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病证需要和用药的法度, 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中药基本理论之一。中药治病, 用单味药达到治疗目的, 最好使用单味药, 既简便、经济, 又容易掌握。病情复杂,有时数病相兼, 或表里同病, 或虚实并见, 或寒热错杂; 单味药达不到治疗要求, 必须选用几种药物配伍应用, 利用药物与药物之间互相协同, 提高疗效, 或互相抑制, 降低其副作用。中药配伍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性能, 适应复杂病证的需要,照顾全面,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保证用药安全。前人在长期的临证用药实践中, 根据病证的特点和药物配伍使用的变化, 总结归纳为君、臣、佐、使和“七情合和”。
常用的配伍方法包括: ①单行。单味药治病, 不须与其他药物辅助, 单独发挥治疗作用。如一味公英汤, 治疗家畜暴发火眼: 清金散, 一味黄芩, 治疗轻度的肺热咳血。②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以增强疗效。如石膏与知母。③相使。两种以上功效不同的药物合用, 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如黄芪配茯苓。④相畏(见中药禁忌)。⑤相恶。两种药物合用后, 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性能,使原有功效减弱。如生姜恶黄芩。⑥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防风杀砒霜毒,绿豆杀巴豆毒。⑦相反。两种药物同用,产生毒性反应或剧烈的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 甘草反甘遂等。药物与药物配伍后, 有相互促进、相互抑制及相互对抗的作用。相须、相使配伍, 有相互促进作用, 为常用的配伍方法。相畏、相杀配伍, 有互相制约作用, 如用毒性、烈性药物的配伍方法。相恶、相反配伍, 有相互拮抗作用, 原则上不能同用。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必须应用也应审慎从事。药物配伍关系, 是组成中药方剂的基础, 对临证处方用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