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等粒细胞均由骨髓产生。淋巴细胞产生于淋巴结、脾及体内淋巴细胞集结。单核细胞产生于网状内皮系统。
末梢血液中白细胞的变化说明机体存在骨髓、淋巴结、脾脏及网状内皮系统的疾病或白细胞向机体存在伤害的部位转移所致。在白细胞检查上最有意义的项目是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1.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计数可以采用试管法及白细胞稀释管法两种。流氏细胞仪及其他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测定白细胞总数。试管法是用吸量管吸取0.38毫升白细胞稀释液,然后吸取20微升的全血,充分混合后通过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白细胞稀释管法是首先用稀释管吸取20微升的全血,然后吸取白细胞稀释液至刻度,充分混合后于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①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以下时则为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可分为嗜中性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等。白细胞减少症见于严重的感染、病毒性疾病、药物副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肿瘤、放射线过度照射及代谢拮抗剂治疗时。
②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总数增多,一般为单一种类的增多,通常为嗜中性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症的程度与白细胞增多的原因、感染的严重程度、侵入微生物的毒力、炎症部位局限的方法及治疗的效果等。
2.白细胞分类计数
取新鲜全血1滴,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进行推片,使血液均匀地分布于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5分钟,干燥后进行瑞士染色1~2分钟,滴加等量的蒸馏水,轻轻吹动使之混匀,再染4~10分钟,用蒸馏水冲片后吸干,油镜检查。也可以应用姬姆萨氏染色法,将甲醇固定后的血片直立于已经稀释的姬姆萨氏染色液中,染色30~60分钟,取出后用蒸馏水洗净,干燥后油镜镜检。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结果可作如下解释:
应激及投给皮质类固醇激素导致白细胞增多、嗜中性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白细胞减少及淋巴细胞的减少。嗜中性白细胞增加达1~5倍。嗜中性白细胞不像正常情况下那样快速向血液外移动,因此,血液中存在大量的成熟型白细胞。单核细胞多增加2~3倍。
轻微的核左移和存在嗜酸性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增多症,表明机体存在轻微的感染。
伴有核左移的嗜中性白细胞增多症,表明存在严重的疾病,同时也说明机体存在良好的应答反应。
不伴有白细胞增多的核左移称为 “非再生性核左移”,是不祥之兆。在出现中毒性嗜中性白细胞时,也伴有 “非再生性核左移”。嗜中性白细胞的细胞质成熟迟缓,RNA的利用不完全而被称为中毒性嗜中性白细胞。这些细胞呈弥漫性嗜碱性,细胞质呈气泡状。
淋巴细胞是免疫参与细胞,在应激及免疫异常时发生变化。幼龄犬的淋巴细胞比成犬比例高。如果淋巴细胞数达到1000个/毫米3以下,则为绝对的淋巴细胞减少症。
伴随嗜中性白细胞的减少而白细胞总数减少,而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数恢复正常,则表明疾病减轻。
来源于骨髓的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相似。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在组织内变成巨噬细胞。显著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往往伴有血液细胞成分的破坏。
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见于机体某部位释放异常量的组织胺。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伤害,使嗜碱性白细胞和肥大细胞崩解,释放组织胺。慢性疾病时出现嗜中性白细胞增多,表明组织胺产生多于被中和的量。
淋巴细胞显著、绝对、持续性的减少,表明存在持续性的慢性应激状态,表明预后不良。
病毒性疾病的病初给予白细胞检查值以很大的影响。病毒发育旺盛,在淋巴细胞内增殖,妨碍正常淋巴细胞的增殖,从而导致白细胞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