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是鼓室黏膜的炎症,可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两类。
1. 病因 多因严重外耳道炎或咽鼓管炎症蔓延引起的。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及变形杆菌等。也有通过血源性感染的病例。某些传染病常并发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大多是由于鼻腔和鼻咽部的急性炎症,扩展到耳咽管黏膜,而引起的耳咽管黏膜发炎。
(2)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因化脓病菌侵入中耳而发生。上呼吸道疾病如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鼓膜外伤、全身抵抗力降低都有可能引起此病。主要病变为中耳黏膜肿胀,中耳内出现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主要表现为耳痛。鼓膜穿孔后,疼痛可减轻或消失,且体温通常下降。脓液大多为带血性渗出物,以后渐变为黏脓性。检查时,可见鼓膜在未穿孔前为鲜红色,并因脓液增加而凸起,鼓膜穿孔后则可见一闪动的光亮点,有脓流出。以后鼓膜充血减退,渗出减少,穿孔可逐渐愈合。
2. 诊断要点
(1)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患犬听力减退,头偏向患侧,有时做旋转运动和摇头,体温一般正常。用耳镜检查时,发现鼓膜轻度充血内陷。如有中耳积液,可见到液面的界线。转为慢性时,鼓室内有粘连,一般无积液现象。
(2)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鼓膜穿孔,流脓,并有臭味。耳镜检查可见脓汁溢出的地方有搏动性反光。
3. 急救处理与护理 在治疗上,可针对不同类型的中耳炎进行治疗。
(1)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可采取耳部温敷,鼻内滴入氯霉素麻黄素溶液,以促进中耳积液的吸收。积液多时,可用带细长针头的注射器进行鼓室穿刺抽液。对鼓室异常的中耳炎,用0.5%尿素0.5~1 mL,透明质酸酶100 IU溶于0.5~1 mL生理盐水中,然后注入鼓室。配合全身治疗应用抗生素,如红霉素每天20~40 mg/kg体重,分3次口服; 氯霉素每天25 ~50 mg/kg体重,分3次口服。
(2)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全身治疗时可用磺胺类或抗生素药物,局部可用3%双氧水溶液清洗脓液,用0.25%氯霉素、硼酸甘油滴耳液滴耳,每天3次。必要时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10g。如耳痛和发热经久不退,鼓膜检查发现明显外凸而未穿孔者,可行鼓膜穿刺或切开术。在治疗的同时,还应处理鼻腔和鼻咽部的炎性病变。该病如不及早治疗,可渐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3) 中耳冲洗: 用上述治疗方法无效时,动物全麻后,先用生理盐水或其他灭菌溶液冲洗外耳道; 耳镜检查发现鼓膜穿孔或无鼓膜,可将细管插入中耳深部冲洗; 如鼓膜未破,可先施行鼓膜切开术或直接用吸管穿破鼓膜,进行中耳冲洗。
(4)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犬耳朵干燥,当弄湿耳朵时,将犬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以吹风机距离耳朵10~20 cm,向耳内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 s,吹干耳朵。耳垢是耳内天然的防御屏障,一般不要挖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