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由媒介昆虫传播的反刍动物的非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患病动物充血、水肿和出血。羊患该病的特征是发热、消瘦、口腔损伤、跛行,经常有相当高的死亡率,从而造成羔羊的严重损失。牛通常是中度的病症,死亡率低。有时只有将牛的病料接种绵羊才可诊断出牛患了该病。在非洲常将蓝舌病与口蹄疫相混淆。
病原学:病原体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adea)、环状病毒属(Orbivirus),属于该属的还有鹿流行性出血热病、茨城病(Ihraki)等病毒,这些病毒具有群(间)特异性抗原,可借助血清学方法,如补体结合、琼脂凝胶双向扩散沉淀、荧光抗体试验等来证明。BTV对6.0以下的pH环境很敏感,对脂溶剂也有一定敏感性,但不如其他一些虫媒病毒那样敏感;在4℃或-70℃很稳定,但在-20℃很快失去其感染性。BTV在肌肉组织、内脏器官或腐败材料中不能存活,这类材料也不能传播该病,已知有20多个血清型。
宿主:病毒分离表明,自然感染的动物有绵羊、牛、山羊、白尾鹿、骡鹿、大角羊、叉角羚羊、驼鹿、山瞪羚、大弯角羚、麂和(北美)野牛。血清学反应在很多其他种类反刍动物中也检测出来。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对牛和鹿可引起相同症状,但对绵羊却无致病性,尽管该病毒与BTV密切相关。
传播:在美国是由媒介昆虫库蠓(Culicoides variipennis)传播的,该昆虫媒介的最大传播能力可在吸食病毒血症动物血液后维持10~14天,BTV在该昆虫体内繁殖,特别是在唾液腺中。BTV不通过接触传播,但可通过从感染动物转输血液而传播。已查明可由感染的母牛传给子宫中的犊牛而形成垂直传播。感染的公牛可将BTV排到精液中,并可作为携带者长期带毒。
临床症状:
绵羊:潜伏期6~8日,之后出现沉郁、发热、白细胞减少、流涎、口腔充血、黏膜充血和肿胀;唇、牙床、舌部(有时)发生溃疡。蹄冠和蹄板发炎导致蹄腐烂。可见水肿、斜颈、呕吐。感染母羊可发生流产或产出畸形羔羊,整个易感绵羊群的发病率达80%~100%;而死亡率则有较大变动,从0到50%不等。
牛:基本上是隐性感染。通常表现明显全身症状的少于5%,病死率很低,低于5%。感染后的60~80天才可看到临床症状。常见症状为发热、白细胞减少、肌肉发炎、流涎、充血、口黏膜和其他体表部分特别是乳头充血肿胀,溃疡见于牙床、门齿后,有时见于舌尖;蹄冠炎、蹄板炎、表皮脱落,产奶动物乳头结痂、不孕、流产、产出畸形或体弱犊牛。
大体剖检病变:
绵羊:作为继发性肺炎的结果,绝大部分死亡。可见严重的两侧性支气管小叶肺炎,这么高的病死率与吸入呕吐物有关。羊可因病毒的急性感染而死亡并表现出心脏出血,骨骼肌水肿、出血和坏死,淋巴结肿大、水肿、充血或出血,脾和肝脏肿大、充血。先天感染的羔羊遭致广泛的脑发育不全,引起积水性无脑。
牛:大部分死亡是由于继发性肺炎,某些病例可因广泛的胃肠道变性而死亡。犊牛的先天性感染可引起各种畸形,积水性无脑、瞎眼、暂时性共济失调、关节弯曲和脊椎侧凸。
诊断:季节性发病,病例主要见于温带的晚夏或早秋。在亚热带则全年发病或经常在春季或早夏的几个月发病。
绵羊:易感群发病率很高,在流行区或以前的感染群,仅限于侵害羔羊。通常可见到典型临床症状。
牛:在流行区发病率很低,在仅有一两病例的地域,该病可能已广泛传播到每个群。在地方性流行区该病呈散发,每年可见到少量病例,但并不常见。口部病变明显,并多限于口腔的前部。
鉴别诊断:
传染性脓疱(CE):病变属增生性的,而BT是溃疡性的。CE的暴发常在初霜后的秋季。
口蹄疫:BT不发生水泡。口蹄疫的后期病变可能难以与BT的溃疡相区别。
光过敏症:康复期病例往往难以鉴别。当动物处于阳光曝晒时,BT病会更加严重。光过敏症一般没有口部病变,仅限于无色部位受害。而BT对有色部位也有损害。光过敏不出现高热。
肺炎:患BT时可继发肺炎。当晚夏和初秋由于肺炎出现高死亡率时,可考虑BT。
多发性关节炎、蹄腐烂和蹄脓肿:易与BT引起的跛行相混淆。BT感染和侵害敏感的蹄板,容易导致蹄脓肿。
羊蝇蛆:易与BT的卡他性炎症相混淆。常常不具有高热或BT的其他症状。
白肌病:可能与BT引起的肌肉坏死相混淆,白肌病通常是两侧对称的,BT则不是这样。
牛的BVD-黏膜病(MD):鉴别起来困难。BT的皮肤损害是干燥、片状和脱皮性的,而MD常常引起湿疹。BT可侵害各种年龄的牛,而MD仅见于较年轻的牛,MD病畜几乎全部死亡,而BT病例大部分可以康复。
IBR:BT一般无呼吸症状,但严重的病畜也可有肺炎。IBR多发于初霜后。
水泡性口炎:BT病例无水泡症状;水泡性口炎的传播要慢得多。
恶性卡他热:眼部病变一般不见于BT,尽管可能有结膜炎和流泪。恶性卡他热一般都致死。淋巴结肿大一般在BT病例中看不到。
Ibaraki(茨城病):它是与BT病相类似的牛流行病,是在日本得以确认的。
实验室确诊的样品采集:
病毒分离用的样品: 肝素或枸椽酸钠抗凝的新鲜全血,从刚死动物体采集的新鲜组织,红骨髓、肝脏、心血不要冻结,湿冰保存运送;双份血清:供BTV感染,以及使用各种血清学方法进行推断性诊断用。从血凝块析出血清后冻结。
实验室确诊:
病毒分离:绵羊接种不再作为常规使用。鸡胚静脉接种。病毒分离株经组织培养可获得,用荧光抗体方法进行鉴定。
血清学试验:
1.改良的直接补体结合反应;
2.琼脂凝胶沉淀试验;
3.蚀斑减数血清中和试验(用以鉴定血清型);
4.荧光抗体试验;
5.凝胶溶血试验(鉴别BT和EHD)。
图1绵羊感染初期流涎
图2羊鼻孔和唇周围结痂(BT)
图3羊唇和牙龈严重充血肿胀,牙床部口腔黏膜溃烂
图4舌和口腔发绀(BT)
图5蹄冠炎造成严重跛行(BT)
图6羊蹄冠带发炎
图7羊蹄冠带病变近观
图8羊蹄冠带上方宽的发红区
图9羊继发性巴氏杆菌性肺炎
图10牛灼烧状鼻镜
图11鼻孔边缘糜烂和结痂
图12牛鼻镜部出血、充血
图13牛鼻镜严重结痂、糜烂
图14牛灼烧状和鼻镜部脱皮
图15牛口腔黏膜严重充血
图16产奶牛广泛的乳头病变
图17牛增厚和裂开的皮肤,见于严重口腔病变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