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胃炎
【主症】
食欲减退、胃部压痛、腹痛、脱水、口腔恶臭、呕吐。
【诊断要点】
①呕吐是本病最明显的症状。病犬呕吐食糜、泡沫状粘液、胃液,呕吐物中含有血液、脓汁、絮状物。大量饮水后可加重呕吐。
②食欲不振或废绝,体温升高,饮欲增强。口臭,舌呈黄白色。脱水严重,眼球凹陷。腹壁紧张,触诊胃区呻吟。
③应用内窥镜检查胃粘膜可确诊。需与胃内异、胃溃疡、急性胰腺炎相区别。
【治疗】
①除去病因。如误食有毒物质,则皮下注射阿朴吗啡0.04毫克/千克体重。灌服3%双氧水5~10毫升,灌服5%硫酸铜5~10毫升或用10克食盐撒入口内,均有催吐效果。禁喂变质、难消化的食物。
②止吐。可应用氯丙嗪1毫克/千克体重; 胃复安口服1~2片;爱茂尔0.5~2毫升/次; 维生素B61~2支。并注意补液,补给林格氏液、5%葡萄糖,并在其中加入钾离子、维生素C等,肌注复合维生素B。
③食疗。应先禁食1天,尽量限制饮水。之后给予稀饭、菜汤、营养米粉等流质易消化的食物,应少食多餐。可投给专用处方食物d/d。
④增强食欲。可应用橙皮酊、稀盐酸、苦味酊、人工盐等健胃药物,给予乳酶生、犬宁、三株口服液等调整胃肠功能。
⑤硫酸阿托品,肌注,每次0.2~1毫克。
⑥抗菌消炎用阿莫西林口服,0.25~1克/次,每天3~4次。
⑦用中药制剂,如良附丸、保和丸、柴胡舒肝散等也有一定疗效。
2.慢性胃炎
【主症】
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呕吐。
【诊断要点】
①呕吐。出现与采食无关呈间歇性的呕吐,呕吐物常混有少量鲜血。
②消瘦。由于逆呕、食欲不振而呈渐进性消瘦,被毛无光。
③贫血。本病患犬常呈轻度贫血,最后发展成恶病质,甚至死亡。
④胃镜检查。胃粘膜充血、肿胀,表面附有粘液。胃粘膜皱缩、增厚。
⑤胃液检查。胃液中含有上皮细胞、白细胞、粘液及细菌。胃酸减少或缺乏。
【治疗】
①止呕。剧烈呕吐时投给爱茂尔、止吐灵、氯丙嗪、维生素B6、吗丁啉0.3毫克/千克体重,口服,1天3次。
②提高胃酸浓度。口服稀盐0.5~3.0毫升,每天2~3次。
③保护胃粘膜。应用胃膜素,1次0.5~2克,1天4次; 丽珠得乐、矽碳银、硫糖铝片,1次1克,1天3次。
④健胃助消化。应用胃蛋白酶、淀粉酶、多酶片、乳酶生、乳酸菌素片等健胃药物来助消化。
⑤抗菌消炎。可应用口服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氯霉素、新霉素、阿莫西林、磺胺类药物等。
⑥中药治疗。应用柴胡舒肝散、黄芪健中汤等。
3.胃肠炎
【主症】
腹泻、腹部压痛、呕吐、脱水、食欲废绝。
【诊断要点】
①呕吐。本病常呈频繁呕吐,呕吐物常混有血液。往往大量饮水后呕吐。
②腹泻。肠炎患犬主要表现为腹泻,粪便混有粘液和血液。腹泻物恶臭,肛门松弛,排便失禁。
③脱水。由于频繁呕吐与剧烈腹泻,导致机体失水,眼球凹陷,皮肤弹性降低。
④腹部压痛。由于胃肠炎症,用手压迫腹部时表现为压痛。当处于昏迷时,腹部压痛减轻。
⑤胃镜检查。胃粘膜充血、肿胀,有出血斑、点。
⑥粪便检查。采取粪便,应用犬细小病毒诊断试纸条或犬瘟热诊断试剂盒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①食疗。病初禁食,限制饮水,然后给予少量肉汁或菜汤等,逐渐加大食量。
②止呕。可应用爱茂尔、胃复安、维生素B6、止吐灵、呕泻宁、氯丙嗪等。
③止泻。可投给654-2、泻痢宝 (1~3支),鞣酸蛋白(0.5~1克)、次硝酸铋(0.2~0.6克),每天2~3次。
④健胃助消化。稀盐酸0.5~3毫升,胃膜素0.5~1克/次,胃仙U1~2片/次,口服,每天2次。
⑤抗菌消炎。新霉素1~3毫升/次,连服3天; 庆大霉素、氯霉素、阿莫西林等也有效果。
⑥补液。通过投给林格氏液来补充体液,40~50毫升/千克体重。10%葡萄糖液中加入维生素C、ATP、肌苷、细胞色素C等,具有一定的解毒强体作用。
⑦纠正酸中毒。应用碳酸氢钠、乳酸钠等来纠正酸中毒,同时补钾。
⑧制止渗出。应用糖酸钙来降低肠道渗出。
⑨如为寄生虫感染时,则投给左旋咪唑(每2.5千克体重口服1片)、丙硫苯咪唑。
⑩中药治疗。柴胡舒肝散、黄芪健中汤等制剂有一定效果。
4.胃溃疡
【主症】
呕吐、吐血、血便、胃压痛、贫血、消瘦、食欲不振。
【诊断要点】
①呕吐。慢性顽固性食后性呕吐,呕吐物中混有血液。由于胃部疾患而食欲不振。
②血便。因胃出血而便中混有陈旧性呈煤焦油样血液。
③腹部压痛,触诊胃部疼痛。
④贫血。因胃出血而呈慢性贫血。由于慢性营养不良而消瘦。
⑤急性腹膜炎。当溃疡造成胃穿孔时,可致急性腹膜炎而休克,甚至死亡。
⑥钡餐X光摄影。X光钡餐摄影可发现胃粘膜凹凸不平。
⑦内窥镜检查。可发现胃粘膜的溃疡面,溃疡周围肿胀、充血。
【治疗】
①保护胃粘膜。灌服氢氧化铝凝胶,每次5毫升,每天3次;硫糖铝1克,食后3小时服用,每天3次; 胃膜素每次1克,每天3次,食前服用。
②胃疡平1~2毫升/千克体重,口服,每天3次。
③止血。口服安络血10毫克,每天3次; 肌肉注射止血敏100毫克。
④减少胃酸分泌。硫酸阿托品0.5克,胃复康0.5克口服,每天3次,于喂前1小时口服; 法莫替丁,每次5~20毫克,早晚各1次,4~6周为1疗程。
⑤手术切除。对于出血多,药物治疗无效的患犬,应切除溃疡灶。
⑥助消化。在食物中加入淀粉酶和胃蛋白酶等量合剂0.5~1.5克或投给多酶片1~3片,每天1~2次。
⑦食饵疗法。给予加有白糖或蜂蜜的肉汁或菜汤,限制饮水;给予健胃、助消化药物。
⑧胃穿孔时,应立即进行手术疗法(见图6)。切除穿孔周围的组织,用伦伯特氏缝合法闭合创口,包埋缝合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还纳腹腔,彻底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内撒氨苄青霉素1克或甲硝唑100毫升。闭合切口。术后补液、止血和补充营养。
5.出血性胃肠炎综合征
【主症】
血便、发热、腹痛、脱水、Ht值上升、白细胞数增加、呕吐。
图6 胃切开术
【诊断要点】
①呕吐。多为突然性呕吐,呕吐物中混有血液。
②血便。排恶臭果酱样或胶冻样便,严重呈血样腹泻。
③腹痛。由于胃肠炎症而触诊腹痛。
④脱水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由于呕吐、腹泻及摄食、摄水减少,导致机体脱水。用手指按压齿龈粘膜,观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长达3~5秒。
⑤发热。本病体温升高,达39.5~40.8℃。
⑥Ht值(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可达60%~80%。
⑦白细胞数增加,特别是嗜中性白细胞增多,核左移。
【治疗】
①止呕。维生素B6、爱茂尔、胃复安、止吐灵、呕泻宁、氯丙嗪等均有止呕作用。
②止血。应用氨甲苯酸0.1~0.3克,静脉注射,止血敏100~200毫克/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 安络血每次1~3毫克,每天1~2次。
③补液。林格氏液剂量为40~50毫升/千克体重,速度为每小时10~20毫升/千克体重。
④抗菌消炎。口服硫酸新霉素,2500克以内的犬一次1毫升,5000克以下每次2毫升,每天1次。庆大霉素、氯霉素等亦有效果。双黄连粉60毫克/千克体重,水针剂1毫升/千克体重。
⑤补充能量与解毒。10%葡萄糖液中加入维生素C (0.5~1.0克/次)、肌苷(0.1~0.6克/次)、细胞色素C (0.5~1支/次)、氯化钾(1~5毫升)。
⑥食疗。当患犬能饮水时,可给予流质食物(肉汁或菜汤)。
6.冠状病毒性肠炎
【主症】
腹泻、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血便、脱水、呕吐、急死。
【诊断要点】
①呕吐。可持续数天,直至腹泻前才开始缓解。因呕吐而食欲减退或废绝。
②腹泻、血便。粪便由糊状、半糊状至水样,呈橙色或绿色,内含粘液和血液。幼犬则排黄或淡红色便,并多于24~36小时死亡。
③脱水。因呕、泻而脱水,体重减轻,脱水导致血液粘稠,Ht值升高。
④肠道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肠粘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⑤电镜检查。采集病犬新鲜腹泻粪便,离心取上清,负染后电镜观察可发现典型的冠状病毒。收集病料要早,7天后病毒含量减少。
⑥病毒分离鉴定。应用犬原代肾细胞、胸腺细胞分离冠状病毒,可观察到细胞病变。
【治疗】
①早期应用犬高免血清或球蛋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血清用量为1毫升/千克体重,球蛋白剂量为0.5毫升/千克体重。
②止呕。应用维生素B6、爱茂尔、胃复安、止吐灵、氯丙嗪、呕泻宁等止吐。
③止血。可应用安络血(1~3毫克)、止血敏(100~200毫克)及氨甲苯酸(0.1~0.3克)进行止血。
④补液。应用乳酸林格氏液30~40毫升/千克体重,内加双黄连60毫克/千克体重(或1毫升/千克体重)。病毒唑(0.1~0.5克)、氨苄青霉素10~20毫克/千克体重。
⑤用肠粘膜保护剂,如次硝酸铋、氢氧化铝。
⑥止痛用阿托品或颠茄酊等。
⑦抗生素防继发感染。可应用硫酸新霉素1~3毫升/次,每天1次,连用3天,口服。
7.沙门氏菌病
【主症】
腹泻、血便、发热、脱水、腹痛、幼龄犬。
【诊断要点】
①呕吐。由于胃肠炎而导致呕吐。
②血便。重症患犬出现血便,粘膜苍白。
③脱水。由于呕吐、腹泻导致脱水。胃肠炎症导致不食,更进一步加重脱水。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最后虚脱乃至休克。
④发热。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沉郁,厌食。
⑤本病可出现肺炎,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及鼻出血。
⑥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主要见于幼犬,表现为体温降低,全身虚弱。
⑦妊娠母犬感染后常发生流产或死胎,初生仔犬体弱、消瘦。
⑧白细胞总数增多,核左移。
⑨血红蛋白含量升高 (因脱水所致)。
⑩尸僵不全,胃肠粘膜水肿、瘀血或出血。十二指肠段发生溃疡和穿孔。肝肿大2~3倍,呈暗红或带黄色。脾脏肿大6~8倍,被膜紧张,实质脆弱,呈暗红或暗褐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3倍,切面多汁。肾被膜下点状出血,皮质与髓质界限不清。膀胱粘膜有少量点状出血。脑脊液增多,脑实质水肿。
(11)采取病犬病变明显的组织进行培养,并进行分离鉴定,可确诊为沙门氏菌。
【治疗】
①抗菌消炎。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5毫克/千克体重; 氯霉素2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丁胺卡那霉素1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 新诺明,口服20~25毫克/千克体重,混于食物中内服,连服1周; 妥布霉素3~4毫克/千克体重,每天3~4次,肌肉注射; 吡哌酸10~12.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天3次。选用上述药物其中一种即可。
②补液。以40~50毫升/千克体重的剂量,选择林格氏液和10%葡萄糖1:1混合,静脉滴注。
③为降低炎症对机体的刺激,可应用地塞米松等,每次2~5毫克。
④清肠止酵。应用0.1%高锰酸钾和活性炭灌肠。由高锰酸钾产生的原子氧灭活毒素,活性炭吸附细菌和毒素。
⑤保护肠粘膜。可应用胃膜素、次硝酸铋等口服或深部灌肠。
⑥中药治疗。葛根芩连片、香连片、藿香正气水等。
⑦食疗。禁食后可投给处方食品a/d、i/d、w/d。
8.细小病毒感染
【主症】
下痢、血便、呕吐、心肌炎、急死。
犬细小病毒是1978年Engster从患出血性肠炎的犬的粪便中发现的细小病毒。该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综合征。发病率为50%~100%,死亡率为10%~50%。该病现以传遍了世界所有的养犬国家。
【病原】
本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一个成员。本病毒对分裂旺盛的心肌细胞、粘膜上皮细胞及骨髓干细胞具有亲和力。本病毒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和水貂肠炎病毒抗原关系极为密切。并与它们能形成很强的交叉血凝抑制反应。用姬姆萨氏染色法,可以发现在感染细胞中出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在pH为6~7.2、温度为4~25℃的条件下,犬细小病毒能够牢固地凝集猪、猴和猫的红细胞,经福尔马林灭活后,其血凝活性不变。
本病毒对多种理化因素和酒精、碘酊等常用消毒药物有较强的抵抗力,在4~10℃能存活180天,室温下能存活90天,在粪便及污染物中能存活数月到数年。但对紫外线、福尔马林、次氯酸钠敏感。
【流行性学】
本病在每年的夏秋之际为发病盛期,纯种犬最易感,本地土种犬对本病有较强的抵抗力。2~4月龄幼犬发病率最高,病死率也最高,哺乳期幼犬极少发病。传染源为发病犬和带毒犬,病毒由感染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唾液中排出,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垫料、工具和周围环境,经消化道传染易感犬。由于本病病毒抵抗力强,加之康复犬有长期带毒的可能性,也是本病广为流行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单纯细小病毒感染,一般症状较轻,由于混合细菌感染或继发感染而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母犬通过胎盘和初乳将其母源抗体传递给仔犬,使仔犬获得6~8周的被动免疫,这是1月龄仔犬基本不得本病和仔犬于6周龄进行首免的原因。因为高滴度的母源抗体干扰弱毒疫苗的作用效果,只有当母源抗体滴度降低到10X以下时,才对疫苗毒产生反应。
【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7~14天。多呈肠炎症状,少数呈心肌炎综合征。
肠炎型病犬多发生于3~4月龄的幼犬,经1~2天的厌食,排出软便,间或体温升高之后迅速发展成为频繁的呕吐和剧烈腹泻,排出番茄汁样或洗肉水样的血便,味极腥臭,患犬精神沉郁,迅速消瘦,视力模糊,全身乏力,嗜睡,可视粘膜苍白,舌面皱缩,眼球下陷,皮肤失去弹性。体表温度下降,耳、鼻和四肢末端发凉,心率增速,表明机体极度脱水和循环障碍。
心肌炎型的患犬多发生于1个月到1个半月的仔犬。多突然发病,表现为可视粘膜苍白,衰弱,呼吸困难,听诊有心内杂音,多伴有轻度的腹泻与呕吐。患犬常因心力衰竭而突然死亡,特别是采取补液时,往往在补液中死去,多因心衰与肺水肿所致。本型的致死率为60%~100%。
【诊断】
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病毒学、血液与血清学检查进行诊断。
①病毒检测。取患犬粪便样品,进行氯仿处理后作低速离心,取上清液进行负染后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特征性的细小病毒即可确诊。
②血液学变化。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病犬的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发病4~5天时白细胞数降至2000~3000个/立方毫米;此外,由于脱水而导致红细胞压积值升高到50%~70%。
③病理剖检变化。最明显的是空肠和回肠粘膜出血、脱落,肠内容物中含有大量血液,肠系膜淋巴结呈暗红色肿大。
④免疫学检测。应用血凝(HA) 与血凝抑制 (HI) 试验来检测粪便中的细小病毒的血凝与血凝抑制效价,用于本病的诊断与流行性学调查。也可以应用免疫荧光 (IF)、免疫酶 (IPD)及免疫电泳等技术诊断本病。
犬细小病毒诊断试纸: 取患犬的粪便1克,加蒸馏水9毫升,充分混匀后静置10分钟,将犬细小病毒试纸条的下端浸入粪便液中,插入深度至max线处,取出后平放桌面作用10分钟,判断结果。如果存在一条线,则表明粪样为阴性,出现两条线,则为阳性,证明该犬患细小病毒病,而若无一条线,则表明该试纸已经失效。
【治疗】
本病在重剧的脱水和肠感染的条件下,呈现脱水性休克和中毒性休克并存,而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将决定着脱水性休克和中毒性休克的发生与发展。为此,治疗本病主要以体液疗法为主,及时、正确地补足有效循环血量,平衡电解质和纠正酸中毒,控制感染及抗体治疗极为重要。同时早期应用高免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本病上也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病情果断采取早期禁食,适时维护心肺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也不容忽视。
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①补充体液,纠正离子、酸碱失衡。补液的量按40~50毫升/千克体重计算。本病的电解质紊乱是以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为最常见。呕吐重剧的犬,补充碳酸氢钠、葡萄糖及表现为缺钾(四肢无力而活动困难,厌食、呕吐、肠麻痹、腹部胀气、心搏增速、房室传导阻滞和多尿) 的患犬应在补液的同时投给氯化钾(0.3~0.5毫升/千克体重)。以1:1~1.5的林格氏液与5%的葡萄糖来补充电解质和扩充血容量。严重脱水及腹泻明显的患犬,均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可以选择作用迅速、疗效确实、防治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碳酸氢钠,输液量为3~5毫升/千克体重。当机体肝脏机能正常时,补充乳酸林格氏液也可以纠正酸中毒。当患犬血管通透性增加或血液粘稠,易凝血或出现原因不明的出血倾向时,适时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与林格氏液、葡萄糖、碳酸氢钠1:5:2:1的比例投给。切记不可单独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防加重低钠血症。在补液时要注意患犬的心肺功能,补液不能过快、过多,以免造成肺水肿和心、肾衰竭。当伴有脑水肿和肾功能障碍时,应采用边补边脱的原则,用甘露醇脱水以促进排尿排毒素,同时对心、脑、肺等器官有益。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患犬低钠血症得到调节,酸中毒予以纠正,呕吐症状才能得到控制,否则应用任何止吐药物都很难控制呕吐。实践证明,早期禁食有利于呕吐症状的好转,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在禁食期间仅通过静脉提供营养物质,一般禁食1~3天后呕吐症状便可以有所缓解,可以给予口服盐水以补充电解质和水,并给予维生素。
②控制肠道感染。要早期应用抗生素,选择广谱、高效、副作用小的抗生素。首次用突击剂量,通过静脉给药,并结合直肠给药。直肠粘膜吸收药物快,药物几乎不受肝脏和消化液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脱水严重和呕吐剧烈的患犬,通过直肠给药更直接而有效。可以选用甲硝唑 (静脉注射或直肠灌注)、小诺霉素(肌肉或皮下注射)、拜有利或硫酸新霉素 (口腔喷服,5千克体重以下1毫升,5千克体重以上2毫升,每天1次,连用3天)。当腹泻不止而肠道抗菌已近完成时,可选用654-2、泻痢宝等进行止泻。当严重呕吐时,可以投给止吐药物,如爱茂尔、胃复安、维生素B6、氯丙嗪(对于频繁呕吐、兴奋不安、高热不下时应用最佳)、呕泻宁等进行治疗。
③提高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抵抗力。可以应用高免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提高患犬的特异性抵抗力,应用转移因子、干扰素及聚肌胞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左旋咪唑既有驱虫的作用,又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④对于心肌炎的患犬,可以投给高能物质 (如ATP、肌苷、细胞色素C等) 以供给心肌能量,投给地塞米松以保护心肌。地塞米松对于肠炎的患犬也具有降低机体对疾病刺激的感受性。
【预防】
控制本病的根本措施是进行有效的免疫预防,并对犬舍做经常性的消毒。消毒可以选用百倍稀释的百毒杀、碘王等进行环境消毒。可于生后6~8周进行五、六、七联疫苗的接种,并按犬瘟热的程序进行免疫。
9.犬瘟热(详见2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