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枢神神经系统
1.脑 于照射后2d内死亡犬均见脑膜高度甚至极度充血、水肿,脑重量由正常之70~75g增至82~88g(犬),镜下见脑膜和实质血管极度扩张、充血,均伴血停滞现象,并见各部位多发性小灶状出血,尤以丘脑、桥脑、海马、延髓为显著(彩图2-3-94)。神经细胞不同程度缺血性改变,尤其海马回和延髓的诸背侧神经核为严重,常同时伴有传导束神经纤维肿胀、纡曲、离散,甚至局灶性溶解等病变,并见髓鞘脱失,突触膜结构破坏,突触小泡大量堆积,线粒体肿胀、均质状(图2-3-95)。上述病变于6~7d死亡犬仍较明显,21~30d死亡犬明显减轻,然42~83 d死亡犬仍未完全恢复。
图2-3-95 电磁脉冲照射后海马神经突触膜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部分嵴消失 TEM ×46 000
9~12个月脑重量减轻,脑沟变深,脑回变窄,呈脑萎缩状,镜下见脑各部位散在性少数神经细胞出现较典型的“缺血性”改变(即胞体变小,胞浆略嗜酸性,胞核浓缩呈长梭形或三角形等),病变多累及海马回锥体细胞、前回和后回及丘脑的锥体细胞层、延髓和小脑的部分神经核,其中大脑前回神经细胞灶性坏死,然缺乏炎细胞反应。仍可见到小灶状出血。此外,于延髓的周边部及脑室周围偶可见到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等、纡曲变形,个别断裂。其中12个月组脑萎缩较9个月组更明显和多见。
2.脊髓 早、中期死亡动物颈段和胸段脊髓镜下主要病变为灰质神经细胞变性和灰、白质 多发点灶状出血,与脑组织所见基本类同,然其前、后角神经细胞变性较脑略有减轻,中央管腔内每见红细胞积聚,上皮细胞部分脱落。
于9~12个月组脊髓神经元仍可见类似上述的“缺血性”改变,呈散在性分布,以侧角为明显,而前、后角神经元变性明显较轻或不见。部分病例灰质内散在少数小灶状出血,传导纤维可见较轻微的上述改变,中央管未见明显异常。
(二)内分泌系统
1.肾上腺 重复照射中死亡犬肾上腺皮质细胞类脂含量显著增高,网状带细胞呈空泡状, 髓质血管极度扩张、充血,并呈血停滞状;照后2d皮质细胞类脂含量则见极度减少(彩图2-3-96),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细胞均呈相似现象,皮髓质血管高度充血(淤血尤甚),伴血停滞和出血,被膜外神经节中神经元见缺血性改变;照射后6~7d死亡犬上述变化略有减轻;照后21~30d仅少数伤例(20%)见上述变化,其余仅见充血;照后42~83d上述病变消失。
9~12个月组皮质细胞类脂含量减少,主要累及束状带的内带,少数累及网状带或球状带,并偶见网状带和束状带内带局灶性空泡变性、轻度充血和局灶性出血。其中11%伤例肾上腺皮质内多处“腺瘤样”增生,并见完整的纤维组织包绕,其内并见多个巨核细胞(彩图2-3-97)。
2.甲状腺 早、中期死亡动物甲状腺主要见充血,个别小灶状出血。
9~12个月组甲状腺体积略缩小,镜下见滤泡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滤泡上皮普遍较薄,上皮细胞多呈扁平形,有的细胞脱落,滤泡腔扩大,甚至极度扩大,充满胶质,部分区域滤泡间隙增宽,均提示其功能呈低下状。其中12个月组较为明显,并偶见乳头状和滤泡型混合性甲状腺癌(发生率11.1%)。
(三)心血管系统
1.心脏 重复照射中死亡犬左、右心室及室间隔均已见高度血管扩张、充血,并伴血停滞 现象和间质内红细胞漏出,有的小动脉壁呈血浆浸渍现象或管腔极度狭窄,似呈“痉挛”状,内膜下浦肯野纤维呈节段性肌浆凝聚,或呈“竹节样”改变,部分则见纤维断裂,局灶性溶解,常见胞核浓缩,变小甚至固缩,伴内膜下水肿,其向肌层的分支以及梳状肌的浦肯野纤维与肌纤维也均见类似病变(彩图2-3-98、彩图2-3-99),该例并见广泛心肌纤维断裂;照后2d死亡犬呈类似的变化,然其病变程度更为严重,并见窦房结和梳状肌细胞变性坏死及心肌纤维和闰盘局灶性溶解(图2-3-100、图2-3-101);于照射后6~7d死亡犬心肌病变基本同上,并见心外膜神经元变性和髓鞘脱失,右心每较左心为严重;照后21~83d死亡犬上述心肌病变明显减轻,然充血(尤其淤血)仍然可见。
9~12个月多数动物浦肯野纤维可见少数核浓缩,肌浆轻度凝聚深染,核周围的明亮区大多明显扩大。其中少数动物内膜下纤维组织增多,并将浦肯野纤维包绕、分割或浦肯野纤维萎缩变细,尤其左心室为著。部分动物浦肯野纤维结构接近正常。
2.血管 重复照射中死亡和照射后2d死亡犬均见主动脉壁外膜小血管扩张充血,多伴 血停滞,内膜局灶性内皮细胞胞核皱缩或脱落,少量红细胞附着,内膜下局灶性水肿,或小灶性出血,偶伴内膜和弹力纤维断裂。上述病变于照射后6d以后死亡的动物也每可见到,然于照射后42~83d死亡犬已渐趋消失。9~12个月上述病变消失。
3.颈动脉窦 重复于照射中死亡和照射后2d死亡犬颈动脉窦神经元发生明显变性(胞 浆嗜酸性,尼氏体减少或消失,胞核皱缩或浓缩变小,每呈三角形,有的胞核消失)。于照射后6~7d死亡犬呈类似病变,于照射后21d以后死亡犬上述病变明显减轻或消失。几乎所有犬颈动脉窦周围均见小血管扩张充血,多伴血停滞。9~12个月上述病变消失。
图2-3-100 电磁脉冲照射犬浦肯野纤维胞核固缩 TEM ×17 000
图2-3-101 电磁脉冲照射犬心肌纤维闰盘局灶性溶解 TEM ×22 000
(四)造血系统(骨髓)
重复照射中死亡犬骨髓腔血窦和各级血管高度扩张、充血,伴血停滞,部分幼稚造血细胞核浓缩,尤以巨核细胞为显著。照射后2d死亡犬上述改变更为明显,并见多发灶状出血。巨核细胞每呈固缩和碎裂状。照射后6~7d死亡犬髓腔内各系造血细胞均极度减少,几近“空虚”或“枯竭”状,并为大量脂肪细胞所充填,其间散在分布少量的并发生变性的晚幼红系和粒系造血细胞和浆细胞,同时伴严重的出血、水肿和充血(彩图2-3-102)。照射后21~30d已见中等程度的造血组织早期再生修复,呈多发灶状再生或融合性再生,再生灶以骨小梁旁和血窦周围为密集和明显,红系、粒系及巨核系细胞均见再生,然巨核细胞每见核浓缩或固缩现象,同时,血循环障碍病变(主要是出血、充血、血停滞等)几乎仍均较明显。照射后42~83 d死亡犬造血组织较明显恢复,造血细胞明显增多,然巨核细胞仍可见不同程度的变性,并每伴灶状出血,髓腔内出血灶数量和范围较前已明显减少和减轻。
9~12个月组骨髓宏观较稀、色淡,呈现明显的造血不良图像,表现为髓腔内充塞大量脂肪细胞,其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约占髓腔的2/3~4/5),造血细胞数量较少,比例明显下降(仅约占髓腔的1/5~1/3),呈小灶状零星散在,分布于脂肪组织之间,细胞排列稀疏,着色不良,常见核浓缩,缺少核分裂象,其中早幼和中幼粒系与红系细胞(尤其幼稚粒系细胞)较少,同时,巨核细胞也见减少,并多见核浓缩或固缩,然未见其被粒细胞噬食像(彩图2-3-103)。上述变化均以骺端略明显,而中段(骨干部)则较轻微。同时,44.4%伤例伴有点灶状出血和充血。
(五)免疫系统
1.脾 重复照射中死亡犬脾窦和血管高度扩张、充血(淤血),伴血停滞,脾小体个别或极少数淋巴细胞核浓缩。照射后2d死亡犬脾脏血循环障碍病变基本同上述,然脾小体内淋巴细胞坏死崩解或核浓缩和固缩明显较前增多。照射后6~7d死亡犬脾小体内淋巴细胞显著减少,残存的小淋巴细胞亦每见核浓缩或固缩。同时,中央动脉不同程度扩张,脾窦充血基本同前述。照射后21~30d死亡犬脾小体已见不同程度再生修复,含铁血黄素颗粒较多、较密集,并呈被吞噬像。于照射后42~83d死亡犬脾小体再生修复已均较明显。
9~12个月脾脏重量略低于正常,切面较干燥,脾小体不清,分布较稀疏。镜下见多数动物脾小体(白髓)数量较少,范围较小,生发中心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或不见,脾小体结构恢复不良(彩图2-3-104),中央动脉壁增厚,血管腔狭窄,部分动物中几近关闭状,尤其12个月更为明显,个别伤例见脾小体内和红髓灶状出血,均未见髓外造血灶。
2.胸腺 早、中期死亡动物胸腺皮质淋巴细胞破坏的病理过程和血循环障碍病变(充血、出血、血停滞等)分别与前述的脾小体和脾窦病变所见基本类同,其中血循环障碍病变程度较脾脏更为严重,发生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皮质淋巴细胞的减少以至“枯萎”也较脾脏更为严重。
9~12个月组88.9%伤例胸腺重量(2~6g)低于正常对照组(8~20g),明显萎缩变小,22.2%伴点灶状出血。镜下见其恢复程度明显较差,表现为胸腺小叶较小,皮质较薄,淋巴细胞数量不同程度减少,髓质不清,不见胸腺小体,间质脂肪细胞增多,并出现甚多腺腔样结构,被覆单层纤毛柱状上皮,腔内充塞嗜伊红性物质或甚多泡沫状细胞,其性质不明。仅个别伤例恢复略好,但仍不及正常结构。
3.淋巴结 早、中期死亡动物皮质淋巴滤泡和淋巴窦的病变及血循环障碍均与前述脾脏和胸腺所见基本相似,然其充血、出血、血停滞等病变均较脾脏更早、更严重、更广泛(波及全淋巴结皮质和髓质),持续更长,甚至较胸腺为严重,然其恢复时间较脾脏为早,恢复程度也较之更明显。
9~12个月组11.1%伤例恢复较明显,其皮质、髓质,尤其淋巴滤泡结构接近正常,然其余88.9%恢复较差,其皮质较薄,淋巴滤泡较小,生发中心不明显,核分裂象极少,缺乏副皮质和帽状区结构,其中33.3%例尚见髓质内大量束状分布的胶原纤维结构,呈“纤维增生”状,淋巴窦结构不清或消失。
4.扁桃体 早、中期死亡动物,淋巴滤泡的病变及其再生修复病理过程与淋巴结更为相似,其不同点在于:①于照射后6~7d死亡犬已同时见扁桃体上皮坏死崩解,其表面和浅层已见多量菌团(球菌为主),且于21~30d死亡犬也每见发生,并见小血管内菌栓形成(静脉为主);②混合腺粘液腺泡肿大,呈“分泌活跃”状;③恢复较缓慢,仅照射后83 d死亡犬扁桃体上皮和淋巴滤泡、腺体的恢复较接近正常。
9~12个月组88.9%伤例淋巴滤泡恢复良好,其余11.1%伤例淋巴滤泡见中心性小灶状出血和少量淋巴细胞崩解,并见纤维组织增生。
5.肠壁粘膜淋巴组织 早、中期死亡动物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尤其回肠)淋巴滤泡病理变化与前述的淋巴结、胸腺基本相同,也呈现损伤和再生修复过程,然其病变程度较之为轻。
9~12个月组中有个别伤例肠集合淋巴结滤泡稀少,淋巴细胞较少,生发中心结构不明显,显示恢复较差,其余动物滤泡结构接近正常。
(六)生殖系统
1.睾丸 照射后2d内死亡犬曲细精管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核浓缩,部分间质细胞核缩小或呈皱缩状,胞体变小,血管高度扩张充血,伴血停滞。于照射后6~7d死亡犬曲细精管腔内精子极度减少,有的管腔内精子几近消失,生精上皮变薄,层次减少,精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每见核固缩甚至碎裂,个别畸形巨大细胞形成,间质细胞每呈变性,血管扩张和充血减轻,多为轻至中度充血(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动物前列腺段尿道内充塞大量精子,提示睾丸内精子大量释放)。照射后21~25d死亡犬睾丸重量减轻(双侧仅12~15g,较正常之28~34g为轻),体积缩小,光镜见曲细精管内精子几乎不见,生精上皮仅1~2层,伴明显变性或坏死,同时见数量较多的多核或单核巨大畸形细胞形成,前者胞核每见数个或十数个,甚至更多,并多沿细胞膜排列,后者胞核巨大,形态各异,甚似呈浓缩或固缩状,同时见间质细胞明显变性、缩小、类脂含量减少,且均伴高度充血、血停滞。照射后26~30d死亡犬睾丸重量减轻和体积缩小更明显(双侧仅10~12g),曲细精管内精子和精细胞几乎不见,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更少,层次更薄,变性更著,管腔增大,呈“空虚”状,其间质细胞变性仍较明显,血管扩张充血略有减轻(彩图2-3-105)。
9个月组睾丸共同的病变是均见体积缩小,重量较正常为轻,镜下见曲细精管和直细精管内几乎均不见或偶见精子,前者上皮层次较薄(2~3层),各级精细胞减少,排列稀疏,每见变性,间质细胞均见明显的胞体变小,胞浆嗜酸性增强,胞核浓缩甚至固缩,其中少数病例小叶间结缔组织增多、增宽。上述所见提示睾丸生精不良和性腺激素(如睾酮)可能分泌低下。
12个月组多数动物睾丸体积略缩小,重量略减轻。曲细精管和直细精管内精子仍消失、极少或较少,生精上皮恢复至4~5层,有的动物精原细胞明显核浓缩甚至固缩,类似电镜下凋亡的图像(核染色质呈半月形),同时精母细胞数量较少,部分病例间质细胞核浓缩或固缩,并偶见局灶性间质细胞增生活跃者和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者。
2.卵巢 照射后2d死亡犬卵巢成熟卵泡均见放射冠破碎,颗粒细胞崩解,层次散乱,伴高度充血和血停滞,初级和次级卵泡变化不明显。照射后21~30d死亡犬上述成熟卵泡病变更为严重,伴高度充血,并偶见纤维素性血栓。照射后42~83 d死亡犬卵巢内不见成熟卵泡,闭锁卵泡增多,初级和次级卵泡极为少见,同时伴充血和血停滞,其中42 d后死亡犬子宫角内膜和腺上皮均呈低平状。
9个月组卵巢重量和体积与正常对照组动物相近。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卵母细胞破裂或皱缩变形,闭锁卵泡较多,成熟卵泡全部见损伤,轻者发生变性,重者坏死崩解,卵丘和卵母细胞坍塌崩解,颗粒层细胞核碎裂,黄体结构不良,部分病例大量脂肪细胞浸润,黄体细胞缩小,形状各异,胞浆呈强嗜酸性,胞核浓缩或固缩,并见多个巨大黄体形成。
12个月组见1例的一侧卵巢萎缩,另侧见1个实体肿物和2个囊肿(彩图2-3-106),前者3.5 cm×2.5 cm×2.0cm,包膜完整,表面光滑,质地较硬韧,后者榛子大小(直径1cm),透明柔软。切面前者呈深黄色致密组织,后者腔内充满灰白色胶冻样物。镜下前者为典型的良性脂肪瘤,后者为被覆扁平细胞的囊肿。其子宫体尚见呈腺体增生和内膜上皮灶性鳞状上皮化生。
3.子宫 早、中期死亡犬子宫未见明显异常,而于9个月组1/3动物,子宫体内膜腺体明显增多,大小不一,分布不均,间质也见增生,呈内膜增生症样改变,12个月组未见改变。
4.乳腺 照射后83 d内死亡犬见乳腺腺泡上皮低平,胞核浓缩,细胞变小,胞浆着色较深,呈分泌功能低下状,并伴轻、中等充血和血停滞病变。
9个月组雌性犬乳腺均呈“纤维腺病”样改变,即乳腺小叶和小叶内腺泡数目增多,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上皮层次增多或高柱状,嗜碱性增强,核分裂甚多,呈增生活跃状,同时小叶间纤维组织也见增生。雄性动物乳腺组织未见明显改变。12个月组的雌性和雄性犬乳腺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七)呼吸系统
1.肺 重复照射中死亡犬两肺高度充血,伴血停滞和广泛出血,支气管壁部分上皮脱落,充塞于管腔中。照射后2d死亡犬上述病变更为明显,并伴肺泡内和肺泡隔中等水肿,支气管腔内也见多量红细胞充塞。照射后6~7d死亡犬均两肺极度出血、水肿、充血、血停滞,且同时均见大量球菌菌团和肺组织坏死,呈“细菌性坏死性出血性肺炎”改变,其中部分伤例病灶内同时见单核样细胞浸润(其形态特征为:胞浆极少,甚呈“裸核”状,胞核圆形,染色质极少,核仁可见,每呈密集分布,有时呈散在性浸润),然中性白细胞浸润较少。于照射后21~30d死亡犬中,88.9%的伤例病变与前述6~7d死亡犬相似,不同点在于:①肺组织坏死、细菌感染较之更为严重和广泛。②多数死亡犬肺病灶内单核样细胞浸润更为突出,或病灶内仅见单核样细胞浸润。个别病例虽未见上述病变,然发生重至极重度出血和水肿,伴轻至中度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于照射后42~83 d死亡犬均见出血性坏死性肺炎改变,累及肺脏各叶的肺泡和各级细小支气管,大量单核样细胞浸润,并伴严重的水肿、充血、血停滞,部分伤例见纤维素性血栓,但均未见菌团。
9~12个月组中44.4%伤例见双侧下叶散在数个绿豆大小的出血点,镜下除见散在性小灶状肺泡腔内出血外,部分伤例并见局灶性肺气肿(33.3%)、炭末沉积(33.3%)和小叶性局灶性间质性肺炎(22.2%)。
2.气管 早、中期死亡犬气管可见上皮细胞低平、变性,纤毛倒伏、局灶性缺失或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有的部位甚至缺失,混合腺泡上皮细胞变性,分泌功能低下。
9~12个月组中有部分病例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中杯状细胞较少,混合腺泡上皮呈萎缩状,支气管粘膜呈皱襞状向腔内生长。
(八)消化腺
1.肝 重复照射中死亡犬肝窦和各级血管极度扩张、充血(淤血)及严重的血停滞。照射后2d死亡犬同时伴有多发性灶状出血及严重的糖原含量减少(糖原染色证实)。于照射后6~7d死亡犬上述病变均更为严重,同时出血呈密集点灶状,部分融合成片。于照射后21~83d死亡犬基本病变同6~7d所见,其中少数动物(22.2%)肝脏呈广泛且严重的肝细胞空泡变性、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
9个月组肝细胞糖原含量轻至中度减少。12个月组汇管区纤维组织增多,并向外延伸,有的与邻近汇管区呈“桥状”连接,并偶见胆管上皮空泡变性。
2.胰腺 照射后7d内死亡犬胰腺均见高度充血(淤血)和血停滞,偶见微小纤维素性血栓形成。照射后21~42d死亡犬除中、重度充血、血停滞及灶状出血外,均见胰腺腺泡(外分泌腺)萎缩变小,上皮低平,酶原颗粒减少,胰岛缩小,细胞变小,胞核皱缩,于照射后48~83d死亡犬上述病变减轻。
9~12个月组胰岛范围较小,数量较少,部分细胞胞核浓染缩小,所有动物的腺泡及闰管、排泄管上皮结构均与正常接近。
3.颌下腺 所有早、中期死亡犬均见颌下腺充血、血停滞,尤其照射后7d内死亡犬为明显。于照射后21~42d死亡犬腺泡较正常缩小,上皮低平,部分胞核皱缩,照射后48~83 d死亡和9~12个月活杀例上述病变消失。
(九)消化道
1.食管 照射后2d内死亡犬食管壁血管扩张充血,伴血停滞。照射后6~7d死亡犬除上述病变外,还同时见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局灶性脱落,表面少量菌团(球菌)附着,混合腺粘液腺泡分泌亢进,伴点灶状出血。照射后21~30d死亡犬食管病变基本同照射后6~7d所见。照射后42~83d死亡犬上述病变消失。
9~12个月组宏观和镜下均未见明显病变。
2.胃 照射后7d内死亡犬均仅见胃壁充血、血停滞,其中6~7d死亡例肌间神经丛神经细胞见轻度缺血性改变。照射后21~30d死亡犬同时见胃腺泌酸细胞轻度变性,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变性略有加重,并每伴平滑肌细胞轻度变性。于照射后48~83 d死亡犬上述病变明显减轻或消失。
9个月组中55.6%伤例胃体部粘膜上皮中泌酸细胞轻至中等度变性(胞核浓染、缩小,胞浆嗜酸性增强),胃酶细胞轻度变性,胃腺变低平,并见少数病例局灶性胃小凹上皮脱落、浅层糜烂,少量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浸润,偶见粘膜底部大量淋巴滤泡形成。12个月组未见明显异常。
3.小肠 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段基本病变是:照射后42 d内几乎所有死亡犬均见肠腺腺窝核分裂象减少,严重者几近消失,内、外层平滑肌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尤其外层为著),肌间和粘膜下神经丛(尤其肌间神经丛)神经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缺血性改变,并几乎全部伴有肠壁充血、血停滞,甚至出血,其中照射中死亡例上述充血、血停滞、出血等病变已较明显。照射后6d由于坏死性嵌顿性肠套叠死亡例的肌层平滑肌和神经丛神经细胞变性最为严重和典型,尤其空肠段为显著。于照射后21~30d死亡犬肠绒毛萎缩、变短变细,腺窝扩张,部分上皮细胞核碎裂,脱落入腺窝腔,腺窝部分上皮细胞形状怪异。照后42d死亡犬上述病变仍较严重,而照后48~83 d死亡例上述病变呈减轻趋势。
9个月组和12个月组中多数病例小肠肌间神经丛中神经细胞可见轻度“缺血性”改变,未见其他明显病变。
4.大肠 早、中期死亡动物大肠壁基本病变亦为充血、血停滞、出血,腺窝细胞核分裂象减少,平滑肌细胞和神经丛内神经元变性。其病理过程与前述小肠病变基本类同,然较之稍轻。需指出,上述病变于重复照射中死亡例已较明显,尤其照后6~7d死亡例(特别是肠套叠发生者)为严重,其持续时间较长,照后42d仍可见到。
9~12个月组所有动物大肠于宏观和镜下均未见明显病变。
(十)泌尿系统
1.肾 照射后2d内死亡犬肾脏病变仅见高度的皮质和髓质充血(淤血)、血停滞。照射后6~7d死亡犬除上述病变外,尚见血栓形成,皮质点灶状出血和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严重的浊肿和嗜酸性变。于照射后21~30d死亡犬全部见不同程度的充血、血停滞和出血灶,同时见近曲小管上皮浊肿(55.6%)、嗜酸性变(33.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嗜酸性变及空泡变性(44.4%)。于照射后42~83d死亡犬主要病变基本同上。
9个月组镜下见肾近曲小管上皮变薄,管腔扩大,呈萎缩状(40%)、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空泡变性(20%)、肾盂粘膜局灶性坏死脱落,形成浅层溃疡,底部和周围密集淋巴细胞浸润(20%)。12个月组部分伤例肾脏肿大,切面被膜外翻。镜下该例近曲小管混浊肿胀、集合管上皮中等空泡变性。
2.膀胱 几乎全部死亡犬膀胱壁均见充血、血停滞,少数伴点灶状出血(37.5%)、血尿(6.5%)。上述病变于重复照射中死亡犬已较明显,于照射后2~30d死亡例更为严重,于42d以后的死亡犬见减轻趋势。粘膜上皮空泡变性较少见(13%)。
9~12个月组镜下见膀胱粘膜上皮局灶性空泡变性(22.2%)、局灶性上皮脱落,底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浅表糜烂(11.1%)、粘膜上皮局灶性增厚(11.1%)。
3.前列腺 早、中期几乎所有死亡犬前列腺均见不同程度充血,部分病例伴血停滞。于照射中死亡犬已较明显,照射后30 d内死亡例较为严重,偶见纤维素性血栓形成。于照射后6~7d死亡犬前列腺的尿道腔内充塞大量精子。部分伤例见腺泡萎缩,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十一)皮肤
照射后2d内死亡犬已见明显皮下充血、血停滞,伴点灶状出血。照射后6~7d死亡例出血例数增多,42~83d死亡例出血减轻和减少。所有动物表皮的基底细胞和部分棘细胞核浓染,未见剥脱和溃疡形成,几乎所有毛囊的外根鞘、内根鞘细胞见核皱缩,形态不规整,毛小皮着色不均或崩解,皮脂腺胞核浓缩,分泌功能呈“低下”状。
9~12个月组镜下见所有动物表皮较薄(仅1~2层,正常约3~5层),毛囊稀疏,部分伤例(60%)毛囊根部上皮细胞变性,毛根裂解,皮脂腺细胞核浓缩,甚至部分固缩。于12个月组其程度有加重趋势。
(十二)眼球
照射后7d内死亡犬结膜、虹膜、脉络膜和眼球周围软组织见充血和血停滞。于照射后21~83d死亡犬上述病变减轻,9~12个月病变消失。
1.角膜 早、中期死亡犬角膜上皮变薄或增厚,上皮细胞胞核浓缩深染,局灶性基质水肿;9个月组镜下见角膜上皮轻度增厚(达5~7层,正常为3~4层),部分病例局灶性前上皮剥脱,然缺乏炎细胞反应(40%)、色素沉着(40%),并均见基质胶原纤维分离,尤其浅层的1/2~1/3分离较明显,其中12个月组胶原纤维分离累及全层。角膜内皮层未见明显异常。
2.晶状体 早、中期死亡动物前囊上皮不同程度变性,后囊少数病例局灶性水肿,其中个别病例(7.1%于42d死亡犬)于照射后29~42d期间持续晶体轻度混浊。
照后9个月活杀犬中,多数病例(80%)见轻度至中度中心性晶状体混浊,宏观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云雾状混浊,范围约0.4cm×0.4cm,镜下见其前囊上皮明显变性,并累及赤道部,后囊多处着色不均,并见囊泡样结构。
照后12个月组全部见双侧晶状体明显的中心性云雾状混浊(彩图2-3-89),少数(25%)累及全晶状体,并见环周型花边状磁白色混浊。镜下见上述病变更为明显。
3.视网膜 早、中期死亡动物视网膜内、外核层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排列稀疏,内网层局灶性水肿,神经节细胞每见缺血性改变。
9~12个月组所有动物均见内、外核层(尤其外核层为著)局灶性排列紊乱,增厚,胞核浓缩,并见内网层、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局灶性增宽,水肿疏松,充血,有的血管极度扩张,并常见神经节细胞变性,呈“缺血性”改变,其中12个月组上述病变程度较9个月组更为明显。
(十三)其他
照后12个月组曾见1例受到12×104V/m场强重复10次照射的动物,于左下腹部靠耻骨联合上部皮下生长一实性肿瘤,包膜完整,形状不规则,平面不平坦,呈颗粒状,质地较硬韧,大小为2.5cm×2.5 cm×2.0cm,重量26g,切面磁白色,鱼肉样,中心出血,可疑坏死。镜下见肿物为典型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和滤泡性腺癌组织,有的部位尚见实性癌细胞巢和广泛的癌组织坏死,部分滤泡腔内较少或不见胶质,似可认为,该肿瘤为转移的混合型甲状腺腺癌(彩图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