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湿疹是致敏物质作用于犬的表皮细胞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其主要特征是在颈、背、腹部、尾根部、阴囊周围及趾间等部位出现斑点状、多形性、界限不清的皮疹,伴有瘙痒和溃烂。以夏、秋两季,尤以5 ~9月发病最多。
1. 病因 目前湿疹的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湿疹是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其发病机制主要取决于两方面: 一是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的过敏素质,它是湿疹发生的主导因素; 二是致敏因子及变态反应原的致敏作用。所以说,湿疹的发生是内因 (机体过敏性状态) 和外因 (环境致敏因子) 相互作用的结果。
(1) 内因: 如肝功能障碍、消化功能障碍、缺乏维生素等引起的功能紊乱。
(2) 外因: 如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如潮湿、昆虫的刺螫及污物的刺激、摩擦、搔抓等。
(3) 中兽医认为其属于湿毒范畴: 多因暑月炎天,出汗过多,失于刷洗,尘垢淤塞毛孔,湿热熏蒸,积于皮毛,致成其患; 或因饲养管理不善,阴雨苦淋,犬舍潮湿,久卧湿地,复感风邪,风湿之邪,侵入肌肤,郁于皮毛,久之化热,湿热熏蒸,遂成此病。
2. 诊断要点 急性湿疹的特征表现为患部呈斑点状、多形性、界限不清的皮疹,伴有瘙痒和溃烂。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红斑期、丘疹期、水疱期、糜烂或湿润期、结痂期及脱屑期。犬皮肤表层较薄,常因瘙痒而啃咬或摩擦,加重皮炎的溃烂。急性湿疹发病初期,患部皮肤充血、潮红,有轻微肿胀,分布有一定的对称性。
(1) 红斑性湿疹: 红斑指压退色,界限不清,面积有大有小,可逐渐向健康皮肤蔓延,此症状称为红斑性湿疹。
(2) 丘疹性湿疹:随着病程的发展,真皮乳头层发生细胞性浸润,皮肤上出现界限明显的粟粒大到豌豆大的质度较硬的丘疹,数目多少不定,称为丘疹性湿疹。
(3) 水疱性湿疹: 随后炎症渗出物增多,丘疹变成水疱,称水疱性湿疹。
(4) 脓疱性湿疹: 水疱内细菌感染化脓,蔓延扩散,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称脓疱性湿疹。
(5) 糜烂性、结痂性湿疹: 水疱破溃后,脓汁流出,表皮坏死,露出鲜红的糜烂面,创面湿润,称为糜烂性湿疹或湿润性湿疹。渗出液干涸,形成粘着的痂皮,则为结痂性湿疹。
(6) 鳞屑性湿疹: 急性湿疹末期炎症消退,痂皮脱落,新生上皮逐渐角质化,病变部皮肤覆以白色糠麸样皮屑,称为鳞屑性湿疹。临床上的湿疹常以某个病期症状表现得相对突出而命名,如水疱期占主要地位则称水疱性湿疹。犬湿润性湿疹较为常见。
急性湿疹一般经过2~6周,即可痊愈。但由于护理不当,患部受到咬啃和摩擦等刺激,可使病情恶化,病程也随之延长。
3. 急救处理与护理 原则是消除病因、制止渗出、脱敏止痒、促进消散和防止继发感染。
(1) 消除病因: 包括治疗原有疾病,消灭体外寄生虫,除去异物,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饲喂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加机体抵抗力。
(2) 脱敏止痒,防止自我损伤。给予镇静剂,盐酸异丙嗪1mg/kg体重,口服或肌内注射。或给患犬戴上口笼或用绷带包扎,防止啃咬或摩擦患部,同时用止痒药。盐酸赛庚啶1~2 mg/kg体重,分2次口服。或用苯海拉明2.5~5 mg/kg体重,口服或肌内注射。或用扑尔敏、息斯敏等常量内服。
(3) 局部治疗: 患部剪毛,清除创面异物。用1%~2%鞣酸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 (切忌用肥皂水等刺激性溶液) 清洗患部,然后用药处理。
①急性湿疹的前期 (红斑期和丘疹期) 宜用保护性粉剂(配方: 氧化锌、滑石粉、淀粉按2:4:4的比例配制) 和清凉搽剂 (配方:石灰水、花生油按5:5的比例配制),也可采用麻油和石灰水等量混合后涂于患部。
②水疱期和糜烂期,可用收敛剂促使炎症消散,如复方粉(配方: 水杨酸3份、滑石粉87份、淀粉10份)、2%明矾溶液和醋酸铅溶液 (配方: 醋酸铅5 g、明矾10 g,加水100 mL),也可用1%~2%鞣酸或3%硼酸洗局部后涂3%~5%甲紫或2%硝酸银。但不能使用油剂和软膏,因为油脂可影响水分蒸发,阻碍渗出液和热量的发散。
③渗出液减少或无渗出的结痂期和脱屑期,可用防腐药物,如白色洗剂 (配方: 硫酸锌24 g、醋酸铅30 g,加水500 mL) 和硼酸氧化锌软膏 (配方: 硼酸10 g、氧化锌30 g、甘油20 g、单软膏40 g)。
(4) 注意卫生: 犬舍经常通风,保持干燥; 经常清扫、消毒,保持卫生; 经常梳刷犬体,消除虫体、污物等异物刺激。饲喂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加机体抵抗力。
(5) 中兽医治疗:
①风热型。主证: 初起皮肤温热,继而出现红斑,血疹如粟或如豆大,遍发全身,患犬瘙痒不安,到处磨蹭,致使被毛脱落,皮破成疮。
治疗: 以清热祛风为主,方用防风散加减内治。防风散加减: 荆芥、防风、牛蒡子、生地、知母各6份,生石膏12份,蝉蜕、苦参各5份,木通4份。共为细末,开水冲服。
外用青黛散: 青黛、黄连、黄檗、薄荷、桔梗、儿茶各等份。共为极细末,吹撒于患处。
②湿热型。主证: 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皮流黄水,味腥而黏,数日后结痂,或逐渐糜烂。患犬瘙痒不安,到处磨蹭。日久转为慢性,皮肤增厚而粗糙,皮肤纹理加深,被毛脱落。
治疗: 以清热渗湿为主,方用清热渗湿汤加减内治。清热渗湿汤加减: 黄芩、黄檗、苦参、白鲜皮、滑石、车前子各4份,板蓝根、生地各5份。共为细末,开水冲服。渗出较重者用生地榆煎水或甘草煎水洗后冷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