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犬的解剖、生理、病理和疾病种类及临床表现、诊治、预防与护理等方面都与成犬不同,因此护理上应有所不同。
1. 解剖特点 幼犬自出生后,外观上在不断地变化,如体重、身高、体长等的变化; 骨骼的发育、牙齿的萌出与换生、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改变等。内脏器官如心、肝、肾等的位置、大小及神经、肌肉、皮肤等系统均随幼犬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2. 生理特点 幼犬年龄越小,生长发育速度越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比成犬多,但由于胃肠消化功能未发育成熟,若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引起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 幼犬代谢旺盛而肾功能较差,比成犬容易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此外,不同年龄幼犬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如体温、心率、呼吸等,也与成犬有许多区别,应注意正确判断和处理。
3. 病理特点 幼犬对病原体的反应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发生不同的病理改变。如维生素D缺乏时,幼犬易患佝偻病,而成犬则表现为骨软化症。另外,幼犬肠道黏膜上皮细胞所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少,易患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
4. 免疫特点 幼犬皮肤黏膜娇嫩,屏障功能差,淋巴系统发育未成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防御能力差。新生犬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免疫抗体,生后2个月内患某些传染病的机会较少,随着犬日龄的增加,母源抗体水平下降,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其他体液因子如补体等活性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也不足,护理中应特别注意消毒隔离。
5. 疾病特点 幼犬疾病种类及临床表现与成犬有很大不同,如幼犬患急性感染性疾病时起病急、来势凶、常因缺乏局限能力而易并发败血症,伴有呼吸、循环衰竭和水、电解质紊乱; 病情容易反复和变化,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6. 预后特点 幼犬患病一般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多,但若能及时有效诊治和护理,病情恢复也较快,各脏器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较成犬强。但年幼体弱、症状明显的犬病情变化迅速,应采取有效措施,并严密监护,方能度过危急期。
7.预防特点 幼犬许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犬主人应加强学习犬的饲养管理知识,给犬吃均衡全价的营养,使营养不良、腹泻、贫血、佝偻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同时应按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使幼犬的许多传染病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大大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做好幼犬时期疾病的预防,不仅可以增强幼犬体质,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一些潜在疾病,从而保证成年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