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酶消化自体腺泡组织所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这种炎症犬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动物,其中又以德国牧羊犬的发病率为最高。一些营养过剩、体态过肥的老年犬最易发生此病,母犬较公犬易患。临床上以腹痛、休克、血糖降低为特征。其发病类型有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
1. 病因
(1) 营养因素: 长期采食高脂肪日粮,使脂蛋白增高,可能损害胰腺泡组织导致胰管阻塞或感染。
(2) 药物因素: 如长期使用促进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噻嗪类药物、速尿、硫唑嘌呤、磺胺类、四环素和皮质激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会导致胰腺缺血、坏死,释放有活力的蛋白溶解酶或溶脂酶,消化胰腺组织及周围组织,引起胰腺纤维变性,造成胰岛素释放过多而引起低血糖症。
(3) 疾病因素: 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高钙血症、中毒性疾病、肝胆疾病、弓形虫、感染性腹膜炎等都与本病有关。
(4) 遗传因素: 牧羊犬和竞技犬几乎不发病,而一些肥胖型或有肥胖史的犬易患此病。
(5) 其他因素: 胆汁或肠液反流进入胰导管引起感染等。
2. 诊断要点
(1) 临床症状: 患犬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不一,主要为突发,犬呕吐、厌食、沉郁,有时见到出血性腹泻。严重病例可发生休克和虚脱,常出现脱水、体温下降、虚弱。犬多呈现腹痛,前腹部有时可触到硬块; 有的患犬出现黄疸、呼吸困难、心律不齐、凝血症等症状。有时可见患犬呈前肢卧地后肢站立的祈祷姿势。
(2) 实验室检验:
①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显著升高,可达3万~5万/mm3,中性粒细胞占多数,核左移;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红细胞压积增加。
②尿液检查: 尿中含有蛋白及管型。尿淀粉酶升高,一般在发病3~5 d内升至高峰,达到500 U/L以上,也有的在发病7 d左右仍维持较高水平 (1 000 U/L以上)。
③粪便检查: 发病1 d后粪便有时呈血色,脂肪和蛋白质可能呈阳性,粪便中含有胰蛋白酶。
④血清生化检查: 血清淀粉酶出现暂时性的升高。发病后8~12 h,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 发病后1~2 d时,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可升高到正常值的2倍,甚至更高,但血清淀粉酶于发病后2~3 d可能恢复正常,血清脂肪酶可保持1周左右的高峰值。血钙降低,若出现了低血压或脱水则尿素氮升高。血液胆固醇升高。
(3) 特殊检查: X射线检查: 犬右上腹部在X射线片上显示密度增加,右侧结构模糊,十二指肠向右侧移位。B超检查:胰腺肿大、增厚,或呈假性囊肿形式。
3. 急救处理与护理
(1)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抑制胰腺分泌,止痛抗感染,纠正水盐代谢紊乱。
(2) 抑制胰腺分泌: 抗胆碱药可阻抑胰腺分泌,常用的硫酸阿托品0.5 g,肌内注射,每天3次; 普鲁本辛5 mg,内服,每天3次。
(3) 止痛抗感染: 止痛可肌内注射吗啡5~10 g,或哌替啶2~5 mg/kg体重。抗感染可选用广谱抗生素,或多种抗生素配合应用。
(4) 纠正水盐代谢紊乱: 常用复方氯化钠或5%生理盐水,配合维生素C和维生素B1。为防止休克可应用氢化可的松5~20 mg,静脉注射。
(5) 中医疗法: 根据中医的通里攻下与活血化淤的治疗原则,可使用大承气汤或清胰汤。
(6) 手术疗法: 对出现胰腺坏死的患犬,应尽早进行胰腺摘除。
(7) 护理及预防:
①避免刺激胰腺的分泌: 在最初2 d内应停止口服药品或饲喂。病情较轻的犬可以少量饮水,不呕吐则给予少量煮熟的鸡肉和米饭。喂给低脂肪、高蛋白的日粮对患犬有益。病情严重的犬应考虑停食停饮。
②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饮食定时定量,不要过分饲喂高脂肪、高蛋白的饲料,也可将胰蛋白酶拌食饲喂。同时努力消除各种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