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13.狂犬病
    来源:辈宠网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犬、猫、狼等肉食动物。人被病兽咬伤后可发病。

[发病原因]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病猫和病狼也可作为传染源,病毒由它们的涎腺排出。吸血蝙蝠的唾液中也携带病毒。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自皮肤破损处侵入体内,也可由染毒唾液污染各种创伤而引起感染。

人群对狂犬病毒有普遍易感性,被病犬咬伤而未接受预防接种者,其发病为10%~70%,平均20%;被病狼咬伤后的发病率较高,平均为50%,发病与否与动物种类、咬伤部位、创伤程度、局部处理情况、衣着厚薄等因素有关,也有隐性感染者。

[病证表现]

狂犬病的潜伏期为10天至12个月以上,一般为20~90天,典型表现可分三期。

前驱期:多以低热、头痛、倦怠、恶心、烦躁、恐惧不安起病,继而对声音、光线、风等刺激敏感,并有喉部紧感觉,伤口及附近可有麻木、痒、痛等异常感觉,四肢有蚁行感,本期持续约2~4天。

兴奋期:病人表现兴奋、烦躁、恐惧不安。对声音、光线、风的刺激非常敏感。病人饮水时,见到水甚至听到流水声,都可引起严重的咽肌痉挛,因而不敢饮,对水很害怕、恐惧,人们称此症状为“恐水”,是本病典型症状,所以狂犬病又叫做“恐水病”。此外,病人还可出大汗,流大量口水,瞳孔散大,心跳加快。本期持续约1~3天。大多数病人的神志是清醒的,但有一部分出现精神失常。

瘫痪期:病人渐趋安静,痉挛发作停止而出现各种瘫痪,尤以肢体弛缓性瘫痪多见。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变化。最终死于呼吸、循环衰竭,临床本期约6~18小时。

除典型病例外,尚有所谓“瘫痪型”者,此类病人无兴奋期和恐水现象,以高热、痒痛、呕吐和咬伤处疼痛开始起病,继则表现为肢体软弱,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等。

[治疗方法]

一旦确认为狂犬病,必须住院隔离治疗。

病人隔离在安静的单间内,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如声、光、风等。

对症治疗,采取一切措施,维护病人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尽一切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必要时可考虑气管切开、吸氧等。

[家庭护理]

(1)对病人要严格隔离,隔离在安静的单间内,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声音、光线、风等刺激,最好由专人护理,要鼻饲给予营养饮食及水。

(2)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应带口罩和胶皮手套,以防止鼻、口腔黏膜以及皮肤细小破损处被病人唾液所污染。

[何时去医院]

病人被病兽咬伤后,出现发热、头疼、烦躁、恐惧、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之一时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医生告诫]

被犬、猫、狐、狼等兽咬伤后,一定不能轻心、大意。一定要接种狂犬疫苗。

伤口不可缝合,应用碘酒、酒精消毒,也不宜包扎。

[预防办法]

(1)捕杀所有野犬。对家犬进行登记,必要时给予预防接种,狂犬、狂猫应立即击毙。

(2)咬过人的家犬等如不能肯定是否患狂犬病,应设法捕获,并隔离观察十日。取击毙的狂犬、狂猫和隔离期内死亡动物的脑组织做检查。

(3)病死动物应予焚毁或深埋,不可剥皮食用。

(4)不提倡养犬、猫等宠物。

(5)咬伤后应将伤口立即挤出血来,然后以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彻底冲洗至少半小时。冲洗后用烧酒或70%酒精涂擦。对深刺伤可加用浓硝酸烧烙。伤口底部及四周,可注射免疫血清。

(6)咬伤后应到医院或卫生防疫部门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和进行狂犬疫苗注射,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