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吸虫病又称复腔吸虫病,是由双腔属的矛形双腔吸虫寄生于动物(牛、羊、猪、骆驼、马属动物和兔)的胆管和胆囊中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反刍动物,严重感染时会造成牛、羊死亡。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多见于未驱虫的放牧羊群和有在低洼潮湿牧地放牧病史的羊。
2.临床症状 轻度感染时,通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的羊可见到黏膜黄染,逐渐消瘦,下颌水肿,消化紊乱,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最后因极度衰竭引起死亡。
3.病理变化 虫体寄生在胆管,引起胆管炎和管壁增厚,肝脏肿大,肝被膜肥厚。
4.实验室检查 采集粪便,用反复水洗沉淀法进行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剖检病羊,用手将肝脏撕成小块,置入水中搅拌,沉淀,倾去上清液,反复数次,直至上清液清澈为止,然后在沉淀物中找出双腔吸虫虫体。
(二)防治
1.预防 每年秋末和冬季进行全群驱虫。本区羊群如果能坚持数年,可达到净化草场的目的;采取措施,改良牧地,除去杂草、灌木丛等,以消灭其中间宿主陆地蜗牛,也可人工捕捉或在草地养鸡进行控制。
2.治疗 治疗原则为正确诊断,积极驱虫,对症治疗。
【处方1】 硝氯酚片5 毫克/千克体重,内服。
【处方2】 丙硫苯咪唑片(即阿苯达唑、抗蠕敏)5~15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母羊妊娠期禁用。
【处方3】 吡喹酮片60~70毫克/千克体重,全群一次内服。
【处方4】 应配合处方1~处方3使用。
甘油20~30毫升,维D2磷酸氢钙片30~60片,干酵母片30~60克,健胃散30~60克,加水灌服,每天2次,连用3~5天。
10%葡萄糖注射液100~5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5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0.5~1.5克,10%安钠咖注射液1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5天。
维生素B12注射液0.3~0.4毫克,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呋塞米注射液(速尿针)0.5~1毫克/千克体重,水肿时肌内注射,每天1~2次,连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