥,最好笼养,笼底有网孔,可避免积粪。要经常清除粪便。要经常对兔笼等用热碱水或火焰消毒。③幼兔与成年兔分开饲养;断奶后的幼兔与母兔分开饲养。④应尽可能地防止昆虫、啮齿动物及其他害虫进入兔舍。⑤注意营养,饲喂全价饲料;更换饲料品种时,要逐渐过渡,避免造成应激因素。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