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犬饲养的历史。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根据考古学研究,在世界上,犬的驯化至少有1万年的历史。在我国,根据对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桐乡罗家角以及余姚河姆渡等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所出土犬骨的研究,表明我国至少也有8000多年的驯养历史。至殷商时期(距今约3500年),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即有犬字的出现,如《殷契前编》中有“五十犬、五十羊”等。至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距今约2500年),由于文字的进一步发展,有关犬的记载更多,如《诗经》中有“跃跃狡兔,遇犬获之”;《礼记·王制》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以及诸子百家的言谈,文章中,也常常论及犬。如《墨子·非攻》:“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偷别人的犬、猪、鸡,比进别人田园偷桃李更不道德)。《墨子·天志》:“四海之内,粒食人民,莫不刍牛羊,豢犬彘” (全国人民没有不养牛、羊、犬、猪的)。犬作为我国人民常说的“六畜” (马、牛、羊、猪、犬、鸡)之一,也是从这一时期最早提出。如《管子·牧民》:“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韩非·难二》:“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植,则人多” (根据畜养的道理,观察土地的适宜性,发展六畜,种植五谷,人民的收入就会增多)等。当时甚至把养不养“六畜”提高到国富民强的高度来认识,如《管子》:“六畜育于家。……国之富也”,“六畜不育,则国贫而用不足”。至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随着我国养犬业的进一步发展,养犬已不仅仅用于祭祀、食用、狩猎、守卫等几个方面,而且进一步发展作“玩赏”或“伴侣”动物。如《汉书·张良传》载:“秦王子婴降沛公 (刘邦),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 (我国宫庭养犬的最早记载)。《汉书·鲁恭王传》载: 鲁恭王常在宫室种花、玩狗。《后汉书·孝灵帝纪》: 帝常于西园玩狗。而且,据记载,当时国营养马场中,已开始养犬。至三国两晋南北朝 (公元220-581年),我国广大城乡,养犬已很普遍,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记载。犬的饲养已不再仅为富人、贵族所有,而是已进入广大平民百姓家。至隋唐两宋 (公元581-1279年),我国养犬业进一步发展,已开始见有大规模养犬的记载,如《宋书·陈兢传》载: 江洲昉家,养犬百余,亦置一槽共食。同时,也开始有打犬的记载,如《宋书·五行志》: 扬州禁军民毋得畜犬,城中杀犬数万。至明清 (公元1368-1911年),我国养犬业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培育出许多世界公认的著名犬品种,如北京狮子狗,中国狮子狗,哈叭狗,拉萨袖狗,沙皮狗,中国冠毛犬,西藏狮子狗,西藏獒等。近现代,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对犬学认识的加深,养犬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据报载,在西方养犬相当盛行,美国现有人口2亿多,养犬4000多万只,平均每5人就有1只犬; 西德每17人有1只犬; 英国每12人有1只犬,法国每7人有1只犬。在我国,犬也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据不完全统计,郑州市有5000多只,湖南省有500多万只。人们爱犬如命,虽然说不是把犬当做神灵敬奉,但狗也是最受庞爱之物。1980年的一天,纽约市东鲁克区有一幢楼房发生了火灾,楼房的主人是一位太太,火蔓延开时她已离开了火场,后来想到楼房内还有她的爱犬,便奋不顾身地冲进熊熊火海中去营救。这位太太就这样和她的爱犬同归于尽了。我国的民族英雄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战撞舰殉国的最后时刻,他的两只名叫“阿雪”、“阿花”的随身军犬,用舌不停地为他负伤的左腿舔血,当他落水后,两只犬又飞快游近邓世昌,紧紧咬住他的发辫将他拖出水面,邓世昌得知全军覆没,复又坠海殉职,两只军犬长久不见主人,也双双投海而去,反映了犬对主人的忠诚。
养犬业的发展,推动了与之相关及为其服务的行业——饲料、医药、保健、美容、服装、厨师、保镖、旅店、的士的兴旺。1981年到1982年,美国犬饲料消费增加7%,饲料消耗量也增加7%; 总的饲养费用为44.53亿美元,总饲料消耗量为465万吨,还不包括饲料商店销售及小乡村和犬场所直接消耗的。在以赌博和旅游业为经济支柱的澳门,“跑犬”也作为一种经济来源。旧上海的“申园跑狗场”使张啸林大发横财,不到两年,他骗取了三、四十万银元,后又和黄金荣、杜月笙合办了一个更大的“逸园跑狗场”。
近代警犬的使用乃充分利用犬敏锐的嗅觉,始于19世纪末期。1890年,比利时燕都市的警察署开始将犬用于刑事侦察。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警察机关都广泛地使用警犬。我国的现代警犬业始于解放前。现在在全国已形成严密的警犬工作体系。担负着警戒、巡逻、搜索、搜捕、追踪鉴别,搜毒、搜爆、押解等任务。
军犬还被大规模地利用于近代战争中。中法战争中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养了一条爱犬——“黑虎”,在著名的谅山大战中它专咬法军扛旗士兵的咽喉,致使法国士兵望旗生畏,时至今日,在广东陆丰碣石镇北郊,刘永福的“义犬冢”仍赫然屹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比、法、英等国军队都编有军犬勤务部队。德军共使用了3万条军犬,法军使用了2万条军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军和轴心国总共使用了25万条军犬。美国以2万条军犬编成一支代号为“K-g”的特种部队,用于探测地雷、警戒、传令、侦察、领路和拉雪橇运送物资等。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军犬在运弹药,功劳显赫,“荡涤了303座城镇的地雷,救出了60万负伤官兵。”在战争初期的一次激战中,正当德军坦克不可一世地冲入苏军阵地时,突然从硝烟中冲出许多经过训练用来专门对付德军坦克,身上绑着炸药的军犬,还没有等德军驾驶员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在一阵阵巨大的爆炸声中许多坦克报销了。苏军在1941年建立了4个反坦克军犬连。作用如此之大,难怪战败的希特勒德国,要交给英、法等战胜国上万条军犬呢。美军曾经训练过一种侦察犬,它能在方圆20-900米的范围内发现敌人或侦察到敌人的行踪。在朝鲜战场上,美陆军的一条叫“约克”的侦察犬,曾为148个战斗巡逻队担任先头侦察,使这些巡逻队无一人伤亡。在侵越战争中,把27-30只侦察犬编为一个步兵侦察排来执行战斗任务,一般每个师配备2-3个这样的军犬排,担任陆、海、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仓库、弹药和油料储存区的警戒任务。在执行任务时,一只军犬可代替5-10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也成功地用军犬进行预防敌人偷袭和搜索。许多专家认为,不管武器装备如何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军犬在战场上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先进武器都很难代替的。
当今的犬用于畜牧业中,不光是原来的牧羊、牧马,还用来检测圈养情况下的母牛发情,其准确率可达70-90%。
由于犬具有较发达的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基本上和人相似的消化过程,犬是目前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最广泛应用的实验动物之一。据载,在17世纪犬已用于医学研究工作中。1664年有人曾用犬作生理学,唾液和脾液分泌的研究。近代,用犬进行血液循环、消化和神经活动的研究有更重要的意义。如观察药物对冠状动脉血液的影响实验,高级神经活动实验,瘘管或器管移植等需长期观察的各种慢性试验,高血压的实验治疗,放射病,创伤止血,死亡复活,体外循环及临床前药物毒性实验等,犬都是比较合适的实验动物。据载,每年美国用于医学实验研究和教学的犬超过300万只。
此外,犬还用于找出地下的块菌、食用菌,探矿和天然气,以及用于各种福利事业。如导盲、向导、救护,作伴、玩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