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一般是指患犬在原来机体和心脏相对正常或无致命性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心脏受到严重打击,如触电、淹溺、急性缺血、麻醉意外和某些药物的急性毒性反应等而发生心脏突然停搏。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导致意识丧失等一系列综合征出现。下列体征有助于立即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 意识丧失,颈、股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断续或停止,如听诊心音消失可确诊。
1.病因
(1) 心室停止: 指心室完全丧失心电活动,处于心跳完全停止状态,心电图表现直线或仅有心房波,主要原因有高血钾、房室传导阻滞等。
(2) 心室颤动: 心肌发生不协调的颤动,在心电图上出现心室颤动或扑动,QRS综合波消失。其原因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低血钾,药物使用不当 (如奎尼丁、洋地黄类、酒石酸锑钾、异丙肾上腺素中毒) 等。
(3) 意外事故: 如触电、溺水、窒息以及大出血引起的心脏骤停。触电时,电流通过心脏造成心室纤颤,演变为心室静止。溺水时,因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而使心搏骤停外,还可由于喉头及肺末梢的痉挛、窒息、二氧化碳滞留及酸中毒而出现。酸中毒可直接抑制心肌,导致传导阻滞、心肌无力及舒张期延长,直至心功能的全面抑制。大失血时可导致犬体血容量严重不足、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也可导致心脏跳动骤停。
(4) 手术及麻醉意外: 开胸手术、心包及胸腔穿刺偶发心脏骤停。麻药用药过量或麻醉操作不当,多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过深、呼吸道通气不畅、严重缺氧、呼吸性酸中毒等因素,可使迷走神经兴奋而使心脏的传导抑制。
2. 症状
(1) 意识丧失。
(2) 颈、股动脉搏动消失。
(3) 自主呼吸断续或停止。
3. 急救处理与护理
(1) 急救原则是立即恢复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保护脑组织,防治并发症。
(2) 抢救成功的关键是争取时间和采取有效措施。
(3) 抢救成功的标准:
①恢复窦性心律和自主呼吸。
②血压基本正常。
(4) 救治程序与方法:
①疏通呼吸道: 打开口腔,清除口腔内异物,使犬头部后仰,充分伸展颈部,并将舌头向口腔外牵拉,防止舌头后垂堵塞咽喉部,保持气道直而畅通。
②人工呼吸: 首先判断患犬有无自主呼吸。用耳部贴近患犬口鼻,听患犬呼吸道气流通过的声音,用面部感觉患犬有无气体排出,同时观察患犬胸部起伏,如确定患犬无自主呼吸后,即应做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
③人工循环: 循环征象判定,主要观察呼吸、咳嗽 (反射)或对咽喉刺激的反应,必须在10 s内完成,而不需检查脉搏。
a.心前区叩击: 心搏骤停初期,及时应用心前区叩击法可能触发心脏电兴奋而引起心肌收缩,使循环得以恢复,出现窦性心律。其操作方法是在心搏停跳的一开始就用拳头向患犬的左侧胸部第5~6肋骨下1/3处猛力叩击一两下,然后用听诊器检查心搏是否恢复。本操作要求在心搏停跳后1 min内进行。对尚未停止跳动着的心脏禁止使用本法。用拳击法后仍无循环征象者应立即行胸外按压。
b.胸外按压: 其操作方法是将患犬右侧半仰卧在地面上,右侧胸下垫个沙袋,站在患犬的头侧,救助者将左手掌放在胸中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右手交叉压在左手掌背上,肘关节伸直,借助救助者身体的重力向下按压胸壁,按压力度以胸廓下陷3~5 cm (幼犬下陷1.5 cm左右) 为度,然后放松,但左手掌根不能离开按压部位,按压和放松时间要相等,按压频率为70~80次/min。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同步进行,一边对心脏按压,助手一边触摸股动脉是否出现脉搏,以判断按压效果。
④供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及时给予吸氧。
⑤心脏复苏药物的应用:
a. 目的: 在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基础上,借助药物作用提高心肌应激性,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血管血流量,促使心脏复跳及循环重建。
b. 常用复苏药物: 肾上腺素为首选药物。肾上腺素推荐剂量为0.5 mL,静脉注射,如治疗失败,可给加大剂量的肾上腺素治疗。
c.抗心律失常药物: 室颤或无脉搏的室性心动过速者,首选利多卡因,推荐剂量为1 ~2 mg/kg体重,静脉注射。
d.其他药物: 钙剂仅适于钙拮抗药过量的患犬,氨茶碱可试用于阿托品和肾上腺素无效的缓慢心律失常者。
复苏后,患犬呼吸系统常有呼吸功能不全,仍需要氧气供应和机械通气支持呼吸; 及时复查循环系统临床各项指标,包括尿量等,留置导尿测定每小时尿量,对少尿患犬应注意寻找原因;其他方面,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