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胰腺炎
【主症】
腹泻、腹痛、食欲废绝、虚脱、休克、急死、呕吐。
【诊断要点】
①食欲不振乃至废绝、饮水后立即呕吐、腹泻(剧烈腹泻乃至出血性腹泻),腹壁紧张; 压痛。由于腹泻、食欲减退或废绝而导致脱水、虚脱、昏睡、休克,体温逐渐降低乃至死亡。
②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增高到正常的2倍。血糖值一过性增高,血钙降低。白细胞数升高,核左移,淋巴细胞减少。
③腹水中淀粉酶活性测定具有诊断意义。
【治疗】
①禁食、禁水4天,以避免因饮食刺激胰腺分泌,然后可适当给予柔软易消化的食物。
②补充水和电解质。投给5%糖盐水或林格氏液50~150毫升,维生素C0.5~1.0克,静脉注射; 维生素B1100毫克,肌肉注射。
③抑制胰腺分泌。阿托品0.01毫克/千克体重,口服,6小时1次;或口服异丙酰胺,0.03毫克/千克体重,具有强烈的抑制胰腺分泌的作用。
④给予高能物质。ATP 20毫克/次,肌苷100~500毫克。
⑤抗菌消炎。应用青、链霉素或硫酸卡那霉素,2~4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 氧氟沙星每次50~200毫克,每8~12小时口服1次,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环丙沙星,150~500毫克口服或200毫克/天,分2次静脉点滴,对多种细菌有效。
⑥血糖高及糖尿病时,可投给胰岛素。
⑦抑制胰酶活性。叶绿素A代谢产生的叶绿酸可强烈地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每天5~20毫克,静脉点滴。抑肽酶每次5~20单位,分2次静脉点滴。
⑧抑制胃酸分泌而减少胰液分泌,可用雷尼替丁,每次0.2~0.5克,每天2次,口服。
⑨中药治疗可应用柴胡汤、膈下逐瘀汤等。
2.腹膜炎
【主症】
腹部疼痛、弓背姿势、腹水、发热、腹肌紧张、呕吐。
【诊断要点】
①剧烈而持续性的腹痛表现为弓背、呻吟,胸式呼吸,触诊腹壁紧张、蜷缩,腹部压痛。体温升高,反射性呕吐,腹部因蓄积腹水而呈两侧对称性膨大,叩诊有水平浊音。慢性腹膜炎则常出现肠管粘连,阻碍肠蠕动,导致消化不良。
②患犬中后期腹水中出现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
【治疗】
①抗菌消炎。可选择应用抗生素环丙沙星100~200毫克、氧氟沙星100~200毫克,甲硝唑0.5~1.25克,头孢唑啉0.5~2克; 氨苄青霉素2~5克/天,分4次投给; 头孢哌酮,50~20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给,静脉点滴。
②补充体液。应用林格氏液200~500毫升。
③制止渗出。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40毫升。
④穿刺放液。腹水过多压迫呼吸时,可进行穿刺放液及进行腹水离心,做沉渣细胞镜检。放出一定数量的腹水后,向腹腔注入0.2%普鲁卡因青霉素10毫升,以消炎止痛。
⑤对于内腔穿孔、粘连、破裂的患犬可通过剖腹手术进行治疗。穿孔和破裂者进行部分切除后作缝合,粘连依情况进行剥离和术后局部涂灭菌石蜡油。腹腔可插清洗导管,术后每天清洗。如无并发感染可于术后第7天拆除清洗导管。
⑥中药治疗。可应用大承气汤、双黄连解毒汤、大香槟榔丸等。
3.慢性肝炎
【主症】
食欲减退、黄疸、肝缘压痛、消瘦、尿液变黄、呕吐。
【诊断要点】
①食欲不振、呕吐、腹泻、逐渐消瘦。有的病例出现黄疸、尿液变黄、粪色变淡。肝肿大,肝区边缘压痛,脾脏中度肿大。
②血清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磺溴酞钠试验阳性。
【治疗】
①稳定肝细胞。可应用地塞米松2~5毫克。
②强肝解毒。10%葡萄糖液中加入维生素C0.5~2克;肌苷0.1~0.5克; ATP20~50毫克,细胞色素C 10~20毫克;维生素B1,10~2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③抗脂肪肝。硫丙酰甘氨酸50~150毫克,维生素B1剂量为10~20毫克/千克体重,可加入葡萄糖中静脉点滴。口服胆碱片。
④投给利胆药物。熊去氧胆酸片,口服,10~40毫克,每天3次; 10%去氢胆酸钠2~5毫升,隔日静脉注射。
⑤食疗。可选择h/d、k/d、u/d配合治疗。
4.腹腔内肿瘤
【主症】
腹围膨满、呕吐、腹腔内肿物。
【诊断要点】
①消化系统肿瘤表现为呕吐、腹泻、黄疸、排便障碍。
②泌尿系统肿瘤表现为频尿、血尿、无尿、尿失禁。
③生殖系统肿瘤表现为对称性脱毛、性器官出血、肠阻塞、粪尿排出障碍。
④内分泌 (肾上腺、胰腺) 肿瘤表现为痉挛、震颤、肌无力、虚脱、多饮多尿、脱毛、皮肤变薄。
⑤淋巴系统肿瘤表现为体表淋巴结肿大,贫血,体温升高,浮肿。
【治疗】
①早期应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摘除肿瘤。
②化学治疗。用环磷酰胺,6.6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口服,3天后再服首次量的1/3。阿糖胞苷,2~5毫克/千克体重,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7天。氢化可的松,0.5~4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
③应用放射治疗。
5.肥胖症(详见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