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线虫病又叫网尾线虫病,羊网尾线虫病是由网尾属丝状网尾线虫寄生于绵羊和山羊的气管和支气管内引起的寄生虫病,所以也叫羊肺丝虫病。多见于潮湿地区,常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危害羔羊。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于冬季和潮湿牧地,成年羊和没有进行驱虫的放牧羊群感染率高。
2.临床症状 病羊的典型症状是咳嗽,一般发生在感染后的16~32天,咳嗽先在个别羊身上发生,相继整群发作。中度感染时,咳嗽剧烈而粗厉。严重感染时,呼吸浅表、迫促、痛苦,伸颈摆头,尤其在驱赶或夜间休息时,咳嗽最为明显,常在距离羊群近处可以听到明显的咳嗽声和拉风箱似的呼吸声,病羊鼻孔常流出黏液性或黏脓性分泌物,分泌物干后在鼻孔周围形成痂皮。随病程的发展羊逐渐消瘦,被毛枯干,贫血,头部、胸部和四肢水肿,体温无变化,呼吸加快和困难。
当病羊打喷嚏或阵发性咳嗽时,常咳出黏液团块,显微镜涂片检查可见有虫卵和幼虫。感染轻微的羊常为慢性经过,临床症状不明显。
3.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贫血。支气管中有黏液性、黏液脓性、混有血丝的分泌物团块,团块中有成虫、虫卵和幼虫。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并有小出血点,支气管周围发炎。有不同程度的肺脏膨胀不全和肺气肿。有虫体寄生的部位,肺脏表面稍隆起,呈灰白色,触诊时有坚硬感,切开时常可见到虫体。
4.实验室检查 漏斗幼虫检查法。取新鲜羊粪15~20克,置于直径10~15厘米的衬有金属筛的漏斗上,漏斗下端套以10~15厘米的橡皮管,末端接1根小试管,然后固定于漏斗架上,装置完毕后沿漏斗壁徐徐加入40 ℃温水,直至淹没粪球为止,静置1~3小时,幼虫即由粪中游出,沉入到小试管底部,然后吸取底部沉淀物镜检。如看到大量体长550~585微米,运动极为活跃,头端较圆,头部有一扣状结节的幼虫,即为丝状网尾线虫的第一期幼虫。欲详细观察,可滴加1滴碘液,待幼虫死后进行。
(二)防治
1.预防 在放牧前后各进行一两次驱虫,放牧季节根据情况再适当进行普遍驱虫,驱虫治疗后,应将粪便堆积,进行生物发酵处理; 成年羊与羔羊分群放牧,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轮牧,避免在低湿的沼泽地放牧。保持圈舍和饮水卫生,喂足草料,增强体质。有条件的可用虫苗预防。
2.治疗 治疗原则是正确诊断,积极驱虫,抗菌消炎。
【处方1、2】 同捻转血矛线虫病。
【处方3】 丙硫苯咪唑片(即阿苯达唑、抗蠕敏)5~15毫克/千克体重,全群内服,母羊妊娠前期禁用,或丙氧苯咪唑片10毫克/千克体重,芬苯达唑片(苯硫苯咪唑)20毫克/千克体重,全群内服。
青霉素5 万单位/千克体重,地塞米松注射液4~12毫克,注射用水5毫升,或5%氟苯尼考注射液5~20毫克/千克体重,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