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9.1 犬训练的基础知识
    来源:辈宠网

9.1.1犬训练的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是犬训练的生理基础。所谓反射活动,是指机体对于来自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全部应答反应,如眨眼、咳嗽、采食等简单的生理活动以及根据指挥做出相应动作的复杂行为,都是反射活动。反射活动得以实现的通路是反射弧,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最简单的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感受器能将感受到的刺激由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整合作用后,信息指令再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与刺激相关行为的产生。由此可见,刺激是反射产生的条件,行为是反射效应的外在表现,而感受器如嗅觉、听觉、视觉则是反射通路的 “门户”,效应器则是行为的执行者。

9.1.2反射原理在训练中的应用

犬虽然没有像人一样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但犬经过专门训练后,能够按照主人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所有这些与犬的高级神经中枢反射活动有关。根据反射活动形成的过程,可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1.非条件反射与训练的关系

非条件反射是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行为,如吃奶、呼吸、排便等。非条件反射是犬后天学习和训练的基础。

与训练有关的非条件反射主要有如下几种:

(1) 食物反射

是满足犬新陈代谢的需要,借此得以正常生存的一种反射。可利用食物引诱犬做出相应的动作,也可用食物表扬犬的正确姿势。

(2) 防御反射

是犬自身免遭伤害的一种反射,可分为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两种。在训练中要充分利用犬的主动防御本能,培养吠叫和扑咬等攻击性动作。对被动防御强,胆小、畏缩的犬,要加强环境锻炼,通过鼓励和帮助,使其转化为主动防御。

(3) 猎取反射

是犬为了维持生存,捕获猎物的一种天性。犬被人类驯化后,这种猎取行为已演化成对玩具、物品的寻觅和占有。猎取反射是犬一切作业训练的前提。

(4) 自由反射

是犬挣脱自身活动所受限制的一种反射。经常带犬在户外散步、玩耍,可增进入与犬之间的感情。训练中犬情绪低落时,应立即进行自由散放,以缓解犬对训练产生的压力和厌倦。

2.条件反射与训练的关系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反复刺激,在大脑皮层内形成的暂时性的神经联系,既容易产生,也容易消失,它是犬最主要的学习行为。因此,在训练动作成功之后,需经常复习,不断地强化和巩固。条件反射的建立和非条件反射的出现,都需要有相应的刺激。我们把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 (如食物) 称为非条件刺激; 把口令和手势等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需在一定刺激条件下才能建立,所以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刺激是进行成功训练的关键。条件反射的形成需满足如下条件:

必须将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有机地结合,缺少任何一种刺激,条件反射就无法形成。如训练一头新犬“前来”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发出一定的信号,如“来”的口令和手势 (条件刺激); ②利用犬喜爱的食物或玩具 (非条件刺激) 引诱犬前来,或采取强迫的方法用长绳拉犬过来 (非条件刺激)。

从两种刺激的作用时间来看,条件刺激的作用应稍早于非条件刺激。也就是说,训犬员口令和手势的出现,必须在食物和物品诱导或者强迫之前,这两者的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1秒钟,只有这样,犬的条件反射才能较快建立。

必须正确掌握刺激的强度,过强或过弱的刺激都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刺激的强度要因犬而异,同一强度的刺激作用于其他犬时,效果可能不一样。因此,在训练中应选择一种适合的刺激强度,提高训练效果,避免犬出现消极反应。

在给予刺激的同时,犬的大脑皮层必须处于清醒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当犬处于瞌睡或注意力集中在与训练无关的事务时,训犬员给犬的一切刺激,作用都是不明显的,起不到建立条件反射的效果。因此,在训练前需要进行适当的挑逗,将犬的兴奋性调整到最佳状态,把它的注意力引导到训犬员的身上来,这样有利于犬专心地学习,提高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非条件反射中枢的兴奋状态是非条件刺激实施的前提,也是建立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当非条件反射中枢缺乏足够的兴奋性时,建立条件反射是非常困难的。如犬长时间玩耍某一玩具,对其已不感兴趣,若此时再利用这一玩具去引诱犬做出动作就比较困难; 又如犬吃饱后进行训练,食物对犬的刺激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

9.1.3犬常见的心理

犬也有喜、怒、哀、乐、孤独、恐惧等心理。犬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常表现出好奇、探究、分析、认识等心理活动。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作用下,犬的心理是多变的,即不同的心理,所表现出的行为各异。

1.犬的依恋心理

犬具有对故土亲人眷恋的心理,即怀旧心理或回归心理。犬与主人的深厚感情,是在长期的饲养和游戏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它们不在乎主人的身份地位,也不在乎主人偶尔的训斥和武断,只想和主人在一起,尤其是成年犬易主后,总有一段时间闷闷不乐,对新主人心存戒备,并伺机逃跑。犬依恋心理的强弱,与犬的神经类型和对主人的感情密切相关。因此,购犬时应详细了解犬的生活规律,买进后要亲自饲喂、梳刷和散放,与犬建立感情,转移其怀旧的心理。

2.犬的占有心理

犬像许多动物一样有较强的占有心理,对自己领域内的公寓、家园、宅地、财产、器具及主人等均有很强的占有欲望,这种欲望经过人类的训练后就形成了警戒、看守、护卫等能力。犬的这种心理还表现在对食物和玩具的占有上,当它吃食和玩耍玩具时,如有其他犬靠近,就会发出低沉的吼声,以示自己的所有权; 有时它还会将食物和玩具储藏起来,趁主人或其他同伴不在时偷偷地采食或玩耍。公犬在配种期间,不喜欢有人接近它们的居住地,表明公犬对母犬也存在着占有心理。占有心理是犬看护家园、保护主人、对敌人进行英勇搏斗的原动力。

3.犬的好奇心理

在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尤其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表现得特别明显。犬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利用其明锐的感觉器官去认识世界,获得各种生活经验。当犬发现一个新的物体时,总是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然后用鼻子嗅闻,甚至会用前肢拨动。这种强烈的探究欲望是犬学习新知识的原动力,有助于犬智力的增长。犬的模仿学习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训练手段,其训练基础就是利用犬的好奇心理,幼犬通过模仿能从父母或同伴那里很快学会各种生存本领。

4.犬的等级心理

犬是最适合与人生活在一起的动物,它能顺从于主人,听从指挥,这种紧密合作的行为是由其等级心理所决定的。在犬的心目中,主人就是它的领导,主人的家园就是其领土,这种顺从的等级心理沿袭于其家族的序位效应。有些聪明的仔犬在未睁眼之前,就已会争抢乳汁较多的乳头。仔犬接近断奶时,便开始正式决定序位的争夺了。经过一段时间的争斗,在犬群内确定了社会等级制度,根据性别、能力、体形等条件决定自己排列序位。在犬的群体生活中,序位低的犬只能顺从于序位高的犬。犬的这种等级心理维护着犬群的安定,保证了种族的择优传宗和繁衍旺盛。因此,犬对主人的忠心,既是感情的表达,也源于对序位的服从。

5.犬的嫉妒心理

犬希望得到主人的宠爱,当主人在感情上分配不均时,就会引起犬对受宠者的嫉恨,甚至会因此发生争斗。这种嫉妒是犬心理活动中最为明显的感情表现。在犬群中虽然每头犬都希望独占主人的爱,但也必须遵循等级序位的排列,即地位高的犬被主人宠爱。若地位低的犬被主人宠爱,可能会出现群起而攻之的现象。因此,针对犬的这种心理,平时在自己的爱犬面前,尽量不要对其他动物表现明显的关切,避免伤害人与犬之间的感情。

6.犬的复仇心理

犬具有很强的复仇心理。它根据嗅觉、视觉和听觉,将曾经恶意地对它的对象牢记在大脑里,伺机报复。如两条曾经咬斗过的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相互感知对方的存在,哪怕面临主人的责罚,它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冲过去搏斗。随着争斗次数的增加,仇恨也随之积累,有些犬甚至在很远处就能察觉到对方主人的靠近,并狂吠不止。犬在复仇时近乎疯狂,有置对方于死地之意。有时会利用对方生病、身体虚弱的机会进行报复,甚至在对方死亡之后还会怒咬几口。犬的这种心理对扑咬科目的训练是很有帮助的。

7.犬的争功邀功心理

这种心理在多条犬一起追捕猎物时表现尤为明显。为了在主人面前邀功,它们各不相让,甚至会放下猎物展开内战,其目的就是想得到主人的表扬和奖赏。在平时训练中,可以利用犬的这一心理实施各种奖励手段,强化犬的正确动作,培养犬积极的作业意识。争功邀功心理有时也会产生负面作用,比如有的犬会揣测主人的意图,在主人尚未下达口令时,就提前做出一连串的动作。

8.犬的恐惧心理

尽管犬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兴奋和快乐的,但也有恐惧的时候。犬害怕声响、火、光和死亡,如在电闪雷鸣的刺激下,犬会表现出恐慌,并逃到它认为安全的地方躲避起来。这种对声光的恐惧行为是犬先天具有的本能,是野生状态下残留的心理,但可以通过长期的声、光锻炼,使犬对这种刺激逐渐适应。犬的恐惧心理对训练和作业是不利的,所以犬在幼小的时候,就应加强环境锻炼,培养犬胆大勇猛的气质。

9.犬的反孤独心理

犬生性好动,不甘寂寞,且愿与主人在一起玩耍。在户外活动时,犬一旦发现主人不见,就会惊慌失措,到处寻找。犬长时间关在室内而得不到主人的爱抚时,就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意志消沉。因此,在饲养管理和训练过程中,犬主要有足够的时间与犬相处,通过对话、爱抚和游戏等方式,消除犬的孤独心理,增进人、犬之间的感情。

10.犬的撒谎心理

犬也会撒谎,有时使用的手法还很高明,如两条犬关在同一犬舍,当它们在前门进食时,序位高的犬常会霸道地赶走序位低的犬。此时,序位低而又聪明的犬,就会跑到舍后狂吠,发出报警信号,引诱同伴过去,当序位高的犬离开食盆时,序位低的犬就会立即跑过来抢吃几口。犬有时为了逃避主人的惩罚,也会采取欺骗、隐瞒的手段来欺骗主人。因此,在训练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识别犬的这种行为。

9.1.4训犬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由简入繁

循序渐进、由简入繁是训练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必须分阶段、分步骤来实施,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提高犬的能力。犬按指令完成某一动作时,需要一定的领悟过程,当犬感觉适宜的情况时,再追求训练进度就比较容易了。另外,犬的许多完整动作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如在衔取动作中,包括“去”、“衔”、“来”、“左侧坐”和“吐”等一系列条件反射。在犬能力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 培养犬对口令建立基本条件反射阶段

也就是犬在口令的指挥下,做出相应的动作。此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训练场所环境要清静,尽量减少外界的各种干扰和诱惑,确保犬的注意力不分散,使犬能迅速建立条件反射。

②将游戏和奖励融入到训练中,让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宜长时间频繁、单调地训练,避免犬产生抵触和厌倦情绪。

③犬没有按指令执行动作时,训犬员应及时耐心地帮助犬做出正确的动作,既要做到有错必纠,又不能粗暴斥责,避免给犬增加不必要的压力。

(2) 条件反射复杂化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将各个独立形成的条件反射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培养犬服从距离指挥和单一信号 (口令和手势) 指挥的能力。此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本着难易结合,易多难少的原则,减少距离指挥和组合科目的训练次数,将大量时间用在巩固和复习单个科目上。

②训练环境不应过于复杂,但可以在不影响训练的前提下,适当地更换训练时间和地点。

③要正确地对待犬的记忆回落现象。多数犬一般要经历这么一段时期: 在没有任何征兆下,突然之间对指挥变得迷惑不解,就像这头犬从来没有听过口令似的,这就是所谓的困难期,标志着学习进程已进入复杂时期。此时训犬员不应过分地追究犬的过错,最好的办法就是耐心地等待,并给予必要的帮助,短暂的混沌过后,犬原有的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 环境复杂化阶段

此阶段是指犬在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仍能根据训犬员的指挥,顺利地做出完整的动作。这一阶段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①让犬的注意力集中到训犬员的身上来,这是抗拒外界干扰的最有效的办法。因此,除了平时增进人与犬的感情联系外,还需要通过食物挑逗与玩耍等手段,来促进犬对训犬员的依恋性。

②通过犬的惯化学习行为,加强环境锻炼,使犬对原来具有引诱意义的外界刺激,从不适应到适应,直至完全适应。

③当犬受到诱惑而注意力分散时,可适当地采取机械刺激来纠正犬的错误行为。

2.因犬制宜、分别对待

因犬制宜、分别对待也是训练中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犬与人的性格有些相似,即不同的犬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所以应根据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现将几种不同类型犬的训练方法简述如下:

(1) 兴奋型的犬

这类犬的主要行为特征是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弱。培养兴奋型的科目 (如随行、障碍、吠叫等) 快速而牢固; 培养抑制性的科目 (如延缓、安静、气味鉴别等) 缓慢且不巩固。因此,在训练此类犬过程中,可适当增强纠正的力度,延长每日的训练时间和增加训练的次数,并把训练的侧重点放在改善它们的抑制过程上。在进行抑制性科目训练前,先考虑降低犬的兴奋性,如给予充分的散放,或做一些服从性科目以平衡犬的神经活动过程,必要时还可采用消耗体能的办法来降低犬的兴奋性。

(2) 灵活型的犬

这类犬的主要行为特征是兴奋和抑制过程都很强,而且相互转换比较灵活。学习兴奋性和抑制性科目都很快,属于智能型的犬,是训练犬中最理想的类型。由于这类犬太聪明,如果训练方法不当,形成错误和毛病的概率也很高。因此,训犬员应正确实施影响手段,尽量做到训练动作规范标准。

(3) 安静型的犬

这类犬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也很强,但两种过程的转换不灵活,抑制过程相对要稍强于兴奋过程。形成兴奋性条件反射的速度比较慢,而建立抑制性条件反射相对要快一些,形成后也比较牢固。对这类犬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它的灵活性,努力提高它的兴奋性。由于这类犬行为安静,兴奋持续的时间短,在训练中训犬员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操之过急,要给予更多的游戏和鼓励,尽量减少训练时间和机械性刺激。

9.1.5训犬的主要手段

在训犬员与犬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训练手段,是犬迅速建立条件反射的关键。训犬的手段主要有如下几种:

1. 诱导

诱导是指训犬员利用食物、物品或自身的影响,引导犬做出与自己意愿相符的动作,借以建立条件反射的一种手段。使用诱导方式训练出来的犬,表现为自信十足,喜欢接受新的挑战,完成动作灵活自如,比较符合人性化训练的要求。但不足的是: 形成的动作有时不够规范,而且缺乏一定的服从性。因此,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与一定强度的机械刺激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②诱导中所使用的食物和物品必须是犬感兴趣的,否则诱导就很难成功。③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入,逐渐减少诱导,防止让犬养成不诱不动的坏习惯。④根据犬的类型特点合理运用诱导,一般对安静型的犬可多采用,而对兴奋性较强的犬应少用。

2.奖励

奖励是指训犬员为了表扬犬的正确动作,调整犬的神经活动状态,以及巩固犬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方法有食物、抚拍、衔取物品和“好”的口令等。

“好”的口令是所有奖励方法中唯一的条件刺激。在应用时,必须结合食物、抚拍或物品等非条件刺激,使犬对“好”的口令形成条件反射,同时也起到了奖励的作用。

在训练前期,为了让犬迅速地建立条件反射,对犬任何一次的正确动作都应及时地给予奖励。一般以食物和抛物为主,抚拍和“好”的口令为辅,各种方法相结合。随着训练的不断提高,当进入条件复杂化阶段时,可在犬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动作之后,再实施相应的奖励。为了更好地发挥奖励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准确地掌握奖励的时机。一般在犬做出单个或完整动作之后,且这一动作尚未遭到破坏之前的瞬间给予奖励。

②训犬员的表情要和蔼,语气要温和,动作要轻柔,一定要使犬感到舒适。

③根据不同的科目采取不同的奖励手段,如在衔取科目的训练中,就不宜采用食物奖励,否则,犬会养成早吐的不良习惯;在犬的扑咬训练中,更不能以抛物和食物奖励犬。

3.强迫

强迫是指训犬员使用机械刺激和威胁音调的口令,迫使犬及时准确地做出动作的一种手段,一般常和诱导手段相结合,多用于训练初期的条件反射阶段。这一手段也是纠正犬错误动作,加强犬服从意识的一种主要手段。但过多或过量使用强迫手段,会使犬感到紧张和压力。当压力超过某一程度时,犬就会表现出抑制和逃避的现象,不利于条件反射的形成。使用强迫手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运用要及时、准确、适度。在训练中不提倡无效的重复口令,一般在下达第二个口令的同时,就应及时给予机械刺激。刺激的部位要根据不同的训练科目准确掌握。刺激的强度也要根据犬类型和承受力的不同灵活选择。

②必须与奖励相结合。强迫手段的实施,总会给犬带来消极被动的一面,影响犬对训犬员的依恋。所以在每次强迫犬做出正确的动作之后,都必须给予充分的奖励,以缓和犬紧张的神经活动,消除其恐慌的心理。

③在犬生病或疲劳时不宜采用,否则,可能会导致犬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4.模仿

模仿是指让犬通过观察,间接地增加经验并获得新行为的一种训练手段。模仿的应用常常会引起犬的情绪感染,以起到相互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在训练中可采用以老带新,以快带慢、集体观摩等方法,通过能力较强的犬自身的表演来诱使新犬做出相同的动作,如扑咬和通过障碍等科目的训练中,利用模仿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使用模仿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①模仿是一种间接的学习方式,其条件反射的形成速度也相对较慢,在训练中不能操之过急。

②模仿学习对象的动作必须要规范,如果引导不当,就会造成犬某些不良习性的传播。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