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6.2 犬的管理
    来源:辈宠网

犬的生存和繁殖除了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外,还要有一定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犬的健康。虽然犬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对生存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但这种适应性是相对的,如果环境突然发生改变,超过了犬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起犬机能的破坏,发生疾病,甚至死亡。尤其是家庭宠物犬由于处在特定的环境和人为过多的照顾,逐渐改变了其原有的生物学特性,使之成为完全由人类照顾的尤物。为了保证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发育,必须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因此,本节将着重介绍一下犬的管理知识,旨在使您全面掌握犬的饲养管理以及不同生理阶段的管理方法,为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2.1犬的常规管理

1.卫生管理

(1)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犬的健康,环境卫生搞得好,不但能为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而且还避免了疾病的传播。因此,它是犬常规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①空气卫生: 犬的全部生命过程与空气息息相关,空气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组成的改变直接影响犬的生理过程。因此,必须注意空气卫生,尤其是冬季,一定要注意犬舍的通风换气,给犬提供足够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使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控制在一定指数范围内。

②犬舍卫生: 犬舍是犬栖身的场所,空犬舍在使用前要彻底清扫、消毒; 有犬的犬舍必须每天清扫,清除粪便与杂物,夏天要经常用清水冲刷地面; 犬舍要定期消毒,一般每周一次,当有传染病发生时,要随时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有漂白粉、来苏儿、过氧乙酸、“84”消毒液、福尔马林等,使用时按说明将它们稀释成一定浓度,进行地面或墙壁喷洒。发现有严重的传染病时,还要用汽油喷灯烧烤地面或火碱 (氢氧化钠,NaOH) 冲洗。消毒的顺序是先清扫后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注意不要留下死角,如墙缝、犬床底下等处。此外,还要定期晾晒犬床和更换垫草,让犬舍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日光照射。

③犬舍周围环境卫生: 犬区要严格封闭,非特殊情况禁止外来人员及外来犬进入犬区; 犬区门口要设有消毒池或消毒盆,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 进入犬舍人员要更换防疫服和鞋,不同犬舍的工作人员和用具避免交叉使用; 犬舍排水沟要保持畅通,及时清理粪便和污物,并集中堆放在指定地点,进行深埋、发酵等无害化处理,犬舍周围的垃圾和杂草要清除,并种植树木和草坪,以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

(2) 犬体卫生

为了使犬健康成长,且看起来美观、漂亮,必须加强犬体卫生。犬体卫生主要包括对被毛、皮肤、趾甲、牙齿、耳朵、眼睛、肛门囊的护理和清洁。

对被毛和皮肤的护理,主要是清洗和梳刷。洗澡不宜过勤,应根据季节和犬体污染情况而定,体况不好时不能洗澡,在冬季尽可能少洗澡; 梳刷具有清洗犬体,促进血液循环,清除疲劳,防止寄生虫繁殖和预防皮肤病等作用。要坚持每天至少梳刷一次,在风雨天或换季,应增加梳刷次数。梳刷方法是从前至后,从上至下,用力不可过猛,要使犬舒适而无疼痛。

经常在水泥和粗糙地面上活动的犬不用修剪趾甲,但在地板或地毯上行走的犬要定期修剪。犬易生牙结石,导致牙龈炎和口臭,因此要定期刷牙,如发现长有牙结石请兽医刮掉,如有蛀牙应立即拔掉。犬耳至少每月清洁一次,用脱脂棉沾酒精擦拭可见的外耳部分。眼睛及其周围平时应用2%生理盐水定期清洗,以保持清洁。肛门囊有时因粪便粘结而堵塞,也要进行清洗 (关于犬的卫生,详见第5章“犬的卫生”一节)。

(3) 犬的饮、食具卫生

犬的饮、食具卫生对犬的健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专犬专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一般是每周消毒一次,煮沸15~20分钟; 也可用0.1%的新洁尔灭、84消毒液或漂白粉上清液浸泡,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免药物残留进入消化道损伤粘膜或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出现消化吸收障碍。每餐后食具都要清洗干净,剩余的食物要倒掉,不能放在食盆里,以免发酵变质,影响犬的健康; 饮水盆每天要更换新鲜饮水,发现水脏了,要随时进行更换。

2.犬的常规检查

通过对犬进行定期常规检查,能够及早发现疾病,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被毛: 注意有无脱毛现象,健康犬的被毛光亮,而病犬的被毛蓬松、粗糙。

皮肤: 注意有无皮肤病,健康犬的皮肤平滑而有光泽,柔软而富有弹性。

眼睛: 正常时两眼明亮、发光、有神,无过量眼泪,无眼屎及分泌物,睫毛不摩擦眼球,眼结膜呈粉红色。当犬出现大量眼屎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耳朵: 正常时内面呈浅粉色,清洁有光泽,有少量的毛,耳道内有少量蜡状物,无难闻气味,也无液体流出。

牙齿: 幼犬通常有28颗乳齿,成年犬有42颗永久齿 (恒齿)。检查时应注意有无破损、牙垢、牙结石和蛀牙。

鼻子: 正常时是湿润而有点凉,鼻镜干燥则说明犬可能患有热性疾病。

体温、脉搏、呼吸:犬正常温度是幼犬38.5~39.5℃,成年犬37.5~38.5℃;脉搏与心率相同,成年犬为70~80次/分左右,幼犬为80~120次/分左右; 成年犬呼吸数为10~15次/分左右,幼犬为14~32次/分。

排泄物: 主要包括尿和粪便。正常犬的尿液呈浅黄色而清澈;成年犬一般每天排便两次,粪便成形,颜色和数量受日粮种类影响。有异常的臭味,不成形或稀便,颜色有所改变,频繁排便或排便困难等情况都是不正常的。

体重: 定期称量体重,如果与标准体重相差过大,则预示着不健康或营养不良。

3.散放与运动

对犬施行正确的散放和运动,可以培养犬的良好习性,增强犬的体质和各种器官的机能,使犬保持一个良好的体况,增强犬的抗病能力,因此,必须对犬施行正确的散放和运动。

(1) 散放

散放是指让犬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下的轻快活动。散放具有如下作用: 调节犬的神经活动; 增强犬的体质; 培养和增加人与犬之间的感情。

犬的散放通常在下列情况下进行: 每次喂食前散放15分钟,给犬轻微活动的机会,以增加犬的食欲及采食量; 每次喂食后散放20分钟,有利于犬消化吸收,给予排便的机会; 犬被长时间关在犬舍内或栓系时,最好每隔3小时散放15分钟左右; 工作犬在每次训练前或经过紧张的训练后,散放片刻,使犬排除大小便,熟悉环境,以缓和犬的神经活动; 在与犬进行“亲和”过程中,为促进犬的依恋性,可采取散放形式与犬加强接触。

在散放过程中应注意: 禁止犬随地捡食; 避免多头犬相互咬架,避免攻击人; 发现犬精神反常或有异常表现,应立即停止活动,查找原因或请兽医诊治。

(2) 运动

运动是指犬处于紧张状态下的激烈活动。运动要经常进行,不能间断。运动主要具有如下意义: 有利于骨骼的发育; 增加关节活动的灵活性; 增加肌肉的弹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除对运动系统有影响外,对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循环等系统都有积极影响。

运动要根据犬的年龄、体质状况、环境温度、运动地点的地形条件等科学安排,酌情掌握。一般每天要坚持两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

犬的运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选择哪种形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随主人慢跑; 随自行车快跑; 爬山; 长途乘车; 抛物衔取;通过障碍。

犬在运动时除散放的注意事项外,还要注意: 喂食前、后半小时内严禁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后,不能让犬立刻卧下休息或进入犬舍; 运动后不要马上给犬饮水; 夏季高温时,降低运动量,以防中暑。

4.建立稳定的生活制度

根据犬的生活习惯,建立一套稳定的生活制度十分重要,犬的饲喂应做到定时、定量、定温、定质、定食具、定场所。

(1) 定时

定时是指每天饲喂的时间相对固定,不能时早时晚。定时饲喂能够使犬形成一系列固定的条件反射(动力定型),促进消化腺的定时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消化液分泌最多,有利于提高饲料消化率和利用率。

犬的饲喂次数一般是成年犬每日饲喂2次,1岁以内的犬每日饲喂3次,幼犬每日饲喂4~5次,孕犬、哺乳犬和病犬要酌情掌握。

(2) 定量

定量是指每天饲喂的饲料量要相对稳定,不可时多时少,避免犬饱一顿饥一顿的现象。喂得过多易引起消化不良,喂得过少会使犬感到饥饿,不能安静休息。此外,犬的饲喂量还受天气情况影响,也就是说,在阴雨天尽量以8分饱为宜,否则易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泻。

(3) 定温

定温是指根据不同季节气温变化,调节饲料及饮水的温度,做到“冬暖、夏凉、春秋温”。饲料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否则影响犬的食欲,出现消化机能障碍。

(4) 定质

定质是指饲料保持清洁新鲜,防止霉烂腐败; 日粮的配制不要随意变动,如有变动,应逐渐平衡过渡。

(5) 定食具

定食具是指每头犬的饮、食具专用,不得串换使用。

(6) 定场所

定场所是指犬在固定的地点睡觉、进食,犬床要固定,不可随意改变位置,饲喂场所要相对固定,不可到处乱喂。有些犬在更换饲喂场所后,经常拒食或食欲明显下降。

5.防疫与驱虫

“以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的方针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道理。防疫与驱虫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1) 防疫

目前,对犬危害比较大的传染病主要有狂犬病、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犬传染性肝炎、犬钩端螺旋体病、犬冠状病毒性肠炎等,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免疫接种。

一般情况下,小犬在45日龄左右第一次免疫接种,以后每隔2~3周接种1次,一共3次。成年犬每年至少要加强1~2次免疫注射。

免疫后需经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免疫的保护。因此,进行了免疫接种而尚未建立起牢固免疫保护之前,不要带犬到公共场所或与陌生犬接触 (关于免疫的有关知识,详见第8章“犬的免疫”一节)。

(2) 驱虫

犬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蛔虫、钩虫和绦虫。

犬的驱虫时间是:仔犬通常在出生20日龄左右进行第一次驱虫,以后每月驱虫一次,6~12月龄每季度驱虫一次,12月龄以上每年驱虫2次。一般情况下,驱虫应和免疫接种间隔开,以免驱虫药对免疫接种产生干扰,如盐酸左旋咪唑是临床上常用的驱虫药,但它对犬免疫系统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大剂量产生免疫抑制,小剂量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6.勤观察

勤观察就是指要密切注意犬或犬群的动态,及早地发现疾病的隐患,及时地纠正饲养管理中的失误。勤观察的内容有:

(1) 喂食时观察

喂食时,健康的犬反应灵敏,往往显示出迫不及待、争抢采食的样子,而病弱犬则不食或被挤在一边,采食动作缓慢,反应迟钝,甚至无反应。

(2) 饮水时观察

注意观察犬饮水量是否过多或过少,饮水量过多,可能是犬舍温度过高或饲料中含盐量过高,饲料发霉等。一般情况下,健康犬饮水时反应敏捷,病弱犬则反应迟钝。

(3) 清扫时观察

清扫犬舍时,注意观察粪便的颜色和形状是否正常。若粪便过稀或不成形,则是摄入水分过多或消化不良的表现;粪便呈浅黄色泡沫样或黄绿色、恶臭,则大部分是由肠炎引起的。但要注意的是,粪便的颜色和形状一般与饲料的色泽、性状等因素有关。如喂饲肝脏或肺脏的犬,其粪便颜色可能暗红。因此,要与小肠前段出血所排出的粪便相区分。

(4) 放犬时观察

每天带犬进行散放或运动时,健康犬总是迫不及待,活蹦乱跳,快速奔跑一段距离,而病弱犬则不愿离开犬舍,或离开犬舍也是慢慢地跟着主人走,毫无精神。

(5) 其他观察

平时要观察犬有无眼屎,鼻镜干燥与否,精神状态如何,这些都是判断犬是否健康的依据。

6.2.2各类犬的管理

1.种公犬的管理

种公犬是以配种为目的而饲养的犬。健康的体质,旺盛的配种能力是其主要生理特征,也是我们饲养管理所追求的目标。种公犬的配种能力除了与饲养有一定的关系以外,管理是主要因素之一。

种公犬饲养管理的要求是: 长年保持中上等膘情,既不能过肥也不能过瘦,健壮、活泼、体力充沛,配种能力强。

对种公犬的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单圈喂养

为了减少外界和其他犬只的干扰,种公犬必须单圈喂养。母犬的气味和声音会引起公犬的性冲动。经常产生冲动而得不到交配,会导致公犬产生异常性行为以及食欲减退,因此公犬舍应远离母犬舍。

(2) 充分的运动

运动具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锻炼四肢等功能。运动量不足使公犬体质下降、四肢无力。由于无力支撑身体,往往使爬跨中途停止,影响配种能力; 同时也是性欲降低的主要原因。每天至少运动两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可采取剧烈运动和自由运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夏季应在早晨和傍晚进行运动,冬季在中午运动,并在严冬季节适当减少运动量,以避免能量消耗。配种前后严禁剧烈运动。

(3) 防暑降温

一般认为,低温对种公犬的繁殖力无不利的影响。高温使种公犬精子活力降低、精液数量减少、精子畸形率增加。因此,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热应激对精液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降温措施有犬舍遮阴、通风、置冰块、在运动场上设淋水设备,必要时在犬舍配备空调设备等。

(4) 定期称重

成年种公犬的体重要长期保持衡定,上下浮动不能超过5%,高或低都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把体重调整到标准体重,以保持种公犬旺盛的生命力。

(5) 精液检查

种公犬必须定期进行精液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6) 合理利用

种公犬的初配年龄为2周岁,每周最多只准配种两次。利用年限一般不超过7年。

(7) 保健护理

要注意种公犬生殖器官的保健护理,经常保持清洁卫生,以防止感染疾病。每次交配前后均用温水或热毛巾擦拭,防止配种时损伤和感染。

(8) 科学饲喂

在营养上,要提高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含量,在配种前后1.5小时禁止饲喂,每天饲喂3顿。

2.妊娠母犬的管理

母犬受孕以后在行为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内以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中心。在管理上应以预防流产和保证正常分娩为重点。

(1) 胚胎死亡及影响胚胎成活率的因素

①胚胎死亡。母犬每胎产仔犬数远远低于每个发情期的排卵数量,其原因是: a.卵子的受精率不是100%,大约在90%左右;b.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夭亡,大约占受精卵总数的50%。在妊娠期内,胚胎死亡大致有三个高峰期:第一次出现在受孕后9~13天,此时胚泡已完全发育,开始与子宫接触,准备着床而尚未植入。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酮的配合作用,使子宫壁处于接纳胚泡植入的最佳状态,但在这种 “最佳状态”只能保持短暂时间,此时如果子宫内环境受到干扰和破坏,就将抑制胚泡的附植率。这一阶段死亡率约占胚泡总数的20%~25%。第二次死亡高峰出现在18~24天,此时正处于胚胎器官形成阶段,胚胎在争夺胎盘分泌的某种有利于发育的类蛋白物质,在争夺中弱者死亡,此期胚胎死亡率约占总数的10%~15%。第三次死亡高峰出现在妊娠的40~55天,此期胎儿生长发育加速,而胎盘发育停止,营养供应不均导致胎儿死亡约占总数的5%~10%。由于这些损失,发情母犬所排出的卵子,大约只有一半能在分娩时成为活的仔犬。因此,受孕母犬要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注意这三个高危期,尽量避免对母犬的不良刺激,如剧烈运动、犬与犬之间打架等。

②影响胚胎成活率的因素。母犬胚胎死亡原因除上述因素外,还与遗传、环境、营养、疾病以及年龄、胎次等因素有关。

A.遗传因素。母犬的排卵数和胚胎成活率受遗传因素控制。子宫长度及其营养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控制,而子宫的长度与胚胎成活率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 子宫营养供应状况对胚胎存活也有较大影响。近亲繁殖也是引起死胎增加的原因。过度近交会使一些致死隐性基因获得纯合表现的机会,使胚胎死亡率增高。

B.营养因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2、叶酸和矿物质中的钙、磷、铁、锌、铜、锰、碘都是妊娠母犬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成分。维生素A可以提高窝产仔犬数;维生素E的作用在妊娠中后期特别明显,可提高胚胎成活率和出生仔犬抗应激能力。叶酸也有助于提高胚胎成活率。矿物质中的钙、磷、铁、碘对妊娠母犬也比较重要,缺乏时会使死胎增加。

在妊娠早期,供给母犬过高的能量,可使胚胎成活率下降。这是因为能量过高,使母犬过肥,子宫周围、皮下和腹膜等处脂肪沉积过多,影响并导致子宫壁血液循环障碍,致使胎儿死亡。另外,胎儿死亡也可能是由于妊娠前期营养水平过高引起血浆中孕酮水平下降所致。孕酮参与控制子宫内环境,如果血浆孕酮水平下降较大,子宫内环境的变化就会与胚胎的发育阶段不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子宫内环境对胚胎产生损伤作用。

C.管理和环境因素。妊娠早期,母犬对高温的忍耐能力差,当外界温度长时间超过31℃时,妊娠母犬通过血液调节维持不了自身的热平衡而产生热应激,胚胎的死亡率就会明显增加。从机理上看,可能是由于在高温环境下,母犬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急剧增加,从而控制了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释放,造成母犬卵巢功能紊乱或减退。同时,高温还能使母犬的子宫内环境发生很多不良的改变,使早期妊娠的母犬胚泡附植受阻,胚胎成活率明显降低,产仔数量减少,死胎、畸形胚增多。公犬对高温更为敏感,可以使睾丸组织中的精母细胞活力降低,精子数量明显减少,精液品质降低,此时配种,母犬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将显著下降。

D.分娩过程中子宫内缺氧也是造成胚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以下几种: 胎盘收缩,血液流通不畅; 部分胎盘脱离子宫; 在分娩末期位于子宫前端的胎儿由于距离过长,脐带可能因拉伸、挤压而过早断裂,这时若仔犬不能很快产出就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E.疾病也是胚胎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细小病毒病、犬瘟热、钩端螺旋体病、溶血性葡萄球菌病及布氏杆菌病等传染病,可引起妊娠母犬胎儿死亡、流产和仔犬存活率降低。

除以上因素外,还有许多因素影响胚胎的成活率,如母犬的年龄、种公犬的精液质量、交配时机以及公母犬在交配时的精神状态等。在饲养实践中,必须要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地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期获得更高的胚胎成活率。

(2) 妊娠母犬的饲喂

妊娠母犬饲喂应根据母犬的营养及体况,供给全价优质易消化的饲料。因此要掌握如下方面: 预定的日粮营养水平; 使妊娠母犬不感到饥饿; 不因采食过多而压迫胎儿。具体操作方法应根据胎儿发育的不同阶段,适时调整饲料品质。妊娠后期还可采取增加饲喂次数的方法来满足胎儿和母体的营养需要。饲喂应少量多餐,以每日3~4餐为宜,食物的温度要保持在15~25℃之间,冬季切忌冷食。此外,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3) 单圈饲养,专人管理

妊娠母犬必须单圈饲养,千万不能和其他犬同圈,以免互相咬架打斗,造成流产,或者互相戏玩,活动量和强度过大,对胎儿不利; 妊娠母犬要由专人管理,熟悉其生活习性,降低对犬的应激。

(4) 合理的运动

运动对妊娠母犬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食欲、利于胎儿生长发育、预防难产的作用,所以,适度的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据统计,难产有90%是由于运动不足引起的。每天让犬运动3~4次,时间2小时左右。一般采用自由活动方式为主,不能群放、剧烈运动、跨越障碍,并保护好犬的腹部,避免造成流产。

(5) 加强疾病防治

妊娠母犬用药对胎儿有不良影响,不利于胎儿发育,甚至造成畸形胎、死胎。所以搞好母犬妊娠期间的卫生要比平时更为重要,犬舍及周围环境每天都要进行严格消毒,尽量切断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避免犬在妊娠期间发病而用药。当犬发生异常时,纵使用药,也必须严格按照兽医的要求进行。

(6) 防暑降温

前已述及,高温是影响胚胎死亡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高温、高湿季节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以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7) 产前准备

记录犬配种的日期以推算母犬预产期,提前为分娩做好准备。记录除了包括母犬的资料外也应包括公犬的资料,这在预防遗传性疾病中十分重要。母犬配种记录情况见表6-8。

表6-8 母犬配种记录情况

母犬产前一周左右,应做好产前准备,并将母犬转入产犬室。产犬室冬季要有防寒保暖措施,夏季要有防暑降温设备。进入产犬室前,产犬室要进行彻底消毒,准备好产犬箱。母犬也要进行全身擦洗和消毒,特别是臀部、阴部和乳房周围的清洁卫生,被毛长而浓密的犬种,上述部位应将毛剪掉,否则会影响分娩和仔犬吸乳。分娩前要准备好接产用具和必要的药品,例如,剪刀、纱布、脱脂棉、热水、毛巾、消毒液以及催产和止血药物等。分娩前和分娩后三天要派专人护理,发现难产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8) 分娩和助产

分娩是繁殖工作中最繁忙的环节,分娩母犬饲养管理的目标,就是使母犬安全而顺利地分娩,提高活仔数和仔犬存活率。

①分娩:母犬分娩可分为两个阶段: 准备阶段和胎儿产出阶段。

准备阶段: 该阶段的内在特征是血浆中孕酮含量下降,雌激素含量升高,垂体后叶释放大量的催产素。表面特征是子宫颈扩张及子宫纵行肌和环行肌有节律性的收缩,迫使胎内羊水和胎膜推向已经松弛的子宫颈,促使子宫颈扩张。在准备阶段结束时,由于子宫颈扩张,使子宫和阴道成为一个相连续的管道。胎儿和尿囊绒毛膜被迫进入骨盆入口处,尿囊绒毛膜在此处破裂,尿囊液顺着阴道流出阴门外。

胎儿产出阶段: 膨大的羊膜同胎儿头和四肢部分被迫进入骨盆入口处,引起膈肌和腹肌的反射性和随意性收缩,导致羊膜囊破裂,胎儿经由子宫颈、阴道相当迅速地被推出体外。胎儿产出的时间对胎儿个体而言是很短的,否则,胎儿将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但全部胎儿产出的时间受胎儿数量、体积和母犬体质影响,一般过程较长,可持续8~12小时。

②助产: 正常分娩时不需要人工助产,当胎儿过多或过大和母犬体质差、母性弱、胎位不正等情况下,才需要人工助产 (有关助产的内容,详见第7章“助产”一节)。

3.哺乳母犬的管理

哺乳母犬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母犬正常泌乳,以满足仔犬的营养需要,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提高断奶仔犬成活率。

在犬的繁殖过程中,母犬泌乳是一个重要环节,泌乳母犬的负担很大,除维持本身消耗外,每天还要产出相当数量的乳汁以供仔犬生长发育。因此,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对母犬和仔犬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影响母犬泌乳量的主要因素是日粮水平和饲料品质,尤其是在母犬产后30天内影响最大。此外,管理对泌乳量也有明显的影响,如安静舒适的环境和凉爽的天气则有利于母犬泌乳。

(1) 饲喂

哺乳母犬饲喂要定时,每天饲喂3~4次,并要保证饲料易消化,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并供应哺乳母犬足够的清洁饮水,以防止母犬因口渴而吃掉仔犬。

(2) 护理

母犬分娩后,体力消耗很大,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在这段时间内,母犬整个机体特别是生殖器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机体抵抗力降低。产出胎儿时,产道粘膜可能损伤,产后子宫内又积有大量恶露,为病源微生物的入侵和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对产后母犬应加强护理,以促进母犬机体尽快恢复正常。母犬分娩结束后,用温水清洗外阴、尾及乳房等部位,并及时擦干。如果恶露过多且有异味,则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1%~0.5%的雷佛奴尔液清洗阴道和子宫。在哺乳期内,要始终保持犬体和犬舍卫生,每天给母犬梳刷被毛,并经常用热毛巾擦拭和按摩乳房,保持乳头干净和促进泌乳。夏季要防止蚊蝇叮咬,冬季要防止受凉感冒。

(3) 保持卫生

产犬舍要随时清扫,及时更换已被污染的垫草或褥垫,保持犬舍干燥,并在兽医的指导下严格消毒。

(4) 预防疾病

哺乳期母犬由于各种因素容易发生阴道炎、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和乳房炎等产科疾病 (关于这些病的预防和治疗,详见第8章“产科病”一节)。

(5) 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母犬分娩后,尤其是老龄犬,身体乏力,十分虚弱,行动不能自如。此时仔犬爬到母犬腹下取暖,很容易发生挤压仔犬的事故,如果听到仔犬“吱吱”地乱叫,应立即前往观察,及时取出被挤压的仔犬。

有的母犬因产后口渴难忍,出现食仔犬的现象,所以要及时给予充足的饮水;有的母犬有食仔恶癖,要严加管理,并给母犬戴上口笼;有的母犬不愿意生人接触仔犬,因此要尽量禁止外人参观,以保持产犬室安静,避免激怒母犬而造成踩死、吞食仔犬的事故发生。

4.哺乳仔犬的管理

新生仔犬出生后,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发育条件完全有保障的母体环境进入变化万千的外界环境,由通过胎盘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为自由呼吸,由通过胎盘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变为自由摄食、消化和排泄,由适宜的生存温度变为外界自然变化的温度。又由于初生仔犬软弱无力,各部分生理机能还不完善,有的母犬又不能很好地照顾仔犬,很容易使仔犬由于吃不到乳汁、受挤压等原因造成死亡。因此哺乳仔犬的管理要求特别高。

(1) 防止窒息

仔犬生出后,应及时除去胎衣,尽快清除初生仔犬口腔及呼吸道中的粘液、羊水等。如果发生窒息,应积极抢救。抢救时可实施人工呼吸或用两手按住仔犬胸部施加压力,来回按摩。

(2) 要及时吃到足量的初乳

母犬分娩后前三天所分泌的母乳称为初乳,初乳中富含仔犬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切营养成分,具有缓泻作用,可促进胎便排出,尤其是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是仔犬获得后天被动免疫的关键。

(3) 精心护理

仔犬出生前三天,必须要有专人日夜看护,注意观察脐带,新生仔犬的脐带断端,一般24小时后即可干燥,在1周左右脱落,看护人员在此期间应注意观察脐带变化,勿使仔犬间互相舐吮,防止感染发炎,如果脐带血管闭锁不全,有血液流出时,应及时进行结扎。注意观察产犬室温度的变化,仔犬产出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皮肤调温机能很差,对环境温度适应能力弱,外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易使仔犬生病甚至死亡。因此,看护人员要控制好舍内温度,第1周29~32℃,第2周26~29℃,第3周23 ~26℃,第4周20~23℃,注意防止冻死、饿死、压死、踩死等事故发生。

(4) 细心观察

看护人员通过细心观察来掌握仔犬的发育情况,每天定时给仔犬称体重并做好记录,从体重增重情况来判断母犬的泌乳力,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给仔犬补乳。到断乳时,发育良好的仔犬体重可比出生时增加8倍。

(5) 人工哺乳或过哺

当出现母犬产仔数量过多 (一般超过8只,犬的乳头为4~5对,而实际有效的乳头为3~4对)、母犬乳汁分泌不足和母犬产后死亡等情况时,需要进行人工哺乳或过哺。一般多在仔犬吃到母犬初乳后进行,保证仔犬从初乳中获得后天被动免疫。

①人工哺乳: 人工哺乳不可完全直接用牛奶或人用奶粉,这样会导致仔犬下痢。牛奶、奶粉与犬乳成分相差太大 (牛奶、奶粉与犬乳的成分比较见表6-9、6-10),给予高乳糖的牛奶和奶粉会导致消化道内异常发酵而引起腹泻,并且蛋白质的量也远远不能满足仔犬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必须选用仔犬的代乳品。较好的仔犬代乳品可由61%的牛奶、21%的乳油 (含12%脂肪)、1个蛋黄、6g骨粉、维生素A 2000IU、维生素D 500IU (国际单位),柠檬酸4g组成,然后,将上述物质混匀加热到35℃就可以进行人工哺乳了。人工哺乳可用婴儿奶嘴喂给。方法是: 将仔犬平放在地面上,只抬起头来吸吮 (人工哺乳的方法见图6-1)。不要像喂婴儿那样喂仔犬,那样做容易使奶吸入气管,堵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可引起异物性肺炎。

表6-9 奶粉与犬乳的成分比较

表6-10 犬乳与牛奶的成分比较

图6-1 人工哺乳的方法

1.奶瓶 2.注射器 3.喂奶姿势

②过哺: 过哺是指母犬因无奶、死亡或产仔数量过多,使仔犬吃不到足够乳汁时,把缺乳的仔犬,分出一部分寄养到产仔数量少而有哺乳能力的母犬 (保姆犬)。保姆犬应选择性情温顺、母性好、泌乳量多的母犬担任,并且这两个母犬的分娩时间比较相近。过哺成功的关键在于过哺的方法要正确,否则保姆犬会伤害或者吃掉过哺仔犬。母犬主要是靠气味鉴别仔犬是否是“亲生”的,所以过哺的仔犬必须有“妈妈”的气味。因此,可在过哺前,先将保姆犬牵出产房,将过哺的仔犬放在窝中原来的位置,用事先准备好的保姆犬的乳汁及尿液涂在仔犬的身上,再用窝内的垫草擦抹,使仔犬身上带有保姆犬的气味,保姆犬就会把过哺仔犬当作自己的仔犬一样哺育。但有些个别母犬仍然拒绝哺乳或咬过哺仔犬,这时可采取人工看护或者给保姆犬带上口笼强行过哺,直至接受为止。

(6) 补饲

母犬的乳汁是保证仔犬正常生长的最佳营养物质。但随着仔犬生长发育的不断进展,对乳汁的需要量也日益增加,当母犬的乳汁量出现不足时,就需要进行补饲。一般仔犬在20日龄左右应用营养丰富、易消化、半流汁的饲料如牛奶、奶粉、米粥、豆浆等补饲。补饲时牛奶和奶粉浓度不宜过大,也可加入鸡蛋黄,但尽量不要使用蛋清。饲料的温度在35℃左右,每天饲喂4~6次。补饲除了能为仔犬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外,还可锻炼仔犬的消化器官,促进胃肠发育,利于乳牙生长,缩短过渡到成年犬正常饲喂的适应期,并为顺利断奶奠定了基础。

(7) 日光浴

经常让仔犬在充足的阳光下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仅可以杀死皮肤上的细菌,减少仔犬感染机会,而且能促进骨骼发育,防止佝偻病的发生。日光浴时间不宜过长,且避免夏日阳光,否则易患热射病 (中暑),尤其是刚睁眼的仔犬,易损伤眼睛。

(8) 运动

当仔犬能走路时,可先在室内任其自由走动,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可让其在室外活动、玩耍。25天以后,可以随母犬一起在室外活动。运动场一定要干净卫生,不能让其他犬在场,特别是病犬。

5.幼犬的管理

幼犬是指从45日龄至6月龄的犬。这一时期是犬一生中重要的阶段,既是发育的主要阶段,又是培养各种使用性能的重要时期。为了获得发育良好、体质健康、使用素质较高的幼犬,必须为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实行科学的管理。

(1) 幼犬的饲喂

幼犬刚刚断乳离开母犬,对饲料适应能力较弱,而且消化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必须饲喂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的饲料,还应少食多餐,每天饲喂3~5次。幼犬吃食时,要注意看护,防止抢食、暴食。根据幼犬的不同品种、不同月龄和不同发育情况等,选择不同的营养配餐。幼犬的营养配餐见表6-11。

表6-11 幼犬的营养配餐 (单位:g)

7~8月龄的犬一般都进入了初情期,除了适当增加一些蛋白质饲料和维生素的供给外,可按成年犬的日粮标准饲喂。但要比成年犬多喂一次,即每天喂3次。

(2) 适时分栏

幼犬应根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及幼犬生长发育情况,适时分栏饲养,一般每圈不超过3头,避免咬群架。

(3) 犬舍卫生

断乳后的幼犬脱离了母犬,从产犬室转移到有活动场地的幼犬舍,失去了母犬的照顾。此时,幼犬的大小便没有规律,经常在犬床、垫草上大小便,应进行大小便的调教。对犬大小便的调教要有耐心。对于居室内的犬,让其排在报纸上,然后将报纸移到指定点,让犬嗅闻并引诱犬在此排便; 居室外的犬,在地面上垫上沙子,将带有粪尿的沙子移到指定处,同样引诱犬在此排便。以上方法成功的关键是抓住开始几次的排便管理,以后犬就容易遵守建立的习惯了。为了保持幼犬舍干燥和清洁,犬舍至少坚持每天打扫一次,平时发现粪便和脏物要随时清理,并要定期消毒;舍内要通风良好,保持干燥,发现垫草潮湿、污秽,要及时清除更新,犬床和垫子要经常洗刷、晾晒。

(4) 犬体卫生

幼犬的皮肤比较敏感,毛短而软,加之活泼好动,很容易被脏物污染。为了使幼犬健康成长,防止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的发生,必须注意保持犬体卫生。保持犬体卫生主要是擦拭全身和洗澡。

(5) 幼犬运动

正确地带幼犬进行散放和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幼犬的体质和各器官的功能,调整犬的神经活动,而且可以使犬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幼犬的培训。

(6) 幼犬驱虫

幼犬喜欢乱捡东西吃,很容易感染蛔虫、钩虫及其他寄生虫,这对幼犬的发育很不利,轻则腹泻便血,重则贫血,甚至死亡,因此必须对幼犬进行驱虫。犬的驱虫时间是: 幼犬通常在出生20日龄左右进行第一次驱虫,以后每月驱虫一次,6~12月龄每季度驱虫一次,12月龄以上每年驱虫两次。

(7) 幼犬防疫

预防传染病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预防接种。由于体内母源抗体的消耗,残留的抗体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因此必须进行免疫接种,尽快使幼犬建立主动免疫。此外,幼犬的抵抗力较差,易感染传染病,因此,对幼犬必须进行严格的防疫,发现疫情抓早、抓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严格消毒,以防疾病扩散。

(8) 打耳号

打耳号的目的是规范犬的管理和便于建立犬的档案。一般在幼犬2~3月龄时进行编打终身耳号。

(9) 断尾与剪耳

有些品种的犬,如杜伯文犬必须经过断尾或剪耳,以增加外表的美观。断尾和剪耳是两项技术较强的整形手术,必须请兽医进行。

(10) 幼犬的培训

犬的培训最好从幼犬时期开始进行,因为这时犬的可塑性比较大,也是犬社会化形成的关键时期。幼犬培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犬的训练 (关于幼犬如何培训,详见第9章“幼犬的调教和培训”一节)。

6.病犬的管理

病犬作为一类比较特殊的犬群,必须加强管理,使其早日恢复健康,降低死亡率。疾病的康复除与正确治疗有关之外,精心护理也十分关键,“七分养,三分治”就足以体现了饲养管理的重要性。对于病犬的护理要注意以下事项:

病犬要单独关养。传染病及疑似患传染病的犬应关在隔离犬舍内,派专人护理、饲喂。

一般病犬的食欲都不好,食物稍不适口,就可能出现拒食,因此,必须选择平时犬喜欢吃的食物。有些疾病会引起犬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口干舌燥,咀嚼和吞咽有困难,此时要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供应充足的饮水。病犬要严格按照兽医的要求饲喂。

必须保证犬舍和犬身体清洁干燥,及时清除污物。污物要远离犬区,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传染给健康犬。对污染的犬舍及周围环境要随时进行消毒。

遵照医嘱准时给病犬用药治疗,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