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口线虫病又称钩虫病,羊仰口线虫病是由钩口科仰口属的羊仰口线虫寄生于羊的小肠引起的以贫血为主要症状的寄生虫病。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多发于炎热的夏、秋季节,未驱虫或驱虫程序不科学的放牧羊群。
2.症状 病羊精神沉郁,进行性贫血,消化紊乱,顽固性腹泻,粪便带黑色,严重消瘦,有时下颌及颈下水肿。羔羊发育不良,生长缓慢,还有神经症状,如后躯软弱无力和进行性麻痹等,死亡率很高。死亡时红细胞数下降,血红蛋白降至30%~40%。放牧后,轻症症状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3.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贫血、水肿,皮下有胶冻样浸润,浆膜腔积液。血液色淡,清水样,凝固不全。肺脏有瘀血性出血和小点出血。心肌松软,冠状沟有水肿。十二指肠和空肠有大量乳白色或淡红色虫体,虫体游离于肠内容物中或附着在黏膜上,肠黏膜发炎,有出血点和小齿痕,肠内容物呈褐色或血红色。
4.实验室检查 用粪便直接涂片法或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虫卵大小为(79~97)微米×(47~50)微米,无色,壳厚,两端钝圆,内含8~16个卵细胞。或剖检发现虫体时,即可确诊。
(二)防治
1.预防 定期驱虫,保持圈舍干燥清洁,饲料和饮水应不受粪便污染,改善牧场环境,注意排水,不在湿地放牧。
2.治疗 治疗原则是积极驱虫,抗菌消炎,对症治疗。
【处方1、2】 同捻转血矛线虫病。
【处方3】 丙硫苯咪唑片(即阿苯达唑、抗蠕敏)5~15毫克/千克体重,全群内服,母羊妊娠前期禁用,或丙氧苯咪唑片10毫克/千克体重,芬苯达唑片(苯硫苯咪唑)20毫克/千克体重,全群内服。
生理盐水500~1 000毫升,氨苄青霉素50~100毫克/千克体重,10%安钠咖注射液10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5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0.5~1.5克。静脉注射,每天1~2次,连用2~3天。
甲硝唑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天。
12.5%止血敏注射液0.25~0.5克,肌内或静脉注射,每天2~3次,连用1~3天。
维生素B12注射液0.3~0.4毫克,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磺胺脒0.1~0.2克/千克体重,小苏打片5~10克,安络血片5~10毫克,次硝酸铋片2~4克,丙二醇或甘油20~30毫升,维D2磷酸氢钙片30~60片,加水灌服,每天2次,连用3~5天(实践检验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