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感染犬等肉食兽的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早期表现双相热型、急性鼻卡他,随后以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少数病例出现鼻部和脚垫的高度角化。
(一)病原
犬瘟热病毒在分类上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核酸型为单股RNA。病毒粒子呈圆形或不整形,有时呈长丝状。该病毒对热和干燥敏感,在炎热季节不能在犬群中长期存活,这可能是犬瘟热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的原因。
(二)临床症状
犬瘟热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病毒的毒力、环境条件、宿主的年龄及免疫状态有关。多数犬表现厌食,双相热,结膜炎,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病犬在疾病后期可见神经症状,由中枢损伤的部位不同,引起的神经症状亦不相同,但咬肌反复有节律的颤动是CDV最常见的神经症状,神经症状是影响预后和康复的最主要因素。
妊娠母犬感染可出现流产、死胎、仔犬成活率下降等,新生幼犬在永久齿长出之前感染,可造成牙釉质的严重损伤,牙齿不整等,主要是病毒损伤牙釉质层所致。
(三)病理变化
该病毒为泛嗜性病毒,对上皮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因此病变分布十分广泛。新生幼犬感染通常表现胸腺萎缩。成年犬多表现结膜炎、鼻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和卡他性肠炎。表现神经症状的犬通常可见鼻和脚垫的皮肤角化。中枢神经系统的大体病变包括脑膜充血,脑室扩张和因脑水肿所致的脑脊液增加。
全身性疾病的组织学病变表现为淋巴系统的退行性变化,淋巴组织中淋巴滤泡大多萎缩、破坏,残留组织以滤泡间区为主,滤泡中心残留细胞主要为组织细胞。在滤泡消失的区域,淋巴细胞主要由增生的组织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所替代。肺充血、出血,弥漫性间质肺炎以增厚的肺泡隔膜和肺泡上皮细胞为特征。心肌细胞颗粒变性、灶性坏死、间质水肿,心包膜纤维化。肝细胞弥漫性“气球样变”;泌尿生殖道变移上皮肿胀;肾上腺皮质变性。
新生幼犬急性致死性脑炎病例,可能发生神经细胞变性和早期脱髓鞘作用,但无明显的血管套现象。成年犬和转为慢性的病例,脑炎病变的特征是脱髓鞘和神经元细胞变性区域可见血管周围广泛的淋巴细胞浸润,在中枢神经系统最严重的白质变化见于小脑脚、第4脑室和大脑深部,也可见于中脑、基底结和大脑皮质的颞叶、小脑浦肯野细胞变性、坏死,小胶质细胞层细胞稀疏。在粘膜上皮细胞、网状细胞、白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可检出嗜酸性胞浆包涵体,电镜下观察多为病毒核衣壳结构或电子致密小体,核内包涵体多位于被覆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电镜下观察为核衣壳样结构其形态学意义尚不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