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端或两端与外界相通的管道。如消化道有一入口和一出口,呼吸道只有一共同的出入口,泌尿道和生殖道有一共同的出口。管状器官壁的结构一般由4层构成,由内向外顺次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或浆膜)。粘膜构成管壁的内层,因能分泌粘液而称粘膜。正常粘膜色泽呈淡红色,柔软而湿润,富有伸展性,空虚状态常形成皱褶。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连接粘膜和肌层的作用,在富有伸展性的器官(如胃和膀胱等) 特别明显。粘膜下层内含有较多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在有些管状器官(如食管和十二指肠) 的粘膜下层内还含有腺体。肌层主要由平滑肌构成,一般可分内环行肌和外纵行肌两层,在两层肌肉之间有结缔组织和神经丛。纵行肌收缩时,可使管道缩短而管腔变大,环行肌收宿时,可使管腔缩小; 两层肌肉的交替收缩,可使内容物按一定方向移动。有些管状器官,如口腔、咽、喉、食道和肛门等器官壁的肌层,由横纹肌构成。外膜为管壁最外层,在体腔外的管状器官,其外表面仅覆盖1层疏松结缔组织,称为外膜,在体腔内的管状器官,外膜则为浆膜,即外膜表面再覆盖1层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