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肩跛行的总称,俗称错胛(挫胛、叉胛)、塌膀、闪膊等。主要特征是病肢肩胛骨紧贴于躯干,肩胛软骨与健侧相比,明显向后下方移位等。本病主要发生于役用牛,南方水牛多发,黄牛次之,马也有发生。以春、夏季使役繁重,雨季时发生较多。本病记载见于《养耕集》。
【病因病理】大多因牛在跨越田埂或沟渠,放牧时奔跃式急转弯,下河饮水或打汪时遇陡坡,以及角斗中滑跌,特别在雨天或不平土地上使役中更易发生。耕作时一肢陷入泥中用力猛拔或跌倒会造成本病发生,造成肩部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等软组织过度牵引而损伤。也有因外力的直接撞击,造成损伤而发病。由于耕作技术的改进,南方稻麦两熟地区为降低水位,减少病虫害而加深了墒沟,次年在耕耙麦茬时,初耕后的土壤上实下虚,外肢(右前肢)易误踏入墒沟中而发生本病。故耕牛发病增多,而且右前肢多于左前肢发病。耕牛负担过重,使役过度,体质瘦弱,冬季饲养管理不良,四肢发育不好,肢体无力,更易于发病。根据病理解剖观察,脱膊在肩胛上神经受损的情况下出现典型症状,该神经由于紧靠肩胛骨颈部骨缘,当牛滑跌时,肩关节过度向后拉直,或前肢向外方大角度撇出时,该神经因受过度牵拉,局部挫伤,可直接撞击压迫该神经,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发生肩胛上神经不全麻痹,由于神经营养障碍,可造成冈上肌、冈下肌等迅速萎缩,严重者重量只及键侧1/2。用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0毫升,封闭肩胛上神经,可发生本病类似症状。肩胛部肌肉损伤,轻者部分肌纤维断裂,严重者整个肌肉断裂,通常大都发生在肌腱固着部位。受伤部出现疼痛、肿胀及相应的功能障碍,随着时间推移瘀血内阻,肌肉营养不良,肌纤维变细变长,横纹模糊不清。前肢与躯干是靠强大的肌群固定,并进行内收、外展、屈曲和伸长的。正常情况下各肌群部的作用相对平衡,维持肢体运动的平衡协调。当肌肉受损时就出现脱膊症状。另外当肩胛部硬骨骨折,肩关节部软骨损伤,肩关节脱臼,也会发生典型的脱膊症状。
【主证】症见出现不同程度的前肢跛行,轻的病例,主要为肩关节捩伤或肩胛上神经过度牵拉引起。伤后,在站立时病肢虚踏于地,伸向前方、后方或稍外展,以减轻体重的负担,与健肢相比,似乎相对变长。健肢常伸在胸下,靠近正中,身体重心偏向健侧,病肢的肩胛骨紧贴于躯干,肩胛软骨低于健侧,臂骨的大结节向外突出,显得比正常粗大,肩关节角度变小,前部凹陷增大,用力推压臂骨大结节,可使该凹陷暂时靠近,肩关节角度增大,松手后立即恢复原样。触诊肩关节颈部,可感到冈上肌、冈下肌松弛无力,一般疼痛不明显。由于打击或跌倒引起的肩关节部挫伤,或肩臂部肌肉损伤时,可见肩关节或有关肌肉部位发生肿胀。触诊局部可感到增温,疼痛。将病肢作屈曲、外展、内收和拉伸等被动运动时,有疼痛反应。运步时多呈悬混跛,病肢向内或向外划弧前进,肩胛骨不能随着前肢运动而前后正常摆动,出现明显的“云头不翻”。严重病例,站立时病肢轻轻接触地面,起卧和运动都十分困难,不愿行动,驱赶时呈重度跛行,病肢抬不高、迈不远,甚至三脚跳行,跛行随运动而加重。病程较长转为慢性,病牛肩胛部肌肉萎缩,长期跛行。
【治疗】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为主。
(1)内治法:
方一,白芨散:白芨60克,白蔹、大黄、栀子、黄柏、郁金、乳香、没药各30克。共为细末,加温醋调敷患部。
方二,金黄散:天花粉120克,黄柏、大黄、姜黄各60克,厚朴、陈皮、甘草、苍朮、天南星各24克。共为细末,用鸡蛋清和水调敷患部。
方三,乳没散:乳香、黄药子、白药子各22克,锻自然铜、红花、杜仲、川牛膝各25克,当归、土鳖虫各30克,桔梗18克,没药15克,枇杷叶(去毛)4张。水煎,候温灌服。
方四,跛行散:当归、乳香、没药、土鳖虫、自然铜、地龙、川芎、甘草、血竭、制南星、桂枝、川断各15克,红花、骨碎补各12克。共为末,开水冲,加黄酒250毫升,候温灌服。
方五,活血镇痛散:当归90克,川芎、牛膝、伸筋草、防已、独活、生姜各45克,红花、川断、菟丝子、乳香、没药、鸡血藤、佛手、枇杷叶各30克。水煎,取汁,候温灌服。
(2)转圈疗法:术者站在病畜健肢一侧,面向病畜,一手抓起牛的鼻绳,一手抓住牛尾,作转圈运动,反复多次。
(3)牵拉疗法:将一根长约5厘米的绳,一端拴在患肢系部,另一端横拴一条长30厘米的木棍,前一人牵牛,后一人拉绳,将病畜驱赶前进,待病畜行走中用力将绳后拉,如此反复多次。
(4)徒手顶撞法:将患畜保定好,术者站在患侧,手握蹄腕部,将患肢腕部屈曲,同时用双手固定已屈曲的患肢,向上用力高抬几次。术者也可以用自己的肩膀,顶住患畜的肩关节下端,由下向上猛力顶撞数次,对闪伤患畜有立效。
(5)推搏术:准备细绳两根,长各3米,木槌一把、木板一块(长1.5~2米),旧麻袋2~3只,将患畜横卧保定,患肢上盖一层麻袋,然后用热醋1千克洒于患部麻袋上,再在醋上洒酒精燃烧(勿烧到皮肤),并将患肢前后水平摆动,上下牵拉2~3次,以患畜病肢能忍受为度,促使血脉通畅。然后用麻袋包裹患肢,再用细绳将木板捆在患肢上,使木板不能移动,助手在木板下端露出部用木槌用力平打数次,直至患肢肩胛部与健侧同等高度为度,然后松绑,令患畜起立,缓缓牵行,配合内服上述中药方即可。
(6)拖拉法:将患畜横卧保定栏内,患肢朝上,或用两根绳将病畜腹部拴在大树上,以防在牵拉手术中畜体移动。此时助手数人,轮流抓住患肢系部,平行前后摆动数次,借以疏通气血。然后用扁带绳固定肘以下各关节,助手数人牵拉患肢,统一号令,一起松手,如此反复数次即可。然后松绑,令畜起立,缓缓牵行,配合内服、外用中药即可。
(7)软烧法:也称醋酒炙法,俗称“火烧战船”。准备醋1.5~2千克,60度烧酒500毫升。动物在横卧保定下,患肢在上,先用加热的醋润湿病区被毛,再覆盖用醋浸透的数层纱布或表芯纸,然后术者用注射器在纱布上均匀喷洒烧酒,用火点燃,助手用醋喷洒,控制火势和范围,边喷酒边洒醋,使文火保持不灭,持续烧炙30分种即可。最后用麻袋覆盖在病区上,灭火保温。然后松绑,令畜起立,牵入暖厩休息。
(8)针治法:火针云头、爬壁等穴。火烙:在肩胛部按“用”字形划烙,在肩关节按“田”字形划烙。气针:云头穴和夹气穴各打气500毫升。水针:在云头、爬壁、肺门、肺攀、抢风、肘俞等穴用当归注射液轮流注入。电针:可取云头、爬壁、肩井、抢风、肘俞等穴电针30分钟。
【护理与预防】病畜停止使役,舍饲或在平坦草地上放牧。每天要有一定的轻微运动时间,暑热炎天,让水牛在深水中游泳,也有一定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