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其他科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产
    来源:辈宠网

(一)串叶松香草

串叶松香草(菊花草、松香草)为菊科松香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粗壮发达,多集中在5~40厘米的土层中;具地下根茎,播种当年仅形成莲座状叶丛,翌年形成丛生直立的茎,能不断向四周蔓延,形成庞大的株丛。根茎节上着生由紫红色鳞片包被的根茎芽。茎直立,株高2~3米,具条棱。叶分基生叶与茎生叶两种,长椭圆形,叶面有皱褶,粗糙,具刚毛,叶缘有细齿,长38厘米,宽30厘米。播种当年为基生叶,12~33片,丛生呈莲座状,有短柄,或近无柄;茎生叶无柄,对生,相对两叶基部相连,茎从中间穿过,故此得名。头状花序,顶生,花黄色。种子为瘦果,心脏形,扁平,褐色,每个头状花有种子5~21粒,千粒重20~25克。原产于北美中部的高原地带。我国辽宁、山西、陕西、山东、甘肃、湖北、江苏、云南、上海、北京等地都有种植。

1.生物学特性 串叶松香草为喜温、耐寒、抗热植物,是适宜温带地区种植的一种高产饲用植物。耐寒性较强,生长中的植株遇-4~-3℃的霜寒仍能生长,-39.5℃不受冻害,在东北南部、华北及西北地区能够安全越冬。最适生长温度20~28℃,也能耐30℃以上的高温,在长江流域,夏季高温季节仍然生长良好,在华北及西北地区能够越冬。耕层土壤温度在5℃以上时开始返青,5厘米地温稳定在10℃,种子需10天左右发芽出苗,22~25℃时经5~6天就可发芽出苗。当温度在25~28℃时,日增长高度可达2.5厘米。较耐旱、耐湿,需水、需肥较多,特别是现蕾开花期需水最多。

凡年降水量450~1 000毫米的地方都能种植(适宜的年降水量为600~800毫米)。由于根系发达,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耐涝性较强,地表积水长达4个月,仍能缓慢生长。喜中性至微酸性的肥沃土壤,壤土及沙壤土都适宜种植,适宜的土壤pH值为6.5~7.5。黏土妨碍根的发育,不宜种植。抗盐性及耐瘠薄能力差,故而盐碱地和贫瘠的土壤不适宜种植。再生性强,耐刈割。

播种当年地下除根系生长外,还产生根茎和根茎芽,这些根茎芽可独立发育成新植株,上部只生长莲座状叶丛。以后各年地下根的数量增加,老的根和根茎不断死亡,新的根和根茎不断产生,一株串叶松香草,几年就可扩展成一片。地上部返青时先出现莲座状叶丛,此后抽茎、现蕾、开花、结实。种子成熟期分乳熟、蜡熟、完熟3个时期,蜡熟末期至完熟期的种子,发芽率高,生活力强。在北京地区4月上旬返青,6月中旬开花,7月中下旬种子成熟,生育期110天左右,11月下旬干枯,全生长期230天左右,在南方生长期可达300天以上。串叶松香草属长寿牧草,可生长10~15年。

2.栽培管理技术 串叶松香草植株高大,产量高,利用时间长,消耗地力较重,容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因此,不宜连作,最好种植3~4年后,再种豆类作物以恢复地力。串叶松香草要求土壤及水肥条件较高,应选择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播前深耕细耙,创造疏松的耕作层,最好秋翻地,耕深20厘米以上,来不及秋翻的要早春翻耕。清除杂草,施足基肥,每亩施有机肥3 000~4 000千克、磷肥17千克、氮肥15千克。

播种时要尽可能选用前一年采收的种子,需晒种2~3小时,然后在25~30℃温水中浸种12小时,晾干后用潮湿的细沙均匀拌和,置于20~25℃的室内催芽3~4天,待种子多数露白后播种。播种时间可春播,也可秋播,在北方春、夏、冬三季均可播种。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播在6月中下旬,不要晚于7月中旬,也可冬前寄籽播种。南方春播、秋播均可,春播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为宜,秋播宜早不宜晚,以幼苗停止生长时能长出5~7片真叶为宜。每亩播种量0.15~0.25千克,条播或穴播,以穴播为主,收草用行距40~50厘米、株距20~30厘米,每穴播种子3~4粒,覆土深度2~3厘米。除用种子直播外,也可育苗移栽,还可用根茎进行分株繁殖。

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3~4片叶时定苗,每亩留苗3 000~6 000株,苗期生长缓慢,及时中耕除草。在封垄之前除草2~3次。中耕时根部附近的土层不宜翻动过深,以不超过5厘米为宜,以防损伤根系和不定芽。如果头两年管理得好,串叶松香草本身灭草能力较强,可以减少除草次数,甚至不必除草。

生长期间氮肥的需求量极大,因而要及时追施氮肥,一般在返青期或每次刈割后进行,每次每亩追施硫酸铵10~15千克或尿素5~7千克,施后及时浇水。每年冬、春季节要追施1次有机肥或复合肥,每次刈割之后应施1次速效氮肥,追肥与灌水同时进行。但需注意刈后追肥应待2~3天伤口愈合后进行。寒冷地区为安全越冬要进行培土或人工盖土防寒,也可灌冬水,促进早返青、早利用。

播种当年不刈割,或只在越冬地上部枯死前刈割1次,以后各年在现蕾至开花初期开始刈割,每隔40~50天刈割1次。以北方年刈割3~4次,南方4~5次为宜。每亩鲜草产量10 000~20 000千克。刈割3次时,第一茬产草量约占总产草量的50%,第二茬占30%~40%,第三茬占10%~20%。刈割时留茬10~15厘米。采种田一般不刈割,并多施磷肥、钾肥。为防止倒伏,生育后期要减少追肥和灌水。

3.饲用价值 串叶松香草是一种高产青饲料,一般切碎后生喂,也可调制青贮饲料和干草。串叶松香草播种当年不能抽薹开花,以营养生长为主,产草量不很高,每亩产鲜草2 000~3 000千克。翌年可抽薹开花结实,植株高度在2米左右,产量较高。最适收割期为开花初期,以后每隔40~50天收割1次,每年可收割3次,每亩产鲜草1万千克左右。

串叶松香草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粗蛋白质(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2%)和氨基酸含量丰富,特别是富含糖类,钙、磷和胡萝卜素的含量也极为丰富,茎叶柔嫩,适口性较好,消化率高,是畜禽的优质饲料。但是串叶松香草含有一些松香草素、二萜和三萜类化合物,有异味,经驯化后可喜食,羊日喂量3千克左右。

(二)菊苣

菊苣为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长而粗壮,肉质,侧根粗壮发达,水平或斜向下分布。主茎直立,分枝偏斜且顶端粗厚,茎具条棱,中空,疏被粗毛,抽茎开花期株高170~200厘米。播种当年生长基生叶,倒向羽状分裂或不分裂,丛生呈莲座状,叶片柔软,疏具绒毛,叶片长10~40厘米,宽5~8厘米。叶丛高80厘米左右;茎生叶较小,披针形,全缘。头状花序,单生于茎和分枝的顶端,或2~3个簇生于上部叶腋。总苞圆柱状,花冠蓝色,瘦果,楔形。种子千粒重1.2~1.5克。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温带地区也有分布,常见于山区、田边及荒地。新西兰国家草地研究所培育成的饲用菊苣新品种普那菊苣在1997年11月被我国牧草饲料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登记为引进牧草新品种,现已在我国多个省份推广。

1.生物学特性 菊苣喜温暖湿润气候,15~25℃生长迅速,夏季高温,只要雨水充足仍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耐寒性较强,在-10~-8℃时仍保持青绿,-20~-15℃能安全越冬。耐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能过夏。根系发达,抗旱性能较好,在辽宁朝阳地区种植,2个月未降透雨、玉米枯黄的情况下仍能生长。较耐盐碱,在pH值8.2的土地上生长良好。喜肥喜水,但低洼易涝地区易发生烂根,对氮肥敏感,对土壤要求不严,旱地、水浇地均可种植。耐盐碱,喜水喜肥,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沙壤土上,生产性能很高。

菊苣茎叶含有白色乳汁,稍具苦味,病虫害较少。寿命中等,可利用4~5年。生育期140天,生长期240~260天。菊苣在春播当年基本不抽茎,翌年开始抽茎,并开花结实。生长2年以上的植株,根茎上不断产生新的萌芽,并逐渐取代老株。

在太原种植,3月中旬返青,5月上旬抽茎,5月下旬现蕾,6月中旬开花,8月初种子成熟,10月底停止生长,全生长期230天左右;在宁夏4月中旬返青,6月下旬始花,8月下旬第一批种子成熟,11月上旬枯黄,全生长期200天左右。绿期较长。

2.栽培管理技术 菊苣以种子直播为主。因其种子细小,播前应精细耕地,深耕细耙。播前每亩施有机肥2 500~3 000千克。春播、秋播皆可,每亩播种量0.5千克左右,条播、撒播均可,以条播为主,行距35~40厘米,播种时最好用细沙与种子混合,以便播种均匀。覆土深度1.5~2厘米,播种后及时镇压,苗期及每年返青后应及时中耕除草、间苗、定苗。株高15厘米时间苗,留苗株距12~15厘米。菊苣生长速度快,需水需肥较多。从第二年开始,每年每亩应追施氮肥25~30千克,可在返青及每次刈割后结合中耕及灌水分批施入速效复合肥15~20千克。

积水后要及时排除,以防烂根死亡。菊苣在株高40厘米时可刈割利用。在太原播种当年,灌水1次的情况下,刈割2次的草产量约7 000千克/亩,折合干物质1 000千克/亩;第二年以后产蘖增加,每年可刈割3~4次,每亩产鲜草1万千克左右,其中第一年产量最高。刈割留茬高度为15~20厘米。

3.饲用价值 菊苣产草量高,抗旱、耐寒、耐盐碱,再生能力强。菊苣在太原地区每年可以刈割3次,每亩产鲜草1.1万千克,折合干草1 700千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可刈割4次以上,每亩产鲜草(2~3)万千克,折合干草2 200千克。菊苣含有畜禽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干物质中粗蛋白可以达到22.87%),适口性好,是牛、羊、猪、禽等的优质青饲料。其产草量、适口性、抗逆性和营养价值是当前牧草饲料中的佼佼者。茎叶柔嫩多汁,特别是处于羽座期的植株,叶量丰富、鲜嫩,富含蛋白质及动物必需氨基酸和其他各种营养成分,最适宜喂兔等小型草食家畜,可切碎或打浆后与精饲料混合饲喂。初花期粗纤维含量虽有所增加,但适口性仍较好,畜禽极喜食,适口性明显优于串叶松香草和聚合草。菊苣以青饲为主,也可与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等混合青贮,或调制干草。

(三)苦荬菜

苦荬菜(苦苣菜、山莴苣)为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直根系,主根粗大,纺锤形,入土深达2米以上,根群集中分布在0~30厘米的土层中。茎直立,中空,株高1.5~2米,上部多分枝。叶变化较大,初为基生叶,丛生,15~25片,无明显叶柄,叶形不一,披针形或卵形,长30~50厘米,宽2~8厘米,全缘或齿裂至羽裂;茎生叶较小,长10~25厘米,互生,无柄,基部抱茎。全株含白色乳汁,味苦。头状花序,舌状花,淡黄色,瘦果,长卵形,成熟时为紫黑色,顶端有白色冠毛,千粒重1~1.5克。原为野生植物,经多年驯化选育,现已成为广泛栽培、深受欢迎的高产优质饲料作物,在南方和华北、东北地区大面积种植,是各种畜禽的优良多汁饲料。

1.生物学特性 苦荬菜为短日照植物,无霜期150天以上,≥10℃积温2 800℃以上的地区均可开花结实。喜温,耐寒,又抗热,土壤温度5~6℃时种子即能发芽,15℃以上生长加快,25~30℃时生长最快,幼苗遇-3~-2℃低温、成株遇-5~-4℃低温不被冻死,遇-10℃低温受冻死亡。抗热能力较强,在35~40℃的高温条件下也能良好生长。

各种土壤均能种植,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最为适宜。有一定的耐酸和耐盐碱能力,适合的土壤pH值为5~8,在酸度较大的红壤、白浆土和碱性较大的盐渍土上仍能良好生长。较耐阴,可在果林行间种植。需水量较多,年降水量600~800毫米的地区比较适宜种植,低于500毫米生长不良。不耐涝,积水数天可使根部腐烂死亡。苦荬菜根系发达,能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因而又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株高30~40厘米,40天无雨,其他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时,苦荬菜仍能维持一定的生长量。

苦荬菜苗期生长缓慢,到8~10片莲座叶时开始抽茎,此时若环境条件适宜,生长速度加快,日生长高度可达2.5厘米以上。在华北地区,4月播种,7月抽薹,8月开花,花期很长,可延续至10月,9~10月种子陆续成熟,生育期180天左右。经培育而成的早熟苦荬菜品种,生育期120~130天。

2.栽培管理技术

(1)整地施肥。苦荬菜种子小而轻,幼苗出土力弱,播前土地需要整平耙碎,最好秋翻地,耕深在20厘米以上,整平耙细,保墒,以利全苗壮苗。苦荬菜需肥较多,为充分发挥增产潜力,播前要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料3 330~5 000千克,尿素10~15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

(2)选种播种。苦荬菜种子成熟不一致,播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清选。风选或水选清除未成熟种子和杂质,选择粒大饱满的紫黑色种子作种用。播前晒种1天,可提高发芽率。此外,种子在翌年发芽率最高,此后迅速下降,因而要选用翌年的种子,以保证全苗。

播种期在生育期允许的范围内越早越好。北方3~6月均可播种,南方春、夏、秋三季皆可播种。北方在地刚刚化冻时即可播种,南方以2~3月播种最为适宜,也可秋播。撒播、条播、穴播均可。撒播时每亩播种量1~1.5千克;条播0.5~1千克,收草用行距20~30厘米,收种用行距60~70厘米;穴播播种量0.5千克,株行距20~25厘米;播深2~3厘米,播后要及时镇压。苦荬菜也可育苗移栽,在北方地区2~3月进行苗床播种,播种量0.1~0.15千克/亩,在4~5片真叶时进行移栽,行距25~30厘米,株距10~15厘米。土壤水分不足时,应浇水后再播种。

苦荬菜宜于密植,通常不间苗,2~3株为一丛生长良好,且叶量多,茎秆细嫩。但过密应适当间苗,可按株距4~5厘米定苗;过稀茎秆易老化,产量和品质均会下降,宜补苗。苦荬菜苗期不耐杂草,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在封垄前要进行3次。苦荬菜抗病虫能力较强,常见害虫为蚜虫,可用吡虫啉、毒死蜱等高效低毒农药喷杀。

苦荬菜生长迅速,需及时刈割,以保持其处于生育的幼龄阶段。抽薹前刈割,伤口愈合快,再生力强,刈后能很快抽出新叶,既增加刈割次数,又提高产量和品质。刈割过晚,则抽薹老化,再生力减弱,产量和品质下降。种植面积较小时,可剥叶利用,即只剥取外部大叶,留下内部小叶继续生长。大面积栽培时,在株高40~50厘米时进行刈割,此后每隔20~40天刈割1次。刈割时留茬4~5厘米,最后一次刈割不要留茬,可齐地面刈割。苦荬菜不宜连作,其前作应为麦类或豆科牧草和饲料作物,后作应安排豆类、小麦、玉米、薯类等作物。

3.饲用价值 苦荬菜为优质高产饲用植物,其再生性强,叶量大,南方每年可刈5~8次,北方3~4次,每亩产草量5 000~7 000千克,高的可达1万千克。茎叶柔嫩多汁,营养丰富(茎叶干物质粗蛋白达到19.7%),味稍苦,性甘凉,适口性特别好,适宜作为夏季青饲料利用。特别是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与苜蓿相似。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其中含赖氨酸0.49%,色氨酸0.25%,蛋氨酸0.16%,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另外,它的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苦荬菜以随割随喂为好,可整喂,也可切碎与精饲料、粗料拌匀饲喂。苦荬菜可青饲利用,也可调制成青贮饲料和干草。

(四)饲用甜菜

饲用甜菜是主要的多汁饲料,为藜科甜菜属二年生植物。生长第一年只形成肥大的块根和繁茂的叶丛,第二年抽薹、开花结实,高可达1米左右。根为直根系,主根肥大,形成肉质块根,呈不规则圆柱状,多为长圆锥形、长纺锤形或长楔形,多为1/2露出地面,少数为2/3在地下。单根重2~4.5千克。原产于欧洲南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栽培较多,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上海等省、直辖市也有栽培。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饲用甜菜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藏,是畜禽越冬的好饲料。

1.生物学特性 饲用甜菜对温度的要求,在种子萌发时为6~8℃,幼苗在子叶期不耐冻,一直到真叶出现后抗寒力逐渐增强,可忍耐-6~-4℃的短暂低温。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饲用甜菜对水、肥要求比较高,在黑土、沙土上种植,具有充足的水、肥时,可获得高产,单株块根重可达6~7.5千克。在轻度盐渍化土地上也可种植,但产量不高。

2.栽培管理技术

(1)整地施肥。甜菜是高产作物,且主产品为肉质根,根大叶茂,所以要选择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块种植。甜菜地下部十分发达,入土深度可达2米左右,四周延伸达1.4米。因此需深耕细作,提高整地质量。种植甜菜以秋深耕最好,深20~30厘米,可以增产10%~20%。

甜菜一生需肥量大,平均每生产1 000千克甜菜需氮45千克、磷15千克和钾55千克。一般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0~40吨、尿素250千克、磷酸二铵130千克、硫酸钾280千克。

甜菜连作降低块根的产量和糖分,且增加病虫害。前茬多选用麦茬、蚕豆茬、马铃薯茬,忌种植油菜茬,通常3~4年或4~5年轮作为好。播种前用72%都尔(用量150~180克/亩)或72%甜菜灵(用量为150克/亩)兑水30~40千克喷雾,混土层3~4厘米,到头到边,将土地整理成待播状态。

(2)播种。应选用种球直径2.5毫米以上、发芽率不低于75%、净度不低于97%、千粒重超过20克的新鲜种球作种子。甜菜种球具木质化花萼,不光滑,为便于下种,可用碾子或石滚碾压磨光,并进行闷种,然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0.5千克或50%福美双0.5千克拌种。

甜菜是喜温耐寒、长日照作物,要求每日光照时数14小时以上。每日光照不足14小时,就不能正常抽薹开花。以5厘米地温达到5℃为甜菜的适宜播种期。在西北和华北地区,一般3月底至4月上旬播种;东北地区4月上旬播种。青海地区种植甜菜主要是春播,一般在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

甜菜播种量的多少应根据种子发芽率、种球大小、播种方式、土壤墒情而定。播种分条播和穴播2种,条播行距45~60厘米,播种量1~1.5千克/亩,播种深度2~4厘米,播后镇压;穴播行距50~60厘米,穴距20~25厘米,播种量0.5~1千克/亩。覆土2~3厘米。

饲用甜菜苗期生长缓慢,从播种到封垄需70~90天。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垄间可套种一茬速生青饲料,如蔬菜花缨萝卜等,每亩可增收4 000千克左右的青饲料。为了增加饲料,减少或避免与粮油作物争地,可利用春油菜、小麦等收后的短期休闲地移栽复种。

(3)田间管理。甜菜苗齐以后就要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同时疏苗。2~3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同时间苗,一般每隔7~8厘米留苗1株。7~8片叶时第3次中耕除草,同时定苗。饲料用甜菜株距35~40厘米,保苗(5~6.3)万株/亩。中耕之后要培土,土埋根茎,以减少“青顶子”。

甜菜喜肥喜水,除上足底肥外,在繁茂期和肉质根肥大生长期,要及时追肥和灌水。每次每亩追施硫酸铵100~150千克、尿素70~85千克、过磷酸钙200~300千克。根旁深施,施后灌水。

饲料甜菜的主要病害为褐斑病、根腐病、立枯病等,主要虫害为象甲虫、地老虎、三叶草夜蛾。褐斑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禾本卡等药剂防治;根腐病、立枯病可用50%福美双、70%土菌消等药剂,并结合轮作倒茬进行防治。地老虎可用90%敌百虫800~1 000倍液灌根,三叶草夜蛾用2.5%溴氰菊酯2 000倍液或久效磷800~1 000倍液喷洒。

(4)收获与储藏。饲用甜菜的叶和肉质根都是良好的青绿多汁饲料,要集中收回饲用。由于甜菜是以肉质块根为主产品,一般在根重和根中糖分达到最高水平时为收获适期。在当地气温下降到5℃以下时,此时饲用甜菜的外部表现为外围变黄,生长趋于停止,株丛疏散,块根发脆。收获时要做到随起、随捡、随切割、随埋藏保管连续作业(饲用甜菜的收获一般在10月中下旬)。

甜菜在利用叶和块根的方法上各有不同。甜菜叶柔嫩多汁,香甜适口,要现收现喂或青贮,一般不提倡晒干饲喂。甜菜叶青贮比较普遍,是畜禽的上好饲料。甜菜块根可鲜喂,也可青贮。甜菜茎叶和肉质块根含糖量都高,青贮可获得带有浓厚酸甜水果香味的优良青贮饲料。通常切削好的块根和茎叶要及时作堆进行临时储藏。一般在收获时,挖深30厘米、直径15~20厘米的圆坑,或宽1米、长5米的坑。每坑储藏甜菜1米多高,3吨左右,堆上覆土20厘米。青贮前晾晒1~2天,并将土清理干净,以利于提高青贮品质。甜菜青贮料适宜喂猪、牛、羊及其他动物。饲喂时可与糠麸等拌混喂给,饲喂过量会引起腹泻,如有冻块要化开后再喂。

留种母根的收藏,应选择1~1.5千克的小母根,没有破损,根冠完好的块根,进行窖藏。放置时一层块根撒一层湿土或沙土,温度应保持在3~5℃。

3.饲用价值 饲用甜菜是秋、冬、春三季很有价值的多汁饲料,它含有较高的糖分、矿物盐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其粗纤维含量低,易消化,是猪、鸡、奶牛的优良多汁饲料。饲用甜菜的产量很高,因栽培条件不同,产量差异很大。在一般栽培条件下,亩产根叶5 000~7 500千克,其中根量3 000~5 000千克。在水肥充足的情况下,每亩根叶产量可达12 000~20 000千克,其中根量6 500~8 000千克。饲用甜菜不论正茬或移栽复种,均比糖用甜菜产量高,从单位面积干物质计算,饲用甜菜比糖用甜菜产量低,但从饲用价值看,应以种植饲用甜菜为宜。因为饲用甜菜的含糖量仅为6.4%~12.0%,可以避免由于饲料中含糖量高对家畜消化带来不良的影响。饲用甜菜的利用可以切碎生喂或熟喂,也可以打浆生喂,叶可青饲和青贮。

(七)胡萝卜

胡萝卜(甘荀)是伞形科胡萝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呈球状或锥状,橘黄色、白色、黄色或紫色,以肉质根作蔬菜食用。新鲜胡萝卜甜脆,皮平滑而无污斑。亮橘黄色表示胡萝卜素含量高。原产阿富汗及邻近国家,我国普遍种植。

1.生物学特性 胡萝卜喜温和冷凉气候,幼苗较耐寒,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4~6℃,28~30天发芽,18~25℃时5天即可发芽。幼苗能耐短期-5~-3℃低温。茎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25℃,肉质根生长适温为13~18℃,在此温度范围内,生长快,品质好。如果超过25℃,肉质根的颜色较淡,末端尖,品质差,低于适温也生长发育不良。胡萝卜种子发芽及苗期需要适当的水分,才能保证出苗及幼苗生长发育,当根系充分发育后比较耐旱,在肉质根膨大时又需要较多水分,怕积水,不耐涝。胡萝卜适宜在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对土壤酸碱度适应性较强。胡萝卜为长日照作物,越冬后在14小时长光照下才能抽薹开花结实。

2.栽培管理技术

(1)整地施肥。胡萝卜的根系入土深,适于肥沃疏松的沙壤土,并且在前茬作物收后,深耕33厘米左右,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的底肥和稀薄的粪肥2 500千克,过磷酸钙15~25千克,草木灰100千克。如果仅用化肥,可每亩用硫酸铵20千克,过磷酸钙30~35千克,钾盐25~30千克,施肥后耕翻、耙细、整平。

(2)播种。胡萝卜种子的发芽率一般只有70%左右,隔年的陈种发芽率降低到65%以下,在露地播种常因缺苗而影响产量。因此,选用质量高的新种子,搓去刺毛,创造良好的发芽条件,是保证全苗、获得丰产的重要措施。如果先行浸种、催芽与低温处理再播种,可提早出苗5~6天而获得较高产量。方法是:在播种前4天,把搓去刺毛的种子用40℃水泡2小时,沥去水后置于20~25℃条件下催芽,当大部分种子发芽即可播种。

平畦撒播时可在作好的畦面上直接播种,播后覆土不可过深,一般3~4厘米。覆土要做到轻、浅、匀、遮,覆上后进行镇压(脚踩),浇水,并在上面覆盖遮阳物,保持土壤湿度及降低土温,也可以防止暴雨使土壤板结影响出苗。

(3)田间管理。播种后幼苗出土,此时气温较高,降雨也多,杂草生长较快,要结合间苗进行除草,使用除草剂较为理想,如用25%除草醚,每亩用量0.75~1千克,先用少量水将药溶入,加水稀释到120~200倍,播后立即喷地表,先出土的杂草被杀死,也可用除草剂一号或扑草净等。间苗一般要进行3次,在苗高3厘米左右,1~2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苗距3厘米左右;苗高10厘米,3~4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苗距6厘米左右;具有5~6片真叶进行第三次间苗(定苗),苗距12~15厘米。要保证每亩有苗(3~3.5)万株左右。留苗形状以正方形为好,使胡萝卜的四面侧根都能平衡发展。结合间莆除草,条播的还要中耕松土;由于胡萝卜种子发芽出土比较困难,播后如果天气干旱或土壤干燥,必须适当浇水,并保持土壤经常湿润,土壤湿度维持在60%~80%。叶生长盛期的后期,要适当控水蹲苗,以防止地上部徒长,肉质根生长盛期要注意浇水;胡萝卜以基肥为主,在生长过程中,还需适当追肥两到三次。第一次在出苗后20~25天,生有3~4片真叶后进行,每亩施硫酸铵2.5~3千克,过磷酸钙3~3.5千克,钾肥1.5~2千克;第二次在第一次后20~25天,于定苗后进行,每亩可施硫酸铵7.2千克,过磷酸钙3~3.5千克,钾肥3~3.5千克。

(4)收获。北方寒冷地区应在霜冻来临之前收获,以防受冻,不耐储藏。一般在胡萝卜心叶黄绿色,外叶稍有枯黄时,根已长成即可收获。南方能在露地越冬的,可随用随收。食用胡萝卜每亩产量为3 000~4 000千克,饲料胡萝卜亩产可达5 000~7 500千克,叶产量1 000千克。

3.饲用价值 胡萝卜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多汁饲料,各种畜禽均爱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糖分,特别是含胡萝卜素较高,每千克根中含112~180毫克,胡萝卜素进入家畜体内后即可转化为维生素A,供畜体利用。胡萝卜叶含蛋白质较高,也是优良的青饲料。胡萝卜柔嫩多汁适口性好,容易被畜禽吸收和消化,能促进幼畜正常生长,提高种畜的生产能力,有利于产仔、产蛋、产乳等,是冬、春季节重要的维生素来源,适合饲喂羊、兔、牛、猪等各种畜禽。一般都是切碎生喂,也可将根及叶青贮后利用,效果都很好。

(八)聚合草

聚合草(友谊草、爱国草、紫草)为丛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90厘米,全株被向下稍弧曲的硬毛和短伏毛。根发达、主根粗壮,淡紫褐色。茎数条,直立或斜升,有分枝。基生叶通常50~80片,最多可达200片,具长柄,叶片带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至卵形,长30~60厘米,宽10~20厘米,稍肉质,先端渐尖;茎中部和上部叶较小,无柄,基部下延。茎高80~150厘米。原产于苏联,我国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北、山西、辽宁都有种植。

1.生物学特性 聚合草耐寒、喜温暖湿润气候。根在土壤中可忍受一定程度的冬季低温,经过抗寒锻炼可忍受-30℃的低温,但越冬率还与土壤含水量有直接关系,如果遇到低温干旱年份,聚合草在我国北方的越冬率会大幅度降低。22~28℃条件下生长最快,低于7℃时生长缓慢,低于5℃时停止生长。聚合草需水量较多,当温度为20℃以上,土壤持水量为70%~80%时,生长最快,当土壤水分降到30%左右时,生长缓慢。不耐水淹,在南方种植,如果雨季不能及时排水,会造成大片死亡。聚合草对土壤要求不严,除低洼和重盐碱地以外,一般土壤都能生长,土壤含盐量不能超过0.3%,pH值不超过8.0即可种植,最适于排水量好、土壤深厚、肥沃的壤土或沙质壤土。

2.栽培管理技术

(1)选地与整地。聚合草是抗逆性和生长能力强的饲料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栽培聚合草土地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肥沃土壤,也可利用河堤、各类滩地、荒山荒坡、果园林下、四旁地等各类废弃地种植。聚合草生长快,产量高,刈割次数多,喜水喜肥,施肥后增产效果显著。各种农家肥、厩肥或圈肥均可施用,施用猪粪尿效果尤为显著。

(2)栽植。聚合草以无性繁殖为主,主要以切根繁殖。栽植的密度由种根品质、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决定。土壤肥力差,管理水平低的实行密植栽培,株行距为50厘米×40厘米,每亩保苗3 000~3 500株;土壤肥沃的地块,株行距为70厘米×50厘米或60厘米×50厘米,每亩保苗1 800~2 000株,其中以60厘米×50厘米产量为最高。

(3)切根繁殖方法。聚合草根营养丰富,再生能力强,切断根部能从顶端切口处形成层中产生新芽。凡直径在0.3厘米以上的主侧根、支根均可作根苗用。种根切段大小可根据种根数量确定,一般切段长度应在2厘米以上,如种根充足,根段可长些,即2~5厘米。根粗不小于0.8厘米,长5厘米以上的根,可垂直(即纵向)切成两瓣,直径1.5厘米以上的根可垂直切成四瓣或六瓣。

(4)采收。聚合草的饲用部分是叶和茎枝,每年可割4~5次,栽植当年可割取1~2次。利用目的不同,刈割时期也有差异。用作青饲料,聚合草现蕾期至开花期产量高,营养丰富,为收获适期。用作青贮或调制干草,应在干物质含量较高的盛花期刈割。收获过晚,茎叶变黄,茎秆变老,产量和品质均下降,也影响聚合草的生长和下一次刈割的产量,并减少刈割次数。收割过早,产量低,养分含量少,总干物质产量低,而且根部积累的营养物质少,影响其再生能力。割青还应按饲喂对象而定。聚合草的收割留茬高度对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较大,贴地割虽然产量高,但返青慢,后几茬产量低。留茬过高,损失浪费严重,一般留茬高5~6厘米。最后一次收割应在停止生长前30天完成,以便有足够的再生期,积累充足的养分,利于越冬芽形成,安全越冬。

3.饲用价值 聚合草是优质高产的畜禽饲料植物,一次种植可连续利用20多年。产草量高,再生能力强。春、夏、秋三季可随割随长,一个生长季北方可刈割3~4次,南方可刈割4~6次。一般每茬鲜草产量4 000~5 000千克/亩,是我国各类牧草中高产的优质牧草品种;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聚合草枝叶青嫩多汁,气味芳香,质地细软。青草经切碎或打浆后散发出清淡的黄瓜香味,兔、猪、牛、羊、家禽、草食性鱼均喜食,并可显著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营养价值高。聚合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都高于一般牧草。经检验,聚合草开花期鲜草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24.3%,粗脂肪5.9%,粗纤维10.1%。另外,它还含有大量的尿囊素和维生素B12,可预防和治疗畜禽肠炎,牲畜食后不拉稀。

聚合草可以青贮(富含糖类,是优良的青贮原料,切碎或打浆可调制成青贮料。聚合草既可以与玉米、甜高粱、高丹草、大麦、燕麦、苏丹草等青贮,也可以与甜菜叶、胡萝卜叶、甘蓝叶等农副产品混储,混储后能提高青贮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制成的青贮料具备酸、甜、香的味道,是难得的冬、春储备料。另外,聚合草青贮后,刚毛软化,毒性降低,可增强适口性)、打浆(摘选花期的叶片,经粉碎打浆后再加上半量的水,放置8小时后即成胶冻状,散发出黄瓜香味,与精料搭配后畜禽喜食)、调制干草(在花期刈割的鲜草,将茎叶分离,分别干燥,可人工干燥,也可自然干燥。如茎叶一起干燥,应在晴天先摊晒3~4小时,然后拢成条状或堆状,使其疏松,通风干燥1~2天,待水分降至符合要求时立即堆垛保存)、制草粉及颗粒饲料(叶期或花期刈割的鲜草,人工干燥后粉碎,制成浓绿而芳香的草粉,适合饲喂各种畜禽。也可与其他精料一起用黏结剂制成颗粒饲料)。

聚合草不宜单一长期饲喂,宜与其他饲料搭配饲喂,对刚断奶的幼畜一般用量以日粮的10%~25%,肥育家畜以30%~40%为宜。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