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犬瘟热
    来源:辈宠网

为犬和野生食肉兽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传染性败血病,以复相热、急性鼻卡他、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原发性病原为犬瘟热病毒,但自然病例所见很多病变是由细菌并发症引起。犬瘟热分布世界各地,犬瘟热病毒能在鸡胚绒毛膜上、犬肾细胞培养中生长继代,在直射阳光下14小时后被毁灭; 60℃30分钟灭活。0.75%福尔马林、0.5-0.75%酚溶液和3%苛性钠等对本病毒有良好的消毒作用。(该病毒对干燥、寒冷有较强的抵抗力,室温下可存活7-8天)。犬瘟热是对幼犬危害最严重的疾病。病犬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受感染的和患病犬从眼、鼻分泌物、唾液和粪尿中排出病毒。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污染物体经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粘膜传染,也可经胎盘传染。3-6月龄的犬最易感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死亡率在30-80%。潜伏期3-5天。病犬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缺乏。眼、鼻流浆粘性分泌物。发热 (39.5-41℃) 约持续2天,然后降至常温。此时病犬感觉良好,食欲恢复。2-3天后,再次发热持续数周。病情又趋恶化,鼻镜、眼睑干燥和龟裂,废食,常呕吐和发生肺炎。排恶臭带有粘液的血样稀便。发热早期白细胞减少,或见有少数病犬的下腹部、大腿内侧和外耳道发生水疱性脓疱性皮疹; 康复时干枯消失,可能是继发细菌感染。神经症状多在感染后3-4周、病程的末期出现; 精神萎顿、肌痛、肌阵挛、共济失调、圈行、癫痫样惊厥、截瘫和四肢瘫痪,下颌、膀胱和直肠麻痹,知觉丧失和昏迷。犬出现惊厥症状后,多取死亡转归,有些留有舞蹈病和麻痹等后遗症。病程取决于继发感染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犬瘟热是一种泛嗜性感染,故病变分布广泛。单纯犬瘟热病理变化仅限于淋巴组织髓样肿胀伴有脾髓增生和扁桃体红肿。有些皮肤出现水疱性脓疱性皮疹,有些脚底表皮角质层增生呈硬肉趾病。上呼吸道或眼结膜呈卡他性或化脓性炎。肺部呈现卡他性或化脓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或肺泡中充满渗出液。在消化道可见胃粘膜潮红,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大肠常有过量粘液,直肠粘膜皱壁出血。脾肿大。胸腺明显缩小呈胶冻状。肾上腺皮质变性。呼吸道、胃肠道、膀胱等上皮细胞内有胞质和核内包涵体。有神经症状的病犬可见脑血管袖套现象,非化脓性脑膜炎等。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发现典型的胞浆或核内包涵体可作为确诊的依据。确诊应依靠病毒的分离和血清学检查。预防以免疫注射为主。目前,国内使用的是鸡胚组织弱毒苗和细胞培养弱毒苗,经多年试验和应用,证明安全有效。有人推荐应用麻疹疫苗。预防注射时,幼犬第1次注射在7-9周龄,第2次在9-11周龄,成年犬每年1次。免疫血清或球蛋白是直接对抗犬瘟热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但对有临床症状的病犬,治疗效果是可疑的。免疫血清只有在早期配合抗菌素药物和对症疗法才有一定效果。因而,发病早期应用特异性抗血清,青霉素、链霉素,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和K及对症疗法 (输液、脱敏、镇静、退热等) 治疗病犬,再配合良好的护理,才有可能降低死亡率。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