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钩虫病是由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钩口属(Ancylostoma)和弯口属(Uncinaria)的线虫寄生于犬、猫十二指肠粘膜引起的以出血性肠炎及贫血为特征的寄生虫病。我国各地均有发生,热带地区常见。
(一)病原
犬钩虫成虫寄生于犬十二指肠粘膜上,虫体刚硬呈淡黄白色,头端稍向背侧弯曲,口囊发达,口缘腹面两侧各有3个大牙。雄虫长10~12mm,雌虫长14~16mm,虫卵椭圆形、浅褐色,新排出时内含8个卵细胞。狭头钩虫(Uncinaria stenocephala)寄生于犬、猫小肠,虫体呈淡黄色,两端稍细,较犬钩虫小,口弯向背面,口囊发达,呈漏斗状,雄虫长5.0~8.5mm,雌虫长7~10mm,虫卵与犬钩虫相似。
(二)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犬钩虫病多发于夏季,特别是笼舍潮湿,拥挤时更易发生。幼虫钻入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性皮炎,真皮有炎细胞浸润。幼虫通过肺时,引起出血和肺炎,临床可出现咳嗽。由于虫体寄生于小肠粘膜固有层,引起肠出血和血痢,虫体常改变吸血的部位,造成严重贫血,皮肤、粘膜苍白。骨髓造血活跃;脾、肝髓外造血,可见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致动物死亡,小犬发育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