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采收中药,对保证药材质量, 扩大和保护药源, 提高药材利用率, 具有重要意义。药材的采收,应选择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时进行,入药部分以成熟度作为依据。每一种中药都有一定的采收时节和方法。金代医药家李东垣:“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 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性味不全。“中药采收与季节有关,并受气候、产地、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采收时应考虑中药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 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的中药材。
植物类全草 多在植物生长茂盛或开花季节采收。如茵陈在初春幼苗高6~7厘米时采收; 紫花地丁在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荆芥宜在秋季花穗绿色时连根拔起。
根及根茎 秋季植物地上部分开始枯萎, 或早春抽苗以前采收。此时植物的有效成分达到饱和, 药力充足, 质量较好。如贝母、山药、天麻、大黄等, 均宜早春或深秋采收, 有春宁宜早, 秋宁宜晚之说。也有夏季采收的, 如半夏、附子。有些植物药的根一年四季均可采收, 也有的需要生长二三年甚至更长时间采收。
树皮和根皮 树皮春季和初夏采收为宜。此时树皮内营养丰富, 皮部和木质部易于剥脱, 如杜仲、黄柏等。根皮多在秋季采收, 如地骨皮等。
叶 在植物生长茂盛阶段, 开花期或开花前期采摘。如荷叶、大青叶、番泻叶等。
花及花粉 在花将开或含苞未放时采摘。如金银花、辛荑花等。红花在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摘, 旋复花、菊花宜在花开放时采摘。花粉入药的, 宜在花盛开时采收, 如蒲黄、松花粉等。
果实和种子 完全成熟时采收。如杏仁、赤小豆、五味子等。少数采收未成熟果实和果皮, 如枳实、青皮、乌梅等。有些则在刚成熟时采收, 如青葙子、茴香、豆蔻等。容易变质的浆果, 如枸杞、女贞子, 应在刚熟时于清晨或傍晚采收。种子在完全成熟时采收,如车前子、牛蒡子等。
树脂 在秋季气候比较干燥时采收。如松香、乳香等。
菌、藻、孢粉 茯苓在立秋后采收; 冬虫夏草宜秋季采收; 马勃宜在子实体刚成熟期采收; 海金沙在立秋前后孢子成熟时采收。
动物类药物 根据动物生长与活动季节捕捉。以卵鞘入药的, 宜在3月采收。如桑螵蛸。以成虫入药的, 宜在活动期捕捉。如全蝎、蜈蚣、土鳖虫、地龙等。鹿茸宜在清明后适时采收。蛤蚧则全年均可捕捉。
矿物类药物 一般不受季节限制,在地质勘探、采矿时进行采收。
采收中应注意 保护野生药源, 计划采药, 不要积压浪费。一般宜采大留小, 采密留稀, 合理轮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