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来源:辈宠网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红眼病)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危害牛、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病羊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眼睛流出大量的分泌物,其后角膜混浊或呈乳白色、溃疡,甚至失明。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多发生在蚊蝇较多的炎热季节,一般是在夏、秋季5~10月,以放牧期发病率最高,进入舍饲期也有少数发病的,多为地方性流行。主要侵害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病羊和隐性感染羊是主要传染源。病羊的分泌物,如鼻涕、泪、奶及尿的污染物,均能散播本病,羊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而感染。蝇类或某种飞蛾可机械性传播本病。

2.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7天,主要表现为结膜炎和角膜炎。多数病羊先一眼患病,然后波及另一眼,有时一侧发病较重,另一侧较轻。发病初期呈结膜炎症状,流泪,羞明,眼睑半闭,眼内角流出浆液或黏液性分泌物,不久则变成脓性,使睫毛粘连,眼睑闭合。上、下眼睑肿胀、疼痛,结膜潮红,并有树枝状充血,个别病例的结膜上发生出血斑,其后发生角膜炎,结膜上的血管伸向角膜,在角膜边缘形成红色充血带,或在角膜上发生白色或灰色小点。由于炎症的蔓延,可继发虹膜炎。1~2天后,角膜出现混浊,甚至发生溃疡,形成角膜瘢痕。有时可波及全眼球组织,导致眼前房积脓或角膜破裂,晶状体可能脱落,造成永久性失明。病羊食欲减退,生长发育受阻,母羊拒绝哺乳。由衣原体致病的羊,还可见到角膜和结膜上的淋巴样滤泡、关节炎等。

(二)防治

1.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充足的营养。圈养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减少饲养密度。夏季注意灭虫和遮阳,施行严格的检疫、隔离和消毒制度。有条件的种羊场,应建立健康群。引入的羊,至少隔离60天,方可与健康者合群。发现病羊立即隔离,环境彻底消毒,防止疫情扩大。一般病羊若无全身症状,在半个月内可以自愈。

2.治疗 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隔离、早抗菌消炎。

【处方1】 1%~2%硼酸液洗眼,拭干后再用3%~5%弱蛋白银溶液滴入结膜囊中,每天2~3次。

【处方2】 在地塞米松眼药水中加入青霉素(0.5万单位/毫升),点眼,每天2~3次。

【处方3】 1%~2%黄降汞软膏,角膜混浊或角膜翳时眼内涂抹,每天1~2次。

【处方4】 红霉素眼膏涂于眼睑,每天2~3次。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