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是由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引起山羊的一种进行性、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羔羊脑炎,成年羊关节炎、间质性肺炎和硬结性乳腺炎。目前,许多国家都有本病的报道。1982年我国从英国进口山羊时,将本病带入。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仅在山羊间相互感染,无年龄、性别、品系间差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呈地方流行性。病山羊和隐性感染的山羊是主要传染源。本病可由直接接触感染,或经乳、唾液、粪尿及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感染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也可能通过生殖道和呼吸道感染。
2.临床症状
(1)脑脊髓炎型:主要发生于2~4月龄山羊羔,育成羊和成年羊也有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3~8月间,与晚冬和春季产羔有关。病初,羊精神沉郁,跛行,共济失调,一侧后肢不敢负重,反射亢进。之后,后肢甚至四肢轻瘫,转圈,头部抽搐和震颤,角弓反张,斜颈,有的还出现四肢划动。羔羊一般无体温变化。有时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或双目失明。病程半月至1年。个别耐过病例留有后遗症。少数病例兼有肺炎或关节炎症状。
(2)关节炎型:主要发生于1岁以上的成年山羊,病程1~3年。典型症状是腕关节肿大和跛行,即所谓的“大膝病”。膝关节和跗关节也可患病。病情逐渐加重或突然发生。病初,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湿热、波动、疼痛,有轻重不一的跛行,进而关节肿大如拳,活动不便,常见前膝跪地爬行。有时病羊肩前淋巴结肿大。穿刺检查关节液呈黄色或粉红色。
(3)间质性肺炎型:较少见。无年龄限制,主要见于成年山羊,病程3~6个月。病羊进行性消瘦,咳嗽,呼吸困难,胸部叩诊有浊音,听诊有湿性啰音。如无细菌继发感染,则无体温反应。
(4)硬结性乳腺炎型:主要见于哺乳母羊。多发生于分娩后的1~3天,乳房坚实或坚硬,肿胀,少乳或无乳,无全身反应。采集乳腺炎病例的乳汁经菌检无细菌感染。个别羊的产奶量可恢复到正常。
3.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四肢关节及肺脏,其次是乳腺。
(1)脑和脊髓病理变化:主要发生于小脑和脊髓的白质,在前庭核部位将小脑与延脑横断,可见一侧脑白质中有5毫米大小的棕红色病灶。
(2)关节病理变化:患病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有波动,皮下浆液渗出,关节囊肥厚,滑膜常与关节软骨粘连。关节腔扩张,充满黄色或粉红色液体,其中悬浮纤维蛋白条索或血凝块。滑膜表面光滑,或有结节状增生物。慢性病例,透过滑膜常可见到软组织中有钙化斑。
(3)肺脏病理变化:轻度肿大,质地坚实,表面散在灰白色小点,切面有大叶性或斑块状实变区。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空虚或充满浆液及黏液。
(4)乳腺病理变化:在感染初期,血管、乳导管周围及腺叶间有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随后出现大量浆细胞,间质常发生局灶性坏死。
(5)肾脏病理变化:少数病例,肾脏表面有直径1~2毫米的灰白色小点,镜检可见广泛性的肾小球性肾炎。
4.实验室检查 确诊需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
(二)防治
本病目前尚无疫苗和有效治疗方法。加强进口检疫,禁止从疫区(疫场)引进种羊。引进种羊前,应先做血清学检查,运回后隔离观察1年,其间再做两次血清学检查(间隔半年),均为阴性才可混群。对感染羊群应采取检疫、扑杀、隔离、消毒和培育健康羔羊群的方法进行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