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藏兽医诊断方法
    来源:辈宠网

藏兽医临证时用以搜集有关资料,为辨证治疗提供依据的方法。其中包括望诊、切诊、问诊和闻诊,而以望、切、问为主,闻诊则往往贯穿在上述三种诊法中进行,切脉和望尿更具有民族特色。

望诊 包括望形态和望色两部分。

望形态 指观察家畜的精神状态。健康家畜精神好,耳目灵敏,行动轻捷,姿势端正,起卧自如,觅食好动,被毛光润等。这说明畜体的龙、赤巴、白干处于相对的平衡。如果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家畜的形态就会发生变化。如患畜精神沉郁,行动迟缓,被毛焦枯,是白干过盛的表现,多属白干的病。若患畜精神不安,易惊恐,甚至狂暴奔跑等,是赤巴过盛的表现,多属于赤巴的病。龙的特性是善动易变,内达各个脏腑,外连四肢百骸。当赤巴病时,龙会发生偏盛; 白干病时,龙也会发生偏盛。所以赤巴、白干的平衡受到破坏时,龙本身也就失去平衡。故藏兽医治病,常以寒治热,以热治寒,并结合调龙顺气的方法。

望色 内容十分广泛,不仅用以推断疾病是属于哪一纲,也能判断疾病所在脏腑及疾病的寒热性质。①望口色:主要包括舌色、苔色、唇色。口色红, 口腔干而粗糙的,多属龙的病。口色红兼见舌苔灰黄、厚腻而遍布全舌的,多属赤巴的病。口色淡红,舌质嫩,舌苔灰白而厚,舌面湿润的,多属白干的病。舌面裂开老化的, 多是心的病;唇色青紫的,多是脾的病。②望眼色:家畜无病,眼目清泽明亮。若白睛黑、黑睛发黄兼流泪的,多属于心有病;白睛上下边缘红, 黑睛偏灰色的, 多属肺有病: 眼目无神, 黑眼发青兼肚胀的, 多属于脾胃有病; 白睛赤红, 黑睛发青且长有胬肉的, 多属于肝有病; 眼眶下陷, 白睛发白, 黑睛发青的, 多属于肾有病; 白睛边缘发黄有黑点、黑睛无光泽的, 多是急性病。③望鼻: 主要是观察鼻镜的变化及鼻涕的颜色。寒性病的鼻镜露不成珠, 鼻涕清稀,属白干的病。热性病鼻镜干裂, 鼻涕浓稠色黄,属赤巴的病。根据肺气通于鼻的理论, 说明鼻和鼻涕的异常, 病多在肺。④望毛色: 健康家畜的毛一般光泽滑润。若被毛逆立, 眼睫毛错乱的多为病态。眼睫毛不直, 或直而不易弯曲的是心有病。胸部两侧被毛如同麦浪, 又有鼻塞现象的, 多为肺病的证候。被毛如揉乱状, 是赤巴的病。被毛乱兼见皮肤发黑又不整齐的, 是肝的病。被毛长短不齐兼肠鸣腹泻的, 是脾胃的病。后半躯的被毛倒逆,旧毛脱落, 肠鸣不食的,是肾的病。⑤望粪尿: 藏兽医根据粪尿的清浊、颜色、气味等诊断疾病, 特别是望尿的变化更为独特。粪便干燥或稠浊,气臭是热性病;粪便稀薄无臭是寒性病。尿诊可在家畜排尿时直接观察, 或将尿接入白色小容器内细心观察, 并用棍子搅动。若尿带青色, 且泡沫多的, 是龙的病。尿色赤黄, 排尿时蒸汽多的, 是赤巴的病。尿清味淡, 且排尿时未见蒸汽的, 是属白干的病。

切诊 切诊是以脉诊为主, 不同的家畜, 切脉部位亦不相同。马取下颌或前肢上臂内侧近腕关节处,也有取双凫脉的。牛取尾根处的尾中动脉。羊取前肢上臂内侧近肘部。脉理上仍有“三部九候”之分, 脉象分平脉、病脉两类。

平脉 健康家畜的脉象, 其脉感不快不慢。家畜由于品种、性别、年龄的差异, 平脉也不一样。公畜的脉多洪大有力, 具有龙的特性。母畜的脉多细数,具有赤巴的特性。老龄家畜脉偏浮大,具有龙的特性。中龄家畜脉多偏滑, 具有赤巴的特性。幼龄家畜脉多柔和, 具有白干的特性。这些都属生理性变化, 统称为中性脉。另外妊娠脉象, 往来流利有力,称为滑脉,亦属平脉。

病脉 家畜患病后出现的异常脉象。藏兽医把这类脉象分为“三纲两类”。三纲是指龙、赤巴、白干的病脉; 两类是指寒性病的脉和热性病的脉。①三纲的病脉: 龙的病脉, 指下如按皮袋, 时有间歇, 说明气分有余, 血分不足, 属单纯的龙病。当龙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脉就会发生动中一止的现象。赤巴的病脉,快而满盈, 重按仍然有力, 说明火热过盛, 急性热性病中常见此种脉象。白干的病脉, 沉弱迟缓, 波动无力,说明白干过盛。寒性病多见于此种脉象。②寒、热两类脉象: 寒性病脉象, 弱脉——虚弱无力, 不任重按; 沉脉——轻按不知, 重按始得; 涩脉——来去不畅, 指下无力; 迟脉——息三至以下; 松脉——缓大而不任重按; 空脉——不易感知, 似有似无。热性病的脉象, 强脉——强盛有力, 来去皆实; 浮脉——轻取而得, 似在肌表; 滑脉——往来流利,按之有力;数脉——一息六至以上: 紧脉——如按紧绳; 硬脉——坚硬充实, 波动不明显。上述只是单一脉象, 而在实际诊病中, 常出现复合脉象, 如强滑,浮数、沉涩等。

问诊 兽医向畜主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内容相当广泛。包括草料的质量、饲养管理情况及病史、现状等。如果喂了质地轻浮、粗糙不易消化的草料而发病的,多属龙的病。喂了有营养的饲料后症状减轻的,表现有呵欠、发抖、跛行、站立时四肢收于腹下、欲吐、烦躁不安等症状的,或剧烈运动、过役而发病的,亦多属龙的病。若经过长时间日晒, 厩舍过热, 或走远路、激烈运动后发病, 且伴有半张口 (口苦) 喜冷饮等现象, 则多属赤巴的病。白干的病, 多属饲料含油质多,久卧潮湿厩舍、场地者, 患畜多表现有喜热饮、好卧懒动、前蹄抱胸、不欲采食、颤抖、精神沉郁等症状。

闻诊 有鼻嗅和耳闻两种, 而耳闻常常贯穿于其他几诊中。鼻嗅在该项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患畜口中气味酸臭或者皮肤腥臭, 尿短赤且臭。或粪便稠浊夹臭, 多属赤巴的病。尿清畅无臭, 粪稀薄而气不明显者, 多属白干的病; 口腔无臭气的亦多属白干的病等。

藏兽医的诊断方法,以龙、赤巴、白干为主体, 运用四诊来辨别寒热,不只凭某一诊来定病位和病性,而是综合各诊所收集到的材料, 经过分析归纳, 去粗取精, 抓住主要矛盾。在临证实践中, 也应用了中兽医“证”的概念, 吸取了“辨证”的部分内容, 结合藏族地区的特点, 用补偏救弊的方法, 使畜体恢复相对的平衡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