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腺(或李氏腺)和十二指肠腺(或白氏腺)所分泌的混合液体。简称肠液。呈弱碱性,pH约为7.6。肠液中含有大量水分、无机离子和有机物。无机离子有Na+、K+Ca2+、Cl-等,总浓度和渗透压与血浆大致相等。有机物主要是粘蛋白和酶。小肠液中的酶有两种形式,一种呈溶解状态,存在于小肠液的液体部分,是小肠腺的分泌物,包括肠淀粉酶和肠激酶;另一种呈不溶解状态,存在于小肠粘膜的脱落上皮细胞中,包括肽酶、脂肪酶、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以及分解核蛋白的核酸酶、核苷酸酶和核苷酶等,这些酶可能不是小肠腺的分泌物,而是随脱落的肠上皮细胞进入肠液的细胞内酶。
小肠液的消化作用是靠肠激酶和其他消化酶实现的。肠激酶使胰蛋白酶原脱掉一个6肽而转变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后者又可激活另外的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引起蛋白质的消化。肠淀粉酶和双糖酶有助于食物中淀粉和双糖分解成为单糖,肽酶、脂肪酶和核酸酶等也能对相应的基质起消化作用。此外,大量的小肠液可稀释肠内容物使其与血浆渗透压相近而有利于吸收, 小肠液的弱碱性和其中的粘蛋白则起中和胃酸和保护肠粘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