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感受器
    来源:辈宠网

分布于动物体表、内脏或深部,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的特化的神经装置。动物在生活环境中不断接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感觉。感受器为感觉产生的第一步,而完整感觉与知觉的产生有赖于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经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后,传入神经将感觉冲动传至相应的感觉中枢。通过分布在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感觉中枢的分布与整合,最终产生感觉。

感受器活动的特点 感受器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换能作用。将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能量转化为不同形式神经冲动序列。长期进化过程的自然选择与分化,动物体内形成了某一种感受器只能对特定刺激发生换能作用的特性,即某一感受器只对特定的适宜刺激起换能作用。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对若干光子的光波起光化学反应;耳蜗的毛细胞对一定能量与一定声波有换能作用。上述这种敏感性最高的特殊能量形式的刺激称适宜刺激。每一种感受器都有它的适宜刺激。有时除适宜刺激以外的其他外界的刺激能量达到一定强度也可能引起某种感受器兴奋,但此时所需刺激强度往往要大上许多倍,故称不适宜刺激。引起某一感受器兴奋需达一定刺激强度,其最低值称感受阈。如长时间以固定强度或频率刺激,感受器的感受阈会逐步提高,称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根据适应现象发生速度, 可分为快或慢适应感受器两大类。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近代电生理研究证实, 一个适宜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 首先会引起一种特殊的电变化, 即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这是一种局部电位。其特点是, 电位不能沿神经纤维传导, 仅以电紧张电位形式向邻近区域扩散, 反应呈等级性; 随刺激加强而加大; 反应无不应期; 反应不受局部麻醉药的影响。目前认为, 感受器电位的产生与神经末梢钠导增加有关, 因为改变细胞外液钠离子的浓度可以改变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达到一定强度时, 会引起神经末梢动作电位的产生。感受器电位越大, 引发的动作电位的频率越高; 反之越低。表现出感受器刺激强度与感觉冲动发放频率的对应关系。

几种主要感觉 动物的感觉主要有5大类, 即皮肤感觉、痛觉、本体感觉、内脏感觉及特殊感觉。

皮肤感觉 包括触压觉、温觉。触压觉的适宜刺激是皮肤变形。皮肤变形的大小、速度及刺激面积决定了产生哪种感觉。根据动物皮肤有无被毛而有不同的感受器: 无毛部位的皮肤感受器有麦氏触觉小体(Meissner’s corpuscle)、默克尔氏触盘 (Merkel’sdouch disc)。有毛皮肤的皮肤感受器有鲁菲尼氏小体(Ruffini’s corpuscles)。触压觉感受器兴奋后,精细触压觉的神经冲动通过背侧内侧丘系、丘脑腹侧基底核的外侧部投射到皮层中央后回的第一体感区;粗触压觉的神经冲动由脊髓丘脑腹束上传。温觉分为冷觉与热觉。冷觉感受器为游离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为温度变化, 也可以被化学物质所兴奋。如薄荷脑致冷,碳酸、辛辣物质致热。通常20℃以下和40℃以上的冷热刺激,分别引起冷、热觉。当温度上升至45℃时, 可以产生烫感与痛觉的复合作用。

痛觉 凡能引起动物伤害性的各种刺激(如电、机械、过热、过冷和化学物质等)均可引起痛觉。痛觉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 多分布于皮肤、内脏和肌肉中。痛觉感受器刺激阈高, 感受野大, 对重复刺激出现致敏现象。一般认为痛觉的产生是由于被损伤部位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缓激肽、前列腺素、5-羟色胺和P物质等)使神经末梢去极化, 产生的电位变化经传入到达中枢后而引起的。与痛觉反应有关的中枢, 分布于中枢的不同水平, 包括脊髓、丘脑、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以及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

痛觉可分为皮肤痛觉和内脏痛觉。皮肤痛觉感受器是分布于皮下的游离神经末梢。疼痛反应有两种形式, 一是快痛, 即在伤害性刺激后立即产生的闪电样刺痛, 由Aδ纤维将伤害性信号经脊丘束传导到中枢。另一种疼痛反应形式是慢痛, 系由C纤维传导, 经脊丘束和脊网束传导到中枢。内脏痛觉感受器是无髓游离神经末梢。伤害性刺激和内脏本身的异常变化(如:脏器病变、急剧扩张、牵拉、痉挛以及局部血循环障碍引致的缺血、血管痉挛等), 均可引起痛觉反应。内脏痛一般是慢痛, 疼痛发生的部位往往不在病变部位或直接受刺激部位, 而是反映在体表某一特定区域。这一现象即所谓牵涉痛。

痛觉反应往往伴随有情绪反应和自主性反应, 尤其当疼痛剧烈时反应更为明显。如精神沉郁、表情沮丧、挣扎、嘶鸣以及血压、呼吸和汗腺分泌变化等。痛觉是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起着报警作用。如腹痛时蜷腹缩腿, 受电击时迅速躲避电源等

本体感觉 该感受器分布于机体深部广泛区域,包括骨骼肌内的肌梭、肌腱的高尔基器、关节囊的鲁菲尼氏小体、巴氏小体(Pacinian corpuscle) 和关节囊壁中散在的神经末梢及高尔基器。它们可以感受肢体所处的位置、关节的屈伸程度和关节的屈伸变动速率等经内侧丘系, 再投射到大脑皮层产生本体感觉。

内脏感觉 包括饥饿、渴欲、恶心、便意、尿意等。内脏感受器兴奋时, 神经冲动经由自主性神经传到下丘脑或边缘系统, 引起自主性神经活动, 如改变血压、心脏活动、呼吸频率等, 而且伴有情绪与欲望成分相关联的复合感觉。内脏感觉的特点一般定位不明确, 牵涉范围较广及后作用持续时间长。

特殊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前庭平衡觉等。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