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抗微生物药物
    来源:辈宠网

抗微生物药是指能在体内外选择性地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细菌、霉形体、真菌等)的药物。由于常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又称抗感染药。包括抗生素(是从某些放线菌、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得到、能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一类化学物质,包括天然抗生素及半合成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抗菌中草药等,它们在控制畜禽感染性疾病、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的要求

药物预防和治疗是预防和控制细菌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尤其是对尚无有效的疫苗可用或免疫效果不理想的细菌病,采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可收到显著的效果。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羊病时,要综合考虑到病原菌、抗菌药物及机体三者相互间对药物疗效的影响,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1.根据抗菌谱和适应证选择抗菌药物 在病原确定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窄谱抗菌药,如对革兰氏阳性菌应尽可能选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和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对革兰氏阴性菌应尽可能选用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如果病原不明、混合感染或合并感染时,则可以选用广谱抗菌药或联合用药,如支原体合并感染大肠杆菌可选用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或联合使用林可霉素和大观霉素等。用药前最好做药敏试验。通过细菌的药敏试验及联合药敏试验,其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吻合度可达70%~80%,而且目前药品种类繁多,同类疾病的可选药物有多种,但对于一个特定的羊群来说效果会不大一样。因此,应做好药敏试验再用药,同时也要掌握羊群的用药史及过去的用药经验。

2.根据药物动力学特性选择用药 对于肠道感染的疾病,应选择不在胃肠道内破坏、吸收的药物,以使其在肠道内药物浓度最高,如氨基糖苷类、氨苄西林、磺胺脒等。泌尿道感染应选择以原型从泌尿道排出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链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等。呼吸道感染应选择易吸收且在呼吸道和肺组织有选择性分布的抗菌药物,如达氟沙星、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等。

3.剂量和疗程要准确 为了达到抑制或杀灭病原菌,抗菌药物必须在动物体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维持一段时间。一般要求血药浓度应高于MIC(最低抑菌浓度),但有剂量依赖性的氟喹诺酮类则应高出8~10倍疗效最佳,杀菌药疗程2~3天为佳,抑菌药,尤其是磺胺类疗程则应达到3~5天。每天用药剂量、次数、间隔时间等应按《兽药使用指南》规定,以期达到较好的疗效并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切忌病情稍有好转即停用抗菌药,导致病情复发和耐药性的产生。

4.正确联合使用抗菌药 在一些严重的混合感染或病原未明的病例中,当使用一种抗菌药物无法控制病情时,可以适当联合用药,以扩大抗菌谱、增强疗效、减少用量、降低或避免毒副作用、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目前,一般将抗菌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即慢效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药物等;第三类为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酰胺醇类药物等;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药物等。第一类和第二类合用一般可获得增强作用,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合用,前者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使后者更易进入菌体内发挥作用。第一类与第三类合用则可出现拮抗作用,如青霉素与四环素合用,由于后者使细菌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细菌进入静止状态,因此青霉素便不能发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作用。第一类与第四类合用,可能无明显影响。第二类与第三类合用常表现为相加作用或协同作用。在联合用药时要注意可能出现毒性的协同或相加作用,而且也要注意药物之间理化性质、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表14-4)。

表14-4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5.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的问题也日益严重。为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临床防治疾病用药时应做到:一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不滥用抗菌药物,所用药物用量充足,疗程适当;二要单一抗菌药物有效时就不采用联合用药;三要尽可能避免局部用药和滥作预防用药;四要对病因不明者,切勿轻易使用抗菌药物;五要尽量减少长期用药;六要对确定为耐药菌株感染的,改用对病原菌敏感的药物或采取联合用药。对于抗菌药物添加剂也须强调合理使用,要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控制药物品种和浓度,尽可能不用医用的抗生素作动物药物添加剂;按照使用条件,用于合适的靶动物;严格遵照休药期和应用限制,减少药物毒性作用和残留量。

(二)常用微生物药物

1.抗生素类

(1)青霉素类。

青霉素G(苄青霉素、盘尼西林、苄西林)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特异性臭味。极易溶解于水。

【适应证】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高度敏感,常作为首选药。主要用于对青霉素敏感的病原菌所引起的各种感染,如坏死杆菌病、炭疽病、破伤风、恶性水肿、气肿疽、各种呼吸道感染、乳腺炎、子宫炎、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制剂、用法与用量】青霉素G钠或钾,粉针剂,每支20万、40万、80万、160万单位;肌内注射,一次量,2万~3万国际单位/千克体重,2~3次/天。

【配伍与禁忌】丙磺舒、阿司匹林、保泰松、磺胺类药物对青霉素的排泄有阻滞作用,合用可升高青霉素类的血药浓度而起到增效作用;青霉素与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疗效增强,但与庆大霉素不宜混合静脉注射,因青霉素可使庆大霉素部分失去活性,从而使庆大霉素的疗效显著降低,如需两药联用,应分别给药。

青霉素与氨苄西林不宜联用,因两者联用时会竞争同一结合位点而产生拮抗,甚至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氟苯尼考、红霉素、四环素类等抑菌剂对青霉素的杀菌活性有干扰作用,不宜联用;重金属离子(尤其是铜、锌、汞)、醇类、酸、碘、氧化剂、还原剂、羟基化合物及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或四环素注射液都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青霉素与氯丙嗪配伍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形成沉淀,不可混合应用;氨茶碱可使青霉素灭活失效。

【注意事项】青霉素毒性虽低,但也可发生变态反应,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多数细菌对青霉素G不易产生耐药性,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与青霉素长期反复接触后,能产生并释放大量的青霉素酶(β-内酰胺酶),使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裂解而失效。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可采用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等;青霉素钾(钠)遇湿易分解失效,其铝盖胶塞瓶装制剂不宜放置冰箱中。

普鲁卡因青霉素

【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

【适应证】用于对青霉素敏感菌引起的慢性感染的治疗,如子宫蓄脓、乳腺炎、复杂骨折等。

【制剂、用法与用量】粉针剂,每支40万单位(含普鲁卡因青霉素30万单位和青霉素钾或青霉素钠10万单位)或80万单位(二者含量加倍)。肌内注射,1次量,1万~2万单位/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2~3天。

【配伍与禁忌】同青霉素G。

【注意事项】遇湿易分解失效,其铝盖胶塞瓶装制剂不宜放置冰箱中。常与青霉素合用,治疗青霉素敏感菌引起的慢性感染。

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安比西林)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易溶于水。

【适应证】广谱青霉素,对绿脓杆菌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主要治疗敏感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杆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制剂、用法与用量】混悬注射液,5克/支(本品5克含氨苄西林钠2克),皮下或肌内注射,2~7毫克/千克体重,1天1次,连用2~3天;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皮下或肌内注射,10~20毫克/千克体重,1天2~3次,连用2~3天,内服,5~20毫克/千克体重,1天2~3次;舒巴特-氨苄西林,内服,5~30毫克,每天2~4次。

【配伍与禁忌】氨苄西林与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疗效增强;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可获得较好的协同作用;与苯唑西林钠联合用药可增强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与氨基糖苷类药物有协同杀菌作用,但不宜混合静脉滴注,如需联用时,应分别给药;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可提高氨苄西林的血药浓度并延长其半衰期;与甲硝唑联用治疗厌氧菌感染有协同作用,但不宜直接与氨苄西林钠溶液配伍(可发生混浊、变黄)。

本品溶液与琥珀氯霉素、琥乙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盐酸土霉素、盐酸四环素、盐酸金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多黏菌素B、氯化钙、葡萄糖酸钙、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禁忌配伍。另外,氨苄西林能刺激雌激素的代谢或减少其肝肠循环,从而达到降低雌激素的效果。

【注意事项】本品毒性低,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溶解后应立即使用。其稳定性随浓度和温度而异,即浓度和温度越高,稳定性越差。在5 ℃条件下,1%氨苄西林钠溶液的效价能保持7天。

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性状】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

【适应证】作用、用途、抗菌谱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但杀菌作用快而强,内服吸收比较好,对呼吸道、泌尿道及肝、胆系统感染疗效显著。与氨苄西林有完全的交叉耐药性。

【制剂、用法与用量】片剂,0.125克/片、0.25克/片。胶囊0.125克/粒、0.25克/粒、0.5克/粒,内服,15~2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注射用阿莫西林钠,0.5克/支。肌内注射,4~7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0.125克(含阿莫西林0.1克),一次量,内服,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以阿莫西林计),每天2次。

【配伍与禁忌】与克拉维酸联用可增强其抗菌作用,对产酶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性杆菌有效;与美西林联用,抗菌范围扩大。

大黄与阿莫西林结合可生成鞣酸盐沉淀物,降低其生物利用度。其他可参见氨苄西林。

【注意事项】遇湿易分解失效,其铝盖胶塞瓶装制剂不宜放置冰箱中;尽量不要口服。

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

【性状】白色粉末或结晶性粉末。极易溶于水。应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适应证】属耐酸、耐酶青霉素,可供内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特别是耐药菌株)等,具有杀菌作用。适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

【制剂、用法与用量】粉针剂,0.5克/瓶、1克/瓶,肌内注射量同内服量。胶囊剂,0.125克/粒、0.25克/粒、0.5克/粒,内服,一次量,4~1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4次。

【配伍与禁忌】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硫酸多黏菌素B、盐酸氯丙嗪、琥乙红霉素、碳酸氢钠混合注射,以免产生混浊、絮状物沉淀或降效。维生素E也可降低氯唑西林疗效。苯妥英钠与氯唑西林联用,可使苯妥英钠吸收减少。其他可参见青霉素类药物。

【注意事项】遇湿易分解失效,其铝盖胶塞瓶装制剂不宜放置冰箱中。

(2)头孢氨苄类。

头孢噻吩钠(先锋霉素Ⅰ)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粉末久置后颜色变黄。溶液变黄后不可使用。

【适应证】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及钩端螺旋体均有较强作用,但对绿脓杆菌、真菌、霉形体、结核杆菌无效。主要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制剂、用法与用量】注射用头孢噻吩钠,0.5克/支,肌内注射,10~2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2次。

【配伍与禁忌】不宜与庆大霉素合用。

【注意事项】内服吸收不良,只供注射。对肝、肾功能有影响。应遮光、密封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盐酸头孢噻呋(赛德福)

【性状】类白色至淡黄色粉末,难溶于水。

【适应证】头孢噻呋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一些厌氧菌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用于防治畜禽细菌性疾病,对化脓棒状杆菌等呼吸道感染也有效。也可治疗坏死杆菌、产黑色拟杆菌引起的腐蹄病。

【制剂、用法与用量】注射用头孢噻呋钠,0.5克/瓶、4克/瓶(以头孢噻呋计),肌内注射,一次量,20~4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2~3天。

【配伍与禁忌】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对某些菌株有协同作用,但肾毒性增加,应分别注射。与喹诺酮类如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配伍联用有协同抗菌作用。与丙磺舒联用可延长半衰期,提高疗效,同时应减少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量,以减轻肾毒性。与TMP等抗菌增效剂联用可增强疗效,并延缓细菌抗药性的产生。与氨溴索联用,可增加支气管及肺组织中抗生素浓度,使肺部感染更易于控制。与棒酸、舒巴坦、他唑巴坦联用可增效几倍或几十倍,并可使产酶菌株对药物恢复敏感。与双黄连联用有协同作用。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替米考星)、四环素类的快速抑菌作用,可使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快速杀菌效能受到明显抑制。与林可霉素有拮抗作用,不宜联用。磺胺类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排出,增加肾毒性。遇强利尿药如速尿能增加肾毒性,使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和清除率下降,因为两者相加刺激肾素释放,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肽类,如黏菌素甲磺酸盐、多黏菌素B等可使肾毒性增加。头孢菌素类药物可降低维生素K的肠道吸收,使抗凝血药物作用增强,引起出血。与酰胺醇类联用有拮抗作用,酰胺醇类能促进细胞壁黏肽对氨基酸的获得而促进细胞壁的合成,而头孢菌素类药物会阻碍细胞壁的合成,防止细胞繁殖,所以,不宜配伍应用,必须将头孢菌素类药物先于酰胺醇类数小时应用。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制剂合用时,由于血小板的累加抑制作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有降低头孢菌素类药物效果的作用,不能混合注射。遇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易发生水解而降低效价。

【注意事项】对肾功能不全的要注意调整剂量,有一定肾毒性;可能引起肠道菌群混乱或二重感染。

头孢噻啶(头孢菌素Ⅱ、先锋霉素Ⅱ)

【性状】白色或无色粉末,在水中溶解。

【适应证】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活性较强。

【制剂与规格】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冻干粉,0.5克/瓶、0.1克/瓶,10毫升管制瓶装,一次量,10~20毫克/千克体重,肌内或皮下注射,每天3~4次,疗程不超过7天。

【配伍与禁忌】与氨基糖苷类药物有协同作用。

【注意事项】肾功能严重损害或合用其他对肾有害的药物时易出现肾毒性。

(3)氨基糖苷类药物。

硫酸链霉素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味微苦。在水中易溶。

【适应证】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和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肺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细菌性肠炎、膀胱炎、乳腺炎,对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病也有效。

【制剂、用法与用量】注射用硫酸链霉素,100万单位/瓶、200万单位/瓶,肌内注射,1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内服,羔羊0.25~0.5克/次,每天2次。

【配伍与禁忌】链霉素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对某些病原菌起增效作用,但肾毒性亦增强;与青霉素类联用有协同作用,若混合在一起,可使活性降低,宜分开注射;链霉素与氨茶碱合用可增强抗菌活性,但毒性相应增强,必须联用时,需减少剂量;与利福平、北里霉素联用有协同作用;与喹诺酮类药物有协同抗菌作用(恩诺沙星除外),但毒性增强,需减少剂量或间隔给药;与甲氧苄啶、二甲氧苄啶等磺胺增效剂联用可增强链霉素的抗菌作用。

链霉素与其他氨基糖苷类药物同用,或先后在局部或全身应用,可能增加对耳、肾脏及神经肌肉等的毒性作用,使听力减退、肾功能降低、骨骼肌软弱、呼吸抑制等;钙、镁、钠、铵、钾等阳离子可抑制链霉素的抑菌活性;与多黏菌素类合用,或先后于局部或全身应用,可能增加对肾脏和神经肌肉接头的毒性作用;与酰胺醇类药物联用时有拮抗作用,且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也明显增加;与磺胺嘧啶钠水溶液配伍易发生混浊沉淀,应避免混用;葡萄糖酸钙不可与链霉素配伍联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对链霉素有灭活作用,均不宜混合注射;维生素C可抑制链霉素的抗菌活性;链霉素能增强抗凝血剂的抗凝血作用,使维生素K3的凝血效果降低,故不宜联用。

【注意事项】链霉素对耳、肾脏及神经肌肉接头等有毒性作用,能使听力减退、肾脏功能降低、骨骼肌软弱、呼吸抑制等。链霉素与其他氨基糖苷类药物有交叉过敏现象,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过敏的动物禁用本品。

硫酸庆大霉素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引湿性,易溶于水。

【适应证】为广谱杀菌性药物,是抗菌作用较强的氨基糖苷类药物之一。主要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各种严重感染,如呼吸道、肠道、泌尿道等的感染和败血症。

【制剂、用法与用量】片剂,20毫克(2万单位)、40毫克(4万单位),内服量,羔羊10~15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服;注射液,4万单位/毫升、8万单位/2毫升,肌内注射,羊1~1.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

【配伍与禁忌】庆大霉素与青霉素类药物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分别应用);与喹诺酮类药物联用有协同作用,但毒性增加,需调整剂量;维生素E拮抗庆大霉素的肾毒性,联用可减轻对肾脏的损害;甲氧苄啶-磺胺复方制剂与庆大霉素合用有协同作用。

庆大霉素与青霉素类药物混合应用时存在配伍禁忌;与红霉素、四环素不宜联用,可能出现拮抗作用;与两性霉素B联用可加重肾毒性;异丙嗪可掩盖庆大霉素所致耳损害的早期症状;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并用时肾毒性增加,不宜联用;其他氨基糖苷类药物均不宜与庆大霉素联用,不但疗效不增,且毒性增强;维生素C可抑制庆大霉素的抗菌活性;磺胺嘧啶钠、氢化可的松、肝素(抗凝血药)与庆大霉素混合静脉注射可产生沉淀、混浊或效价降低;甲硝唑不宜直接与庆大霉素注射液配伍。

【注意事项】庆大霉素的不良反应与链霉素相似,主要影响前庭功能,但较链霉素少见,对肾脏的影响较严重。

硫酸卡那霉素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在水中易溶。

【适应证】抗菌机制与链霉素相似,但抗菌活性稍强。主要用于敏感菌(如沙门杆菌、巴氏杆菌、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败血症、泌尿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制剂、用法与用量】片剂,0.25克/片;粉针,0.5克(50万单位)、1克(100万单位)、2克(200万单位),内服,1日量,6~12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内服;注射液,每支2毫升(100万单位)、10毫升(200万单位),肌内注射,10~15毫克/千克体重;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每支1毫升0.1克(10万单位)、2毫升0.2克(20万单位),肌内注射,5~7.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

【配伍与禁忌】卡那霉素与利福平联用有协同作用;与喹诺酮类药物联用有协同作用,但毒性增加(恩诺沙星除外);与四环素联用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有协同作用;与北里霉素联用有协同作用。

卡那霉素与同类抗菌药物及其他抗菌药物不宜联用,可使毒性增加;与土霉素有配伍禁忌,不宜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等可增强卡那霉素在泌尿系统的抗菌活性,但毒性亦增加,忌配伍应用,必须同用时,应减少卡那霉素的剂量;与磺胺嘧啶钠、肝素有配伍禁忌,会产生混浊或沉淀,应避免混合注射;与林可霉素、泰乐菌素、螺旋霉素、金霉素、黄霉素、喹乙醇、恩拉霉素、杆菌肽锌、维吉尼霉素有配伍禁忌,不宜联用;与多肽类药物联用有导致肌无力和呼吸暂停的危险,且肾毒性增加;维生素B1、维生素B2对卡那霉素有灭活作用,均不宜混合注射;维生素C可抑制卡那霉素的抗菌活性。

【注意事项】本品的毒性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血药浓度突然升高时有呼吸抑制作用,故规定只作肌内注射,不宜大剂量静脉注射。

硫酸新霉素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在水中极易溶解。

【适应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等)有良好抗菌作用。细菌对新霉素可产生耐药性,但较缓慢。口服可用于肠道感染,局部应用对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也有良好疗效。

【制剂、用法与用量】片剂,0.1克/片、0.25克/片,内服日量,25~35毫克/千克体重;注射液,肌内注射,1日量,4~8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注射;眼膏、软膏,含量为0.5%;滴眼液,含量0.5%,用于治疗眼、皮肤炎症和创伤感染。滴眼液,适量,用于治疗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患。

【配伍与禁忌】新霉素与杆菌肽、多黏菌素联用治疗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感染有协同作用,但不可混合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与新霉素联用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所引起的感染。

口服本品可影响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D、维生素E的吸收;新霉素可减少铁剂在胃肠道内的吸收,铁剂亦降低新霉素的活性;大黄与新霉素生成鞣酸盐沉淀物,可降低新霉素的生物利用度。

【注意事项】本品毒性反应比卡那霉素大,注射后可引起明显的肾毒性和耳毒性,已禁止注射给药。

(4)四环素类药物。

盐酸土霉素

【性状】淡黄色至暗黄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无臭,在碱性溶液中易破坏失效。宜现用现配。

【适应证】主要用于防治巴氏杆菌病、布鲁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杆菌病,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也有抑制作用。也常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改善饲料的利用率和促进增重。

【制剂、用法与用量】片剂,0.05克/片、0.125克/片、0.25克/片,内服,羔羊10~2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注射用盐酸土霉素,0.2克(20万单位)、1克(100万单位),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日量,羊5~10毫克/千克体重,分1~2次注射。

【配伍与禁忌】土霉素与泰乐菌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合用呈协同作用;多黏菌素与土霉素合用,由于增强细菌对本类药物的吸收而呈协同作用;土霉素与甲氧苄啶配伍联用有显著增效作用;黄连素与土霉素联用可产生相加性抗菌作用。

土霉素属快效抑菌药,可干扰青霉素类药物对细菌繁殖期的杀菌作用,应避免同用;与喹诺酮类药物不宜配伍联用,以免药效降低,副作用增加;与金霉素、卡那霉素、喹乙醇、恩拉霉素、北里霉素、维吉尼霉素和黄霉素有配伍禁忌;与甲硝唑联用可减弱甲硝唑的作用,影响疗效;与复合维生素B配伍应用可使土霉素的作用降低;与杆菌肽有配伍禁忌,不宜合用;与碳酸氢钠同用可能升高胃液pH值,而使土霉素的吸收减少、活性降低;与钙盐、铁盐或含金属离子钙、镁、铝、铁等的药物(包括中药)同用时可与土霉素形成不溶性络合物,减少药物的吸收。

【注意事项】土霉素肌内注射对组织刺激性较大,剂量过大或长期应用可诱发耐药细菌和真菌的二重感染,严重者引起败血症。本品应避光密闭,在凉暗的干燥处保存,忌日光照射。忌与含氟量多的自来水和碱性溶液混合。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药。

盐酸四环素

【性状】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色渐变深。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较强的刺激性,应现用现配。

【适应证】临床用途等与土霉素相似,但对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的作用较好,口服吸收优于土霉素。

【制剂、用法与用量】四环素片,0.125克/片、0.25克/片。内服、注射剂量同土霉素。

【配伍与禁忌】四环素与链霉素联用对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有协同作用;与利福平联用对革兰氏阳性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协同抗菌作用;与氯喹(抗原虫药)联用可增强抗原虫作用;与黄连素联用可产生相加性抗菌作用;氯化铵能酸化尿液,可增强四环素在泌尿系统中的抗菌作用。

四环素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用有拮抗作用;与磺胺嘧啶钠联用可增加肝、肾毒性;氯化钙、葡萄糖酸钙、乳糖酸红霉素、多黏菌素B、卡那霉素、两性霉素B、肝素、维生素C和氨茶碱等均不宜与四环素配伍,以免产生沉淀或降效;硫酸锌可使四环素的吸收降低50%;碳酸氢钠会影响四环素的吸收而使其疗效降低;四环素与复合维生素B合用,将使四环素的作用降低;四环素会降低维生素K3的凝血效果;含鞣质的中药与四环素合用可产生化学变化,使四环素失去抗菌活性,所以不宜同服;与含碱性成分的中药联用会影响四环素的药效,降低疗效。

【注意事项】 盐酸四环素水溶液为强酸性,刺激性大,不宜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时勿漏出血管外。

盐酸金霉素(氯四环素)

【性状】金黄色或黄色结晶,遇光色渐变深,微溶于水,水溶液不稳定。

【适应证】与土霉素相似。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较土霉素好。亦可用作饲料添加剂。

【制剂、用法与用量】粉剂,内服,羔羊10~2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

【配伍与禁忌】与氨丙啉可联合使用;泰妙菌素与金霉素以1∶4比例配伍混饲,可治疗禽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肺炎,对支原体性肺炎、支气管炎、败血波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所引起的肺炎疗效显著。

金霉素与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有拮抗作用,不宜配伍;与喹乙醇、土霉素、螺旋霉素、卡那霉素、恩拉霉素、北里霉素、维吉尼霉素、黄霉素和杆菌肽有配伍禁忌,不宜合用;维生素B2可降低金霉素的作用,故不宜混合应用;维生素C对金霉素有灭活作用,金霉素又可使维生素C在尿中的排泄变快,故不宜配伍;含钙、铁、铝、镁、锌等离子的药物可阻滞金霉素的吸收,使其疗效降低。

【注意事项】同土霉素。

盐酸多西环素(强力霉素、脱氧土霉素)

【性状】淡黄色或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较四环素、土霉素稳定。

【适应证】抗菌谱与其他四环素类相似,体内、外抗菌活性较土霉素、四环素强。细菌对本品与土霉素、四环素等存在交叉耐药性。主要用于治疗畜禽的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

【制剂、用法与用量】片剂,0.05克/片、0.1克/片,胶囊,0.1克/粒,内服,羔羊3~5毫克/千克体重,1天1次,连用3~5天;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针,0.1克/支、0.2克/支,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1~2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

【配伍与禁忌】维生素C对盐酸多西环素有灭活作用,同时多西环素又可使维生素C在尿液中排泄变快,故不宜配伍;盐酸多西环素与利福平联用时可降低盐酸多西环素的抗菌作用。其他配伍参见土霉素。

【注意事项】同土霉素。

(5)酞胺醇类药物。

甲砜霉素(甲砜氯霉素、硫霉素)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在无水乙醇中略溶,在水中微溶。

【适应证】属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敏感病原体(如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巴氏杆菌、炭疽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肝胆系统感染等。

【制剂、用法与用量】粉剂,0.5克/10克、2.5克/50克、5克/100克,内服,10~2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

【配伍与禁忌】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可促进甲砜霉素的吸收。

甲砜霉素与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合用有拮抗作用;与四环素类药物有部分交叉耐药;与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有拮抗作用;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呈拮抗效应且增加耳、肾毒性;与氟喹诺酮类药物配伍联用,药效降低,甚至可增加副作用;与维生素K有配伍禁忌,不宜联用;莫能菌素、盐霉素等聚醚类药物与甲砜霉素有配伍禁忌,不宜联用;与碱性药物不宜同用和配伍注射,以免甲砜霉素失效。

【注意事项】本品有血液系统毒性,主要为可逆性的红细胞生成抑制。本品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对疫苗接种期间的动物或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的动物应禁用。本品长期口服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出现维生素缺乏或二重感染症状。 休药期为28天。

氟苯尼考(氟甲砜霉素)

【性状】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极微溶于水,能溶于甲醇、乙醇。

【适应证】本品为动物专用的广谱抗菌药物,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泛。常用于治疗巴氏杆菌和嗜血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乳腺炎和腐蹄病。

【制剂、用法与用量】注射液,0.6克/2毫升、0.25克/5毫升、0.5克/5毫升、1克/10毫升,肌内注射,一次量,2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连用3~5天;粉剂,每袋50克(1克)、50克(2.5克)、50克(5克)、50克(10克),内服,20~3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

【配伍与禁忌】参见甲砜霉素。

【注意事项】本品忌用于哺乳期和孕期的母羊。

(6)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难溶于水,乳糖酸盐或硫氰酸盐则易溶于水。本品在碱性溶液中稳定且抗菌作用强,在酸性溶液中易失活。

【适应证】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其他敏感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炭疽杆菌、丹毒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及支原体感染,如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丹毒、呼吸道病、传染性滑膜炎、坏死性肠炎等。

【制剂、用法与用量】片剂,每片0.1克(10万单位)、0.125克(12.5万单位)、0.2克(20万单位)、0.25克(25万单位),内服,羔羊每天6.6~8.8毫克/千克体重,均分为3~4次内服;硫氰酸红霉素粉,每瓶100克(含量5克,500万单位)、每袋200克(含量5克,500万单位),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羊2~4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

【配伍与禁忌】碱性药物可减少红霉素在胃酸中的破坏,并增强抗菌效力;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有协同免疫抑制作用,增强消炎效果;红霉素与维生素D有协同作用。

红霉素忌与酸性物质配伍;红霉素的水溶液遇铁、铜、铝、锡等离子可形成络合物而减效;红霉素对酰胺醇类和林可胺类药物的效应有拮抗作用,不宜同用;β-内酰胺类药物与红霉素联用时,可干扰前者的杀菌效能,故两者不宜同用;四环素与红霉素注射液配伍,溶液效价降低,并有混浊沉淀,且可加剧肝毒性;红霉素与恩诺沙星联用时药效降低;阿司匹林可使红霉素的抗菌作用降低,两药不宜同服;红霉素与喹乙醇联用毒性增强;红霉素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等不宜合用,有配伍禁忌;丙磺舒可降低红霉素的血药浓度;泰妙菌素与红霉素配伍联用可因竞争作用部位而减效;红霉素能抑制乳酸杆菌的活性,使乳酶生药效降低,同时也耗损了红霉素的有效浓度,不宜同时应用。

【注意事项】长期内服可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泰乐菌素(泰洛星)

【性状】 白色至浅黄色粉末,在水中微溶。其盐类易溶于水。

【适应证】 是畜禽专用的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支原体病及敏感菌引起的肠炎、肺炎、乳腺炎、子宫炎和螺旋体病等。也用于肉羊的抗病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

【制剂、用法与用量】注射用酒石酸泰乐菌素,6.25克/支,肌内注射,2~1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2次。

【配伍与禁忌】与土霉素等四环素类药物合用呈协同作用。

泰乐菌素可使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降低;酰胺醇类药物与泰乐菌素联用会因竞争结合位置而出现拮抗作用,并加重肝脏损害,若必须联用需间隔3~4小时;喹诺酮类药物与泰乐菌素联用,药效降低,副作用增加;泰妙菌素与泰乐菌素配伍联用,会因竞争作用部位而减效;喹乙醇、杆菌肽锌、恩拉霉素、北里霉素、维吉尼霉素、黄霉素、螺旋霉素和卡那霉素等均不宜与泰乐菌素配伍;泰乐菌素可使聚醚类抗球虫药物,如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洛西、海南霉素和马杜米星铵等的毒性增强。

螺旋霉素

【性状】白色至淡黄色粉末,味苦。微溶于水。乙酰螺旋霉素,性质较稳定,抗菌效能亦明显提高。

【适应证】对肺炎球菌、链球菌及支原体有较强的作用,可用于乳腺炎、胆囊炎和眼科感染等。

【制剂、用法与用量】螺旋霉素片、乙酰螺旋霉素片,每片0.2克或0.25克,口服,一次量, 20~5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皮下或肌内注射,10~5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

【配伍与禁忌】螺旋霉素不影响茶碱等药物的体内代谢,但可使茶碱作用增强,联用时应减少茶碱用量;泰乐菌素、卡那霉素、喹乙醇、杆菌肽锌、恩拉霉素、北里霉素、维吉尼霉素和黄霉素均不宜与螺旋霉素配伍。其余配伍与禁忌参见红霉素。

【注意事项】本品能损害肝脏和肾脏,故肝脏、肾脏功能不正常的动物慎用;由于排泄慢,对供人食用的动物,用药后需要较长的休药期方可屠宰上市。

(7)其他抗菌药物。

林可霉素 (洁霉素)

【性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微臭或特殊臭,味苦。易溶于水和甲醇。

【适应证】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耐青霉素的革兰氏阳性菌所引起的各种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败血症、乳腺炎、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

【制剂、用法与用量】片剂,每片0.25克(25万单位)、0.5克(50万单位),内服,1日量,30~60毫克/千克体重,分3~4次服;注射用盐酸林可霉素,0.6克(60万单位),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1日量,10~3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注射。

【配伍与禁忌】本品与大观霉素合用,对支原体病和大肠杆菌病呈协同作用;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并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但不可混合应用;庆大霉素与林可霉素联用可增强抗链球菌的作用;林可霉素可增强氨茶碱作用,联用时应减少氨茶碱用量。

本品不宜与红霉素合用,以免相互拮抗;与磺胺嘧啶钠、氨苄西林钠、青霉素钠(钾)配伍产生沉淀,不可联用;卡那霉素、新生霉素与林可霉素混合静脉注射,可发生配伍禁忌;氟苯尼考等酰胺醇类药物可与林可霉素竞争结合位置而产生拮抗作用;复合维生素B对林可霉素有灭活作用,故不宜混合注射;大黄可与林可霉素生成鞣酸盐沉淀物,降低林可霉素的生物利用度。

2.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1)氟诺酮类药物。

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

【性状】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味微苦。在水或乙醇中极微溶解。

【适应证】属于广谱杀菌药。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是目前兽医临床应用的氟喹诺酮类最强的一种;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也较强;对厌氧菌、绿脓杆菌亦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用于敏感菌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感染及支原体感染等的治疗。

【制剂、用法与用量】粉剂,每袋100克(100克含2克),内服,5~1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环丙沙星注射液,每瓶100克(含乳酸环丙沙星98克),一次量,肌内注射,2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连用2~3天。

【配伍与禁忌】与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卡那霉素等)联用对革兰氏阳性菌、肠杆菌及部分绿脓杆菌有协同作用;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时,因肾毒性增强,宜调整剂量,分别给药。

酰胺醇类药物、多西环素、大环内酯类药物与环丙沙星联用时可导致环丙沙星的抗菌活性降低,增加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环丙沙星可使茶碱清除率下降20%~30%,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1~2倍,易出现毒副作用,联用时须调整剂量;环丙沙星与含金属离子的药物联用可显著降低其抗菌活性,尤其是与含镁离子和铝离子的药物联用,几乎完全失去抗菌活性;与地塞米松、呋塞米、肝素、硫酸镁、甲基强的松龙配伍即产生沉淀。

【注意事项】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易致肝脏损害,且较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严重。长期并重复用药,可引起二重感染。用药期间应多饮水,且注意保持尿液的pH低于6.8,以免产生结晶尿。本品遇光易变质分解,应避光保存。

恩诺沙星(乙基环丙沙星)

【性状】微黄色或淡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遇光渐变为橙红色。在水中极微溶解。

【适应证】属于第三代动物专用广谱杀菌药。本品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和球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支原体属和衣原体也有很好的效果。肌内注射后吸收迅速,可在所有组织和体液中广泛分布。用于畜禽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沙门杆菌病、支原体肺炎、胸膜肺炎、乳腺炎、子宫炎等。

【制剂、用法与用量】可溶性粉,100克含2.5克;片剂,2.5毫克/片、5毫克/片,内服,一次量,羔羊,2.5~5毫克/千克体重,1天2次,连用3~5天;针剂,10毫升含50毫克、250毫克,100毫升含0.5克、1克、2.5克、5克,肌内注射,2.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2次,连用2~3天。

【配伍与禁忌】与安普霉素联用,抗菌活性增强,呈协同作用;丙磺舒可降低肾清除率,使恩诺沙星的血药浓度升高;与甲氧苄啶等磺胺增效剂配伍联用可使恩诺沙星抗菌活性增强,且减少耐药性产生。

恩诺沙星有抑制肝药酶作用,与在肝脏中代谢的药物,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等合用,可使其清除率降低,血药浓度升高;氟苯尼考、甲砜霉素可拮抗恩诺沙星的抗菌活性,使其疗效降低;制酸药降低恩诺沙星在胃肠道中的吸收,不宜同用;与利福平联用可使恩诺沙星作用降低;与含金属阳离子,如铝离子、镁离子的药物合用可形成不溶性难吸收的络合物。

氧氟沙星(氟嗪酸、奥复星)

【性状】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遇光渐变色。

【适应证】同恩诺沙星。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优点。对使用其他喹诺酮类药物效果欠佳的畜禽细菌病,应用本品效果良好,是目前防治畜禽细菌病,尤其是急、慢性呼吸道病及顽固性腹泻的首选药物。

【制剂、用法与用量】粉剂,每包50克(含1克);针剂,每10毫升0.1克、0.2克;片剂,每片0.1克;溶液,每100毫升含2.5克、4克。用法用量同环丙沙星。

【配伍与禁忌】与含金属离子的药物联用可降低氧氟沙星的抗菌作用;避免与制酸剂、碱性药物同时服用。

(2)磺胺类药物。

磺胺嘧啶(大安、SD)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遇光色渐变深。在水中几乎不溶。

【适应证】常用于脑部细菌性感染、出血性败血症及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感染。本品吸收快而排泄较慢,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血中浓度高,易扩散进入组织和脑脊液,是本类药物中治疗脑部细菌性感染的首选药物。

【制剂、用法与用量】片剂,每片0.5克,内服,首次用量,0.14~0.2克/千克体重,维持量减半,每天2次;注射液,10毫升(1克)、50毫升(5克)、100毫升(10克),肌内或静脉注射,一次量,70~10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2次,连用2~3天。

【配伍与禁忌】薄荷醇和冰片具有促进磺胺嘧啶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可减少对血脑屏障结构的损伤。其他配伍参见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的合理配伍:与黏菌素配伍,用于耐药性绿脓杆菌感染,有协同作用,但不可置于同一容器内。抗菌增效剂与磺胺类药物配伍联用,可使作用显著增强,甚至从抑菌变为杀菌。与制霉菌素可产生协同作用。喹啉类药物与磺胺类药物联用可提高抗原虫效果。黄连素与磺胺类药物联用可产生相加性抗菌作用。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或水溶液呈碱性,因此不可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合用;不可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碳酸氢钠、氢化可的松、青霉素G、氯化钾、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维生素B6(吡哆素)、酚磺乙胺、阿托品和红霉素等配伍联用。其他参见磺胺类药物的配伍禁忌。

磺胺类药物的配伍禁忌:遇氨基糖苷类将产生混浊或沉淀,与四环素类配伍联用可增加肝、肾毒性,可使四环素类药物发生解离而造成溶解度下降、吸收减少、药效降低;可降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并使其肾毒性增强;使青霉素类药物作用减弱,但联用治疗放线菌有协同作用,须间隔给药;与喹诺酮类配伍联用,肾毒性增加;与普鲁卡因、苯佐卡因、丁卡因合用降低磺胺类抗菌效果;抗酸剂、矿物油可阻碍磺胺药的吸收且使其减效;与乳酶生、酵母等活菌制剂合用,将显著减弱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磺胺类药物可使苯妥英钠血药浓度增高,而致苯妥英钠中毒;可使硫喷妥钠麻醉及呼吸抑制加强;可使香豆素类血药浓度提高而加强抗凝血作用和出血;与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配伍,易析出结晶;也不宜用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滴注;与硫酸镁等各种泻药配伍,可减弱或清除磺胺药的作用;尿酸化剂与酸性药物,如氯化铵、乌洛托品,可使磺胺类药物的尿结晶发生率增多;氨茶碱可与磺胺类药物竞争蛋白结合部位,两药联用时氨茶碱血药浓度增高,应注意调整剂量;核酸、氨基酸、叶酸等均可使对氨苯甲酸含量增加,从而减弱磺胺药的抗菌作用;对氨基水杨酸钠可拮抗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活性; 维生素C可使磺胺类药物总排泄量减少,易造成磺胺类药物在肾脏中形成结晶(小剂量维生素C无影响);与莫能霉素、盐霉素联用可引起中毒。磺胺类药物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而出现贫血、出血症等;与两性霉素B配伍联用,肾毒性增加;氯化钙使磺胺类药物的作用减弱,毒性增强;硼砂可降低磺胺类药物的吸收,使其降低疗效;神曲可拮抗磺胺类药的抑菌作用;麦芽与磺胺类药物并用可降低后者的抗菌活性;山楂、乌梅、山萸肉、五味子、川芎含有机酸的中药,可使尿酸化,减少了磺胺类药物的排泄,降低了其溶解度,增加了磺胺结晶的形成;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如白芍、赤芍,可影响磺胺类药物代谢速度,加重肝脏损伤,发生中毒性肝病。

【注意事项】磺胺类药物的注意事项:首次量要加倍;如有中毒应立即停药,并供给充足饮水;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磺胺甲唑(新诺明、SMZ)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水中几乎不溶。

【适应证】抗菌谱与磺胺嘧啶相近,但抗菌作用较强,排泄较慢,作用维持时间长,适用于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等。与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合用,其抗菌作用明显增强,疗效与四环素、氨苄西林相近,临床应用范围也相应扩大。

【制剂、用法与用量】片剂,每片0.5克;注射液,每支5毫升(2克),内服或肌内注射,羊,首次量0.1克/千克体重,维持量0.07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复方新诺明片,内服,羊20~2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连用3天。

【配伍与禁忌】咪康唑与复方磺胺甲唑联用,可增强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效力;左旋咪唑与复方磺胺甲唑配伍联用治疗弓形虫病,可破坏虫体,减少抗原刺激,改善症状。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可加强或延长复方磺胺甲唑的作用,使血药浓度升高,增强药效和不良反应;磺胺甲唑可使茶碱血浓度明显增高。

【注意事项】本品肾毒性较大,应用时宜与碳酸氢钠同服,并供给充足饮水。

磺胺二甲嘧啶(SM2)

【性状】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水中几乎不溶,在乙醇中略溶。

【适应证】抗菌力较强,但比磺胺嘧啶稍弱,有抗球虫作用。用于防治巴氏杆菌病、乳腺炎、子宫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等。

【制剂、用法与用量】片剂,每片0.5克,内服,0.05克/千克体重,每天1~2次,首次用量加倍;注射液,0.4克/2毫升、1克/5毫升、2克/10毫升,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1次量,7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2次,连用2~3天。

【配伍与禁忌】参见磺胺类药物。

【注意事项】本品应用可以不加碳酸氢钠。其他参见磺胺类药物。

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5-甲氧嘧啶、消炎磺、长效磺胺,SMD)

【性状】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水,其钠盐溶于水。

【适应证】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如化脓性链球菌、沙门杆菌和肺炎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尿路感染疗效显著。对生殖、呼吸系统及皮肤感染也有效。与TMP合用可增强疗效。

【制剂、用法与用量】片剂,0.5克/片,内服,首次量50~10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2次,连用3~5天;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片,0.5克/片,内服,首次量25~5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3次,连用3~5天;复方注射液,每支10毫升(磺胺对甲氧嘧啶1克+甲氧苄啶0.2克)、10毫升(磺胺对甲氧嘧啶2克+甲氧苄啶0.4克),肌内注射(以磺胺对甲氧嘧啶计),15~2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2次,连用2~3天。

【配伍与禁忌】与甲氧苄啶按5∶1比例配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的抗菌活性可增强10~30倍;与二甲氧苄啶合用后的增效较其他磺胺类药物显著。其他参见磺胺类药物。

【注意事项】参见磺胺类药物。

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制菌磺、泰灭净,SMM、DS-36)

【性状】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水,其钠盐溶于水。

【适应证】是体内外抗菌作用最强的磺胺药,对球虫和弓形虫也有显著作用。用于防治各种敏感菌所致的畜禽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等。局部灌注可用于治疗乳腺炎、子宫炎等。与TMP合用可增强疗效。

【制剂、用法与用量】片剂,0.5克/片,内服,0.025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首次量加倍;针剂,1克/10毫升,肌内注射,0.05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

【配伍与禁忌】【注意事项】参见磺胺类药物。

磺胺脒(SG)

【性状】白色针状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无味,遇光易变色。微溶于水。

【适应证】内服吸收少,在肠内可保持较高浓度。适用于防治肠炎、腹泻等细菌性感染。

【制剂、用法与用量】磺胺脒片,0.5克/片,内服,羔羊,0.12克/千克体重,每天2~3次。

【配伍与禁忌】参见磺胺类药物。

【注意事项】用量过大或肠阻塞、严重脱水等患畜应用易损害肾脏。成年反刍动物少用。

琥珀酰磺胺噻唑(SST)

【性状】白色或微黄色晶粉。不溶于水。

【适应证】内服不易吸收,在肠内经细菌作用后,释出磺胺噻唑而发挥抗菌作用。抗菌作用比磺胺脒强,副作用也较小。用途同磺胺脒。

【制剂、用法与用量】琥珀酰磺胺噻唑片,0.5克/片。用法用量同磺胺脒。

【配伍与禁忌】【注意事项】同磺胺脒。

酞磺胺噻唑(酞磺噻唑PST)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在乙醇中微溶,在水或三氯甲烷中几乎不溶,在氢氧化钠试液中易溶。

【适应证】内服不易吸收,并在肠道内逐级释放出磺胺噻唑而呈现出抑菌作用。抗菌作用比磺胺脒强,副作用也较小。主要用于幼畜和中小动物肠道细菌感染。

【制剂、用法与用量】酞磺胺噻唑片,0.5克/片,内服,羔羊0.1~0.15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连用3~5天。

【配伍与禁忌】【注意事项】同磺胺脒。

磺胺甲氧达嗪

【性状】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水。

【适应证】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李氏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制剂、用法与用量】片剂,0.5克/片、1克/片,内服,首次量,50~100毫克/千克体重,维持量减半,每天2次,连用3~5天。

【配伍与禁忌】【注意事项】同磺胺嘧啶。

(3)二氨嘧啶类抗菌增效剂。

甲氧苄啶(甲氧苄氨嘧啶、三甲氧苄氨嘧啶,TMP)

【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水中几乎不溶。

【适应证】抗菌谱广,TMP的抗菌作用与磺胺类相似而效力较强。本品与磺胺药的复方制剂,对畜禽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多种感染和皮肤感染、创伤感染、急性乳腺炎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制剂、用法与用量】片剂,0.5克/片,内服或肌内注射,1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本品与各种磺胺药的复方制剂配比为1∶5。

【配伍与禁忌】与磺胺类药物配伍联用可增强疗效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利福平、黄连素联用有协同抗菌作用;与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麦迪霉素等联用,在体外试验发现有增效作用;与青霉素、土霉素联用有显著增效作用;与林可霉素有协同作用,可增强抗菌效力,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多西环素联用对少部分菌株有协同和累加抗菌作用,对大部分菌株无增效作用;与黏菌素类药物联用增效作用达2~32倍,且对绿脓杆菌有协同作用;与喹诺酮类药物联用增效作用显著,药物副作用亦低于单独用药。

与四环素联用,体外试验无增效作用;与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长期联用,可引起贫血、血小板降低或白细胞减少。

【注意事项】细菌对本品易产生耐药性,一般不单独应用,常与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唑、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磺胺对甲氧嘧啶)等按1∶5的比例联用。

二甲氧苄啶(二甲氧苄氨嘧啶,DVD)

【性状】白色或类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在水中微溶。

【适应证】抗菌作用与甲氧苄啶相似,但抗菌效力稍弱。口服后吸收差,血中最高浓度仅为甲氧苄啶的1/5,在胃肠道内可保持较高浓度。因此,用作肠道磺胺增效剂比甲氧苄啶优越。若与磺胺类药物或某些抗生素合用,增效作用明显。用于防治畜禽球虫病及肠道感染等。

【制剂、用法与用量】 本品常与各种磺胺类药物制成复方(增效)制剂,如片剂、预混剂等,可参见各磺胺类药物的介绍。

【配伍与禁忌】参见甲氧苄啶的合理配伍。

3.抗病毒药物

黄芪多糖注射液

【性状】黄色或黄褐色液体。本品含有黄芪多糖、灵芝多糖、绿原酸、干扰素、大青叶等。

【适应证】羊痘(体温41~42 ℃,结膜发红、肿胀、脓性渗出)、提高免疫力。

【制剂、用法与用量】注射剂,每支10毫升(黄芪多糖5克、灵芝多糖3克),肌内或静脉注射,一次量,羊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每天2次,重症加倍。

【配伍与禁忌】与强心苷、利尿剂、干扰素、人参、苦参、金银花、麻黄、防风、党参、益母草、生地、当归、山豆根、柴胡等联用有协同作用;不宜与青霉素、黄连、玄参等配伍。

【注意事项】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药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畜禽刀豆素

【性状】白色疏松团块,遇水可迅速溶解。本品为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节药。

【适应证】用于防治各种因感染病毒、细菌及其混合感染引起的高热不退或反复高热,预防产后感染,用于治疗家畜传染性胃肠炎、口蹄疫,圆环病毒病、轮状病毒病、精神沉郁等病毒性疾病。

【制剂、用法与用量】冻干剂,500万单位/瓶。每支本品用5毫升生理盐水或黄芪多糖注射液稀释注射,每千克体重0.005~0.01毫升(每支本品可用于羊500~1 000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2~3天,重症加倍。混饮,稀释后溶于饮水中,每天1次,连用3~5天。

【配伍与禁忌】不得与酸碱溶液同时注射。

【注意事项】开启后一次性用完,有污染、混浊或变色勿用;避光2~8 ℃,有效期2年。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