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片形吸虫病
    来源:辈宠网

片形吸虫病又称肝蛭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的肝脏和胆管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临床特征为急性死亡,以及贫血、消瘦和水肿。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本病主要危害绵羊,特别是羔羊,山羊也时有发生。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温暖多雨的夏、秋季,特别是在低洼潮湿和椎实螺滋生的牧地多发。

2.临床症状

(1)急性型。多在秋季发病,病羊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腹胀,虚弱,容易疲倦,有时出现腹泻,迅速贫血,黏膜苍白,触诊肝区有压痛,数天死亡。

(2)慢性型。较常见,病羊食欲减退后废绝,逐渐消瘦,渐进性贫血,黏膜苍白,被毛粗乱,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在下颌、眼睑和胸腹下发生水肿。母羊乳汁稀薄,孕羊发生流产,一般经1~2月后发生恶病质死亡。

3.病理变化 肝脏肿大和出血,胆管像绳索样凸出于肝脏表面,胆管内壁有盐类沉积,胆管内膜粗糙,刀切时有沙沙声。在胆管中可发现虫体,常引发慢性胆管炎、慢性肝炎、贫血和黄疸。肺脏有时出现局限性的硬固结节。

4.实验室检查 用反复水洗沉淀法或尼龙筛淘洗法检查虫卵,如发现大量虫卵,结合症状,即可做出诊断。急性病例通常查不到虫卵,可进行剖检,在肝脏或其他器官内找到幼虫进行诊断。

(二)防治

1.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饮水和饲草卫生,增强羊的抗病能力,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1∶50 000硫酸铜溶液喷洒灭螺),放牧应选坡地,避免在低湿牧地放牧,防止羊群被感染。

(2)定期驱虫。一般每年要进行三次驱虫。在春季椎实螺活动以前,用杀成虫的药物进行第一次驱虫,驱虫后粪便要进行生物热发酵处理;在7~9 月用杀幼虫的药物进行第二次驱虫,以杀死侵入体内的多数幼虫,减少或阻止其发育为成虫;在11~12 月,用对杀成虫和幼虫都有效的药物进行第三次驱虫,以保护羊群安全过冬。

2.治疗 治疗原则为正确诊断,积极驱虫,对症治疗。

【处方1】 三氯苯唑(肝蛭净)片5~1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对成虫和童虫有效,急性病例5周后应重复给药一次,泌乳羊禁用。

【处方2】 丙硫苯咪唑片(即阿苯达唑、抗蠕敏)5~15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母羊妊娠期禁用。

【处方3】 氯氰碘柳胺片,1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或氯氰碘柳胺注射液5~10毫克/千克体重,深部肌内注射。

【处方4】 溴酚磷(蛭得净)片,12~16毫克/千克体重,内服,对成虫和童虫有效。

【处方5】 硝碘酚腈(虫克清)片,3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或硝碘酚腈注射液10~15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对幼虫作用不佳,内服不如注射有效。

【处方6】 必要时用,并配合处方1~处方5。

甘油20~30毫升,维D2磷酸氢钙片30~60片,干酵母片30~60克,安络血片5~10毫克,健胃散30~60克,加水灌服,每天2次,连用3~5天。

生理盐水500毫升,氨苄青霉素10~20毫克/千克体重;10%葡萄糖注射液100~5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5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0.5~1.5克,10%安钠咖注射液1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5天。

维生素B12注射液0.3~0.4毫克,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呋塞米注射液(速尿针)0.5~1毫克/千克体重,水肿时肌内注射,每天1~2次,连用3天。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