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又叫日本分体吸虫病,是有分体科分体属的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牛、羊、猪、犬等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所致的一种严重地方性寄生虫病。其临床特征为急性或慢性肠炎、肝硬化、严重腹泻、贫血、消瘦。主要在我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广为流行,严重危害人畜健康。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在钉螺滋生和钉螺阳性率高的地区,多在夏、秋季节,通过接触含尾蚴的疫水感染。
2.临床症状
(1)急性型。病羊体温升高至40 ℃以上,间歇热,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急性感染20天后发生腹泻,粪便中含有黏液和血液,消瘦,贫血,衰弱无力。严重者站立困难,全身虚脱,最终死亡。
(2)慢性型。病羊食欲时好时差,精神较差,有的病羊腹泻,粪便带血,极度消瘦,贫血。感染的母羊不孕或流产,羔羊生长发育受阻。轻度感染时无明显症状。
3.病理变化 基本病变为虫卵沉积在组织中所引起的虫卵结节。虫卵结节常发生于肝脏和直肠。在肝脏表面可见粟粒大到高粱米大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结节,肝脏初期可能肿大,后期发生萎缩、硬化。严重感染时,肠道各段均可找到虫卵的沉积,特别是直肠病变更为严重,常出现小溃疡、瘢痕及肠黏膜肥厚,在肠系膜、大网膜、胃、心脏、肾脏、胰脏等处也可找到虫卵结节。
4.实验室检查
(1)虫卵检查。清晨从直肠采取粪便,经直接涂片法、集卵法和孵化法检出虫卵即可确诊。粪便沉淀孵化法最利于诊断,取粪30克,沉淀后将粪渣置于500毫升三角瓶内,加清水至瓶口,置室温孵化,在4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后用放大镜或肉眼观察,见有尾蚴即可确诊。
(2)虫体鉴定。剖检病羊,从肠系膜静脉收集虫体进行鉴定,可以确诊,日本分体吸虫雌雄异体,在肠系膜小血管中寄生时呈雌雄合抱状态。
另外,也可以利用间接血凝试验和变态反应确诊。
(二)防治
1.预防 消灭中间宿主钉螺。养食螺鸭子,改造低洼地,化学灭螺等;粪便堆积发酵,不使用新鲜粪便作肥料;管好水源,严防人、畜粪便污染水源;搞好饮水卫生,专塘用水或用井水;避免家畜接触尾蚴,在没有钉螺的地方放牧。
2.治疗
【处方】 吡喹酮片2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内服,可达99.3%~100%的治疗效果。
生理盐水500毫升,氨苄青霉素10~20毫克/千克体重;10%葡萄糖注射液100~50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0.5~1.5克,10%安钠咖注射液1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5天。
甘油20~30毫升,维生素D2磷酸氢钙片30~60片,干酵母片30~60克,健胃散30~60克,加水灌服,每天2次,连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