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检查
①采尿。用清洁透明的容器采尿。采取晨尿,并弃去初尿,接取50~100毫升。该尿在诊断上是最有用的。要对采集的尿液立即进行检查,特别是进行培养时,如果不能立即进行检查,应将尿液冷藏几个小时。即便是几个小时的冷藏,尿圆柱和细胞成分也将受到尿液酸化的影响。如果尿液呈碱性,则用0.1摩尔/升的盐酸将其调到酸性,一滴一滴的滴。为防止尿样细菌繁殖,可在30毫升的尿液中加入1滴40%的福尔马林。
②尿量。犬的正常尿量受食物、摄取水分、环境因素、身体大小、体重及运动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动。正常犬每天产尿量为26~40毫升/千克体重。
③尿色及外观。正常的尿液为黄色到琥珀色,透明。非常淡黄色的无色尿,是尿液过度稀释的结果,见于尿崩症、慢性间质性肾炎、子宫蓄脓症或过度摄取水分时。浓黄色到橙黄色浓缩的尿液在临床上极常见,见于脱水、发热或水分摄取不足时。尿液浑浊为结晶尿或伴有尿路感染而细胞增多所致。橙色尿是尿胆色素原增多或投给偶氮类化合物的终产物。红色尿表明存在出血、食用色素等。绿色尿是胆红素浓度增加所致。蓝色尿是由于存在碘化二噻扎宁(广谱驱虫药物)或亚甲蓝等药物。
④透明度。尿排出时是透明的。极浓缩的尿液或含有结晶或细胞多的尿液呈现浑浊。采取的尿液放置的话,则形成结晶沉淀而浑浊。尿液浑浊的原因可通过离心沉淀检查清楚。
⑤pH值。由于犬摄取的多为动物性食物,代谢后使其尿液多呈酸性 (pH值为6~7)。
全肉食、发热、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持续性剧烈的运动或投给氯化胺、维生素C、DL-蛋氨酸等酸化剂时,均使尿液呈酸性。
尿停滞、膀胱炎 (特别是使尿素分解成氨的变形杆菌感染)、代谢性及呼吸性碱中毒、投给碳酸氢钠或乳酸钠,均使尿变成碱性。
⑥气味。尿液的异常气味只有在排出后立即进行检查才有意义,否则无效。通常最有意义的气味是氨嗅,是膀胱炎时由尿素分解菌分解尿素或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尿的腐败性气味则是由于大量的蛋白分解所致。酮血症时尿液呈果实的气味。
⑦密度。正常犬的尿液密度为1.001~1.060,通常多为1.051~1.045。密度为1.025时,表明远曲肾小管及集合管充分发挥其功能,至少30%的肾单位发挥作用,视丘下部及下垂体后叶系统也健全。BUN升高,尿密度较1.025浓缩时,则为肾前性尿毒症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前性尿毒症可通过循环血量和灌流压的恢复而恢复正常的肾机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则持续性地排出蛋白尿,见不到肾灌流量明显减少的表现。
肾脏有非常大的贮备能力,至少有2/3的肾单位未发挥机能,如果肾单位的2/3未受损伤,则不会导致肾浓缩能力的降低。尿的浓缩及稀释能力慢慢丧失。临床表现为脱水或氮血症的犬,其尿密度为1.007~1.017,则为肾原性肾功能不全。
随机取样的尿样密度测定的结果不可信赖。反复检查的话,可信度提高,尿密度低时更是如此。低密度由多尿症所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尿崩症、子宫蓄脓症、肾上腺皮质肥厚及肾盂肾炎时出现,这是由于过多摄取水分(多饮多渴症)或浮肿的水分再吸收所致。
慢性间质性肾炎时引起的细曲尿管的损伤导致尿密度固定在1.010±0.002 (这是肾小球滤过液的密度),是因为肾细曲尿管不能稀释和浓缩尿液。对于排泄低密度尿的犬可进行尿液浓缩试验。怀疑尿崩症的犬,可以投给垂体后叶抽提物。作为浓缩试验的一个方法是在12~18小时内绝水,但对于慢性间质性肾炎或尿毒症的病犬是危险的。
尿液密度上升见于膀胱炎、急性肾炎 (乏尿期)、糖尿病、水分摄取减少、发热及原因不明的脱水。
⑧渗透压。渗透压决定于单位量的溶媒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数。渗透压通过使溶液降温至冰点以下来测定。血浆、细胞间液、组织间液的渗透压约为300毫渗透压/千克·小时。尿液的渗透压则随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状态而异。正常状态下犬尿的渗透压为500~1200毫渗透压/千克·小时。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的比是肾机能的指标。
尿(U) /血浆 (P) 渗透压的比为1的话,表明肾脏具有超过血浆浓度以上的浓缩能力。24小时内不给犬饮水的话,则犬的正常U/P为3或超过3。U/P渗透压比为1的话,表明水和溶质与血浆成等渗状态排泄。U/P渗透压比在1以下的话,肾脏含有过多的水,可以吸收溶质。
2.尿的化学检查
①蛋白质。正常动物尿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普通的定性反应来证明。肾小球膜的损伤、尿路任何部位的出血,均可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肾小球损伤最初漏出的蛋白是白蛋白。接着是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及纤维蛋白。一些物理状态,如剧烈运动、痉挛、摄取高蛋白食物、情感或肉体的应激均可在尿中出现蛋白质。
肾前障碍、尿路以外或尿路的障碍,均可在尿中出现异常浓度的蛋白质。肾前性蛋白应是指肾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见于血色素尿症、肌红蛋白尿症或多发性骨髓瘤。尿路以外的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可见于转移性肿瘤、伴有栓塞的循环变化及腹压增加而导致的肾血流的变化。肾脏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尿中蛋白质的增加,也见于下部尿路的炎症、血尿或性器官感染而引起的污染。尿中蛋白质的增加也见于肾炎、肾淀粉样变性、肾盂肾炎、肾小球疾病等肾脏疾病。
当不存在血尿和脓尿而蛋白尿持续存在的话,则为弥漫性肾小球疾病的证据。
尿蛋白的测定可应用尿八项试纸法、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浊度法测定。
②葡萄糖。因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经近曲尿管重吸收,故正常的尿中是不含葡萄糖的。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超过175毫克/100毫升的话,尿中便出现葡萄糖。肾脏对葡萄糖阈值低的犬,则其尿中经常存在葡萄糖。
尿中葡萄糖浓度 (空腹时) 的增加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恐怖、兴奋或剧烈运动导致肾上腺素增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被动员而引起感情性糖尿; 全身麻醉导致肝脏等糖蓄积的部位迅速释放葡萄糖;糖尿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而导致葡萄糖从消化道吸收变迅速; 急性胰坏死; 脑垂体机能亢进; 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肾近曲尿管重吸收能力损伤性肾炎; 肾曲尿管酶的缺乏而导致原发性肾性糖尿; 投给肾上腺皮质激素、葡萄糖液或摄取大量碳水化合物时。
一些药物在使用铜还原法测定时,可出现糖尿的假阳性。链霉素、氯霉素、青霉素、泰乐霉素等抗生素,吗啡、水合氯醛、戊糖、维生素C、水杨酸等化学物质。尿糖测定可以应用尿八项试纸法及联苯胺法。
③酮体。酮体是指丙酮、乙酰乙酸及β-羟丁酸。这些物质增加则导致酮血症。如果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减少脂肪酸的氧化,则酮体的产生增加。饥饿、糖尿病、发热、碳水化合物不足、高脂肪食物及低血糖综合征而引起酮尿症。幼龄犬要比成熟犬更易由饥饿而引起酮尿症。酮体具有利尿的作用,为糖尿病时多尿症的病因。
尿酮体的测定可以应用尿八项试纸法及检查丙酮的郎格氏法、检查乙酰乙酸的氯化高铁法及检查β-羟丁酸的过氧化氢法等。
④尿胆色素原。尿胆素原的检查必须利用新鲜的尿样。不然的话,则尿胆素原被氧化成尿胆素,尿呈褐色。尿胆色素原是在消化道内细菌的作用下而产生。尿胆素原的一部分被排泄到粪便中,一部分经重吸收及门脉循环而返回肝脏,再由胆汁中排泄。但重吸收的尿胆素原一部分到达肝脏的门脉循环返回肝脏。胆重吸收的尿胆原到达肾脏,在尿中排泄。尿胆素原经1:31~1:64倍稀释在犬的尿中发现是正常的。
尿胆素原的减少见于阻塞性黄疸、吸收不良的肠道疾病,过量投给抗生素。正常肠内菌群的变化多与过量投给抗生素有关或因间质性肾炎而排泄大量低密度尿。
尿胆素原的增加见于肝炎、肝硬化或溶血性黄疸。作为妨碍尿胆素原测定的物质有胆汁、硝酸盐、磺胺类药物、普鲁卡因及福尔马林。
尿胆原的测定可应用尿八项试纸法及改良欧利区氏法。
⑤尿蓝母。吲哚乙酸是具有腐败作用的细菌分解蛋白而产生的。肠管内的吲哚乙酸被吸收,在肝内氧化成吲哚酚,再与硫酸钾结合而成尿蓝母(γ-吲哚硫酸钾)。
正常犬的尿液中不含有尿蓝母或含量极微。肠管内蛋白质腐败分解增加,则尿中尿蓝母浓度上升。导致肠道蛋白质腐败的原因有便秘、肠阻塞、肠炎、胃炎及高蛋白质食物。在任何部位发生蛋白质的腐败,如脓肿和腹膜炎时,尿中的尿蓝母也增加。因此,尿中尿蓝母的测定在确诊上并无太大作用。
⑥氯化物。尿中的氯化物可因食物、酸-碱平衡、水分平衡、内分泌机能及体内其他电解质的量而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不采集24小时的全尿,氯化物的测定就无意义。尿中氯化物的测定值,并不意味着完全了解了酸碱平衡。
尿中氯化物的减少见于不投给食盐、绝食、剧烈呕吐和下痢、瘀血性心功能不全或呈现腹水的患犬。
尿中氯化物的增加见于食盐摄取增加、阿狄森氏病(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体内不能保存盐)及投给某种利尿剂时。
尿氯化物的测定可应用硝酸汞滴定法及电量分析法。
⑦钙。尿钙的定量应采集24小时的尿样。为能正确解释测定结果,往往需要反复进行测定。犬产褥热痉挛和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时,尿中钙浓度降低。激发性营养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时,尿中钙浓度升高。尿钙的测定可应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法。
⑧肌酸及肌酸酐。应收集24小时内的尿液。肌酸为肌酸磷酸型,为肌肉、脑及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高能物质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尿中存在少量的肌酸酐。恶病质、饥饿、热性疾病及肌肉疾病 (导致肌肉衰弱的疾病),尿中的肌酸酐均升高。但导致肌肉衰弱的肌肉疾病中也有的导致肌酸酐降低的疾病,这是由于肌酸酐产生于肌肉,对于肌肉的伤害导致肌酸酐产生减少所致。
⑨17-酮类固醇。应收集24小时内的尿液。24小时内17-酮类固醇的含量为2.13~6.98毫克,平均为3.54毫克/24小时。17-酮类固醇的定量是检查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及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或减退的有效的方法。许多临床工作者为获得这一结果,喜欢采用操作简单的血浆氢化可的松测定。
⑩血液。血尿即含有血液的尿液,多由代谢性、感染性、中毒性、肿瘤性及外伤性疾病所引起。溶血性疾病时,尿中出现游离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对于血红蛋白检查多数有反应,见于外伤、异常代谢、中毒或循环障碍而致的肌肉伤害时。
血尿也见于肾炎、尿结石、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盂肾炎或膀胱肿瘤、阴道肿瘤,发情期的雌犬及血小板减少症时。
血红蛋白血尿见于巴贝斯焦虫病、新生儿溶血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血型不相合血液的输血、剧烈的烧伤、化学毒物及许多植物的中毒等。
尿潜血反应阳性的话,应进行尿沉渣检查以确定是否血尿。尿潜血可以应用尿八项试纸法及联苯胺法测定。
3.尿的显微镜检查
正常的尿液几乎无沉渣。新鲜尿液以1000转/分钟离心浓缩沉渣。注意观察沉渣的数量、颜色及硬度。红色沉渣表明存在红细胞,白色沉渣表明存在结晶或细胞残渣,黄色沉渣表明存在胆汁色素。有必要进一步检查的话,应将尿沉渣浮起,亚甲兰或苏丹Ⅲ染色。另外,应了解收集的尿液是用导尿管采集的,还是自然排尿收集的。
①有机沉渣,检查以下几项:
上皮细胞: 所有的尿均含有一定数量的上皮细胞,插入导管则会使细胞增加。大型扁平的细胞来源于尿道与阴道的上皮,这些细胞在阴道炎时增加。移行上皮细胞来源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移行上皮细胞在膀胱炎、肾盂肾炎、结石、输尿管炎、前列腺炎及尿道炎时增加。圆形而呈多面体的上皮细胞,来源于肾细曲尿管的上皮,肾炎时增加。膀胱肿瘤时,尿中出现脱落的肿瘤细胞。
红细胞(血尿): 红细胞在下列疾病时出现于尿液中,炎症、坏死、外伤、休克、栓塞、瘀血、结石、凝固障碍、寄生虫、水银中毒、砷及蛇毒中毒等。红细胞在浓缩的尿液中皱缩,在稀释的尿液中膨胀。
白细胞(脓尿): 白细胞增加见于普通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肾炎、前列腺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及龟头炎时出现脓尿。当自然排尿收集的尿样沉渣无白细胞时,可用插管或膀胱穿刺采集尿样。
细菌: 正常情况下刚刚排出的尿液是无菌的。不新鲜的尿样或采尿时污染的尿液均含有细菌。在进行尿液菌检时,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收集尿样。尿路或生殖道存在感染时,应在尿中细菌与红细胞同时出现。收集的尿液应立即进行培养,每毫升尿液中含有10000以上的细菌才有意义。如果尿沉渣内含有细菌,则可进行尿沉渣的革兰氏染色,且应该进行细菌培养。并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药物。
寄生虫: 犬肾线虫 (Dioctophyma renale) 的虫卵可在尿中出现。有时尿中含有的寄生虫卵来源于粪便的污染。
精子: 在雄犬的尿中往往出现精子,无临床意义。
尿圆柱: 尿圆柱主要是肾细曲尿管,特别是远曲集合管产生的结构物质,损伤的肾小球或细曲尿管细胞漏出蛋白质。尿圆柱多发生于变性性或炎症性肾疾病的浓缩尿液中,多由远曲肾尿管及集合管生成。圆柱的种类不同,临床意义也不同。
玻璃样尿圆柱: 由蛋白质产生,在碱性尿中溶解。少量的玻璃样尿沉渣在正常犬也有的出现,但数量多则表明肾受到刺激。
颗粒状尿圆柱: 为玻璃样尿圆柱的一个类型,由变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组成含有颗粒的物质。该圆柱表明肾细曲尿管的变性及肾炎。
上皮性圆柱: 由细曲尿管脱落上皮细胞组成。意味着细曲尿管上皮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蜡样圆柱: 为重度的肾损害,见于急性肾炎、肾变性或肾淀粉样变性。出现该圆柱时预后不良。
脂肪圆柱: 用苏丹Ⅲ染色染成橙色或黄色。该圆柱为肾细曲尿管沉积脂质的变性性肾疾病时产生。
红细胞圆柱: 为肾小球肾炎或肾单位内的出血所致。
白细胞圆柱: 为肾细曲尿管的急性炎症所致。
粘液: 尿中的粘液呈絮状,表明泌尿生殖器官受到刺激所致。粘液为生殖器官的分泌物,正常情况下也存在。
②无机沉渣。尿液中有无结晶及其数量,与尿液的浓度及pH值有关。结晶多的话,如果成分不单一,则化学成分的分析是很重要的。在酸性尿中含有不定型的尿酸及草酸钙组成的结晶。三磷酸盐结晶则仅在微酸性或碱性尿中出现。碱性尿中含有三磷酸或不定型的磷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