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毒血症(“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其临诊特征为急性死亡,肾脏软化,甚至如泥状。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常在春末夏初或秋末冬初饲料改变时被诱发,多呈散发,在发病羊群内可流行1~2个月。在雨季、气候骤变、低洼地区放牧或缺乏运动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本病开始来势凶猛,以后逐渐缓和或平息。绵羊和羔羊发生较多,山羊较少,常以2~12月龄、膘情较好的羊多发。病羊和带菌羊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菌为土壤常在菌,也存在于污水中。羊采食被芽孢污染的饲草或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2.临床症状 本病发生突然,很快死亡。病羊死前步态不稳,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全身肌肉震颤,磨牙,甩头,倒地抽搐,头颈后仰,左右翻滚,口鼻出现白色泡沫,可视黏膜苍白,四肢和耳尖发凉,哀鸣,昏迷死亡。体温一般不高,但有血糖、尿糖升高现象。
3.病理变化 肾脏软化如泥样,一般认为是一种死后的变化。体腔积液,心脏扩张,心内、外膜有出血点。皱胃内有未消化的饲料,肠道特别是小肠充血、出血,严重者整个肠段肠壁呈血红色或有溃疡。肺脏出血、水肿,胸腺出血,脑膜血管努张。
4.实验室检查 确诊的依据有在肾脏和其他实质脏器内发现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内发现大量本菌,并在小肠内检出ε毒素,尿中发现葡萄糖。
(二)防治
1.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夏季避免羊过食青绿多汁饲料,秋季避免采食过量结籽牧草,注意精、粗、青料的搭配,避免突然更换饲料或饲养方式,搞好圈舍卫生,提供良好环境条件,多运动。
(2)免疫接种。每年定期接种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三联疫苗,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疫苗(羊厌气菌五联菌疫苗,无论大小羊,均皮下或肌内注射5毫升,保护期半年以上),或羊厌氧菌七联干粉疫苗(稀释后,无论大小羊,均皮下或肌内注射1毫升,保护期半年以上)。初次免疫后,需间隔2~3周再加强1次。
2.治疗 病死羊及时焚烧或深埋,防止病原扩散;隔离病羊,抓紧治疗,环境彻底消毒;羊群紧急接种疫苗,并迅速转移到高燥牧地放牧,减少青饲料,增加粗饲料,注意饮水卫生。治疗原则为早期诊断,早期抗菌治疗。
【处方1~处方4】 参考羊快疫。
【处方5】 苍术10克,大黄10克,贯众5克,龙胆草5克,玉片3克,甘草10克,雄黄(另包)1.5克,将前六味水煎取汁,混入雄黄,一次灌服,灌药后再加服一些食用植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